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重“实”而轻“活”。使得学生面对的文本只是一串串冰冷僵死的汉字符号,没有鲜活的生活情景,没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没有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这样自然而然就磨灭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文言文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更难以实现,教学效率也越来越低。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教学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去反思去探索:如何让学生从“文言文难“这种心态中解脱出来,学得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呢?
  一、首先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在学生进入学校的伊始,我就思考,如果一开始在课堂上教师就能够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去设计组织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肯学,爱学,也就必定能提高语文成绩。于是我专门给学生上了一堂讲座课,题目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我了解到学生们都喜欢周杰伦、王菲的歌,于是我就从音乐欣赏着手,有选择地找来了周杰伦的《东风破》、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当多媒体播放音乐时,在大屏幕上显示歌词内容。听罢,我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首歌具有古典美的特征,曲调优美抒情,歌词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象这样的好歌,百听不厌。由于有了歌的铺垫,学生听课的气氛非常活跃了,我继而告诉学生:在作文中,如果能正确使用源于文言的成语典故,可以使文章生动而且优雅一些。除此之外,文言的优秀作品,一般都比较讲究谋篇布局,注意短而精;句子也短而整齐,毫不拖沓,这些都值得借鉴。
  先说文章的短而精。文言作品,长而又长的很少,《老子》是哲学巨著,“巨”在思想的精深,整篇却只有“五千言”。再举一例,《论语》中《乡党》里一节:“厩焚(马房失火)。子退朝(孔子下班回家时),曰:‘伤人乎?’不问马。”把这一节当作一篇文章来看,也是够格的。它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写得活灵活现,更有发人深省的思想——对人的关怀。但整体却只有12个字,精短得不能再精短了。时代已不同,我们现在执笔为文,要说清楚的事情,要表达的意思,大都比古时复杂,不能要求文章都写得那样短。但废话少说,绝不冗长,文言里的名篇仍有启示作用。
  接着告诉学生学习文言还不仅仅只是上述的好处。如果我们能将文言的精华灵活运用,还会有更大的用处呢。给学生讲讲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成名的事例,告诉学生没有了文言的根底也就没有了梁氏小说的浪漫风格。
  尽管现在我们的学习任务相当繁重,尽管现在网络语言五花八门,但当我们真正走进文言,领悟到其中的蕴涵时,我们定会有所收获。
  二、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般说来,气氛沉闷单调的一言堂容易令人身心疲惫,使人感到精神倦怠、思维窒息;而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则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使其愿意开动脑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于是在上课时我时不时用学生喜爱听的历史故事导入或者穿插,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背景、理解文本内容,扩充学生见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材上的文言文中有好几篇故事性强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鸿门宴》,《伶官传序》等,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就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但这篇短序中并没有详细记叙后唐庄宗李存勖如何宠幸伶人而导致身死国灭,因为序言简短,并没有交代具体事件,学生对最终的结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停留在抽象层面,没有具体史实佐证,学生对这个结论也不会是水到渠成般地理解。我在课堂上就穿插了有关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的一个小事件——打胜仗,未先封赏有功之将士而先封无劳之伶人。可见,庄宗宠幸伶人到了何种地步!学生对文章结论也就有了更为形象深入地理解了。关于文言文,教师不能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应该文史兼有。若不注重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领悟程度和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深切感悟到知识海洋的广阔性,求知欲便难以得到引导和培养。
  三、还文言文教学以本色——诵读
  教文言不止一法,但所有正确的教法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必须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要有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离开了这个根本,无论你的教法多么高明,恐怕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今人学古文,就更应在读上下功夫,读出味道来,读出感情来,以读激趣,以读促讲,以读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中。为此我根据不同课型,设定了“四读法”——录音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品读、分角色赏读。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陈情于生活琐事、以情感人是文章的特色。教师范读、播放朗诵磁带,帮助学生去体味作者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特别是其中祖孙孤苦相依的情状更是悲恻动人。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设置诵读情境,读出古汉语的特色和文章的情感气势,读出人物的性格。这样方能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心通其情,意会其理。
  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
  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若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人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和潜意识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交替的心理活动。当潜意识和显意识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的状态下,学习效益就会成倍的提高。重视学生感性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和学生一起研究《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时,首先,布置学生找来了相关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然后我还印发了自读提纲,相关资料,包括背景介绍,地理环境,参考译文,还精选了一篇赏析的文章,对课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欣赏。
  材料选好了,如何进行学习呢?我把班级分成了两大阵营,以擂台赛的形式,让学生从所给信息中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个人都在认真的研究材料,拟出题目,准备答案。这样最大限度的将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理解运用知识,鼓励发挥,更鼓励创造。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综合思维兴趣
  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脑做成幻灯片或者剪辑教学录象,给学生提供直观、具体的图像,激发学生视听联想的兴趣,进而起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如教学《与朱元思书》这篇精美的短文时,通过电脑将富春江山水景物精选出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简洁的解说。教学开始,先放录象:猛浪若奔的江水,逆流而上的小舟,夹岸而生的寒树,高与天齐的山峰……气势壮观的景色使学生赏心悦目。接着引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观察描述景物。之后提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般景象的?这时学生在欣赏美的景物、美的音乐中理解文章,初步感知到短文的美妙,并产生进一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电脑对文言文基础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同样能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兴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等)、句式(判断、被动、省略、倒装等)、文学文化常识、修辞格等知识都是分散在每一篇课文中,零散没有规律。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枯燥而又非掌握不可的知识轻松地烂熟于心,笔者将中学文言知识分门别类制成多个软件用于教学,并以此为示范,让学生动手整理、综合、归纳。
  从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是“最好的刺激”,它让学生从文言文“难学”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化难学为易学,变苦学为乐学。
其他文献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的阐释。将这一诗词欣赏的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笔者发现二者有相通之处。这里的“我”,指的是语文教师这一独特个体,一个个性鲜明,有自身生命张力与价值的人;“物”指诗词教学。笔者主张诗词教学应追求语文教师的“有我之境”。  诗词教学的“有我之境”,就是语文教师在走近作者,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时,要时刻关注自身生命
电力的公用性和电力系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电网突发事件影响大、速度快、后果严重。电网突发事件不仅会给受影响区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带来巨大的政治、社会影响。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面临着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对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然而,
地下水库是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联合调度运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措施.文中论述了石家庄滹沱河地区建立地下水
只有打造电视品牌,才能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视品牌的构成要素:具有创新性;具有市场性;具有群众性;具有艺术性;具有人文性.努力打造电视品牌,必须做到: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