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融资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瓶颈之一。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除了市场供求调节外,地方政府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改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促进金融资源最大化地服务地方发展。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如何发挥职能,引导金融资源,并完善各方面配套政策。
关键词:政府引导;金融资源;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62-0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跨区域商业金融机构在市场利益机制作用下,将资金流向效益高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往往得不到或不易得到所需的资金,甚至于资金逆向流动,形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影响当地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加以研究。
一、宿迁市金融发展现状
江苏省宿迁市自1996年组建为地级市以来,金融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业的供给主体有序增加,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明显提高,金融风险控管能力不断增强,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地方金融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局面。
1.存贷款总量快速增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日益加大。199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2.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3亿元,贷款总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額已达到775.46亿元,是1996年的14.84倍;各项贷款余额已达到604.48亿元,是1996年末的11.4倍。
2.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不断加强,资产质量逐步提高。建市初期,全市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差,工、农、中、建4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1.7%、52%、33%、21.7%,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达94.8%。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不良贷款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比例和绝对额呈连续下降态势。近年来,全市各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收回率都大幅提高,基本做到放得出、收得回,资产质量状况明显好转。截至2010年9月末,4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均低于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不足2.5%。
3.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竞争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宿迁市不断加大异地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快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试点步伐,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城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互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全市有农发行、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江苏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苏州5家农商行在宿支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等2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另有小额贷款公司2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7个。
4.金融服务创新步伐加快,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力度加大。在信贷服务方面,进一步细分公司业务市场,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重点拓展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外商投资、中小企业、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等领域的客户和项目。二是涉农信贷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全市涉农信贷品种超过20个。先后开发了“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种植、养殖户“大联保贷款”,“安居乐贷款”,受到了农户、农村小企业的欢迎。三是积极尝试银保合作。为了解决低收入农户贷款难、风险大等问题,泗洪农合行与人寿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贷款+保险”服务模式。截至2010年9月末,该农合行共放贷4.15万户次,发放贷款13.58亿元,先后帮助3.5万余户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5.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金融环境不断改善。一是积极打造金融生态县(市)。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泗阳县、泗洪县和沭阳县先后获得省“金融生态县”称号。2010年8月,宿迁市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市称号。二是加强政银协调工作,共建“金融安全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政府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金融部门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加强征信系统建设。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经基本涵盖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水电费缴纳、环保等诚信信息,为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提高了可靠的评估依据。
二、当前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宿迁市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突破、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信贷投入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全市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1.2万户,注册资本金220.8亿元,从业人员120万人,分别比建市之初增长220%、310%和250%。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将打造10个千亿元产业增长极。全市金融部门目前的信贷资金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庞大资金需求。
2.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种类不全。目前,尚无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市设立分支机构,村镇银行目前只有1家开业,信托机构、财务公司仍是空白。全市现有各类担保公司117家,注册资金总额为20.93亿元,但亿元以上担保机构却不足5家。
3.信贷融资新产品推广运用的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针对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信贷融资新产品,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保理业务等等。但从新产品的实施、运用情况看,效果还不够明显。主要是推广进程较慢,覆盖范围较窄,新产品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过低。各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还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4.农民抵押物不足,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农村人多地少的现状和“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土地政策不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无法采用农民土地作担保物。二是农民许多住房没有产权证书,即使有也不能轻易变卖。三是农民种、养殖业的产权、经营权等,缺乏有关部门的登记认定,难以依法转化为贷款抵押物。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无法靠他们自身力量提高贷款信用等级。
三、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影响当地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继续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扩大金融有效供给。一是加大“招商引行”力度,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引进民生、招商、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宿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稠州银行开业运营;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力争泗阳、泗洪和宿豫村镇银行在年底前开业。二是加快4家农村合作银行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步伐;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创建创投公司,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2.不断做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对经济社会支持力度。一是运用财政存款与商业银行贷款挂钩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二是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联系,争取打包贷款。三是鼓励商业银行与异地银行发放银团贷款,以利用异地金融资源。四是针对邮储银行资金大部分上划的情况,用财政奖励等办法激励邮储银行将存款以存放同业形式存放在当地商业银行增加其贷款资源。
3.用活用好金融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一是充实金融发展基金。建议每年适度安排一定量的财政资金充实金融发展基金。二是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弱势群体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及新兴产业贷款的呆坏账适当补偿。三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适当奖励。四是对经营稳健的小额贷款公司发放低息贷款,增强小贷公司实力。
4.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加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投放力度。二是稳步推广微小企业信用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三是各金融机构根据宿迁实际,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创新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证、押汇、保理、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四是各金融机构积极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5.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缓解农民贷款难。一是健全为农服务担保体系。各级政府牵头组建专门服务三农的贷款担保机构。二是积极探索农村担保抵押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民林地(权)、水面承包经营权、合作组织股权、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方式。三是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试点,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
6.打造良好金融环境,为区域金融活动做好配套工作。宏观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要引导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金融风险基金补贴金融机构发生的符合设定条件的坏账,以降低金融机构融资风险。微观方面,政府也应想金融机构之所想,急金融机构之所急,推行一些特色化的扶持配套措施,最大限度地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比如,当金融机构需要处理抵押物偿还逾期贷款时,政府积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超过6个月尚未处理掉的,可由政府融资平台来购买。
关键词:政府引导;金融资源;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62-0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跨区域商业金融机构在市场利益机制作用下,将资金流向效益高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往往得不到或不易得到所需的资金,甚至于资金逆向流动,形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影响当地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本文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加以研究。
一、宿迁市金融发展现状
江苏省宿迁市自1996年组建为地级市以来,金融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业的供给主体有序增加,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明显提高,金融风险控管能力不断增强,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地方金融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局面。
1.存贷款总量快速增长,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日益加大。199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2.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3亿元,贷款总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額已达到775.46亿元,是1996年的14.84倍;各项贷款余额已达到604.48亿元,是1996年末的11.4倍。
2.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不断加强,资产质量逐步提高。建市初期,全市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差,工、农、中、建4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1.7%、52%、33%、21.7%,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达94.8%。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不良贷款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比例和绝对额呈连续下降态势。近年来,全市各商业银行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收回率都大幅提高,基本做到放得出、收得回,资产质量状况明显好转。截至2010年9月末,4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均低于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不足2.5%。
3.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竞争氛围基本形成。近年来,宿迁市不断加大异地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加快农村新型金融组织试点步伐,初步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股份制城商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互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全市有农发行、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江苏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苏州5家农商行在宿支行、沭阳东吴村镇银行等2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另有小额贷款公司25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7个。
4.金融服务创新步伐加快,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力度加大。在信贷服务方面,进一步细分公司业务市场,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重点拓展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外商投资、中小企业、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等领域的客户和项目。二是涉农信贷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全市涉农信贷品种超过20个。先后开发了“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种植、养殖户“大联保贷款”,“安居乐贷款”,受到了农户、农村小企业的欢迎。三是积极尝试银保合作。为了解决低收入农户贷款难、风险大等问题,泗洪农合行与人寿保险公司联合推出了“贷款+保险”服务模式。截至2010年9月末,该农合行共放贷4.15万户次,发放贷款13.58亿元,先后帮助3.5万余户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5.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金融环境不断改善。一是积极打造金融生态县(市)。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泗阳县、泗洪县和沭阳县先后获得省“金融生态县”称号。2010年8月,宿迁市获得全国金融生态市称号。二是加强政银协调工作,共建“金融安全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政府部门及时协调解决金融部门在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加强征信系统建设。目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已经基本涵盖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纳税、水电费缴纳、环保等诚信信息,为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提高了可靠的评估依据。
二、当前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宿迁市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突破、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信贷投入总量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业突破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全市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09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总数已达11.2万户,注册资本金220.8亿元,从业人员120万人,分别比建市之初增长220%、310%和250%。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将打造10个千亿元产业增长极。全市金融部门目前的信贷资金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市中小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庞大资金需求。
2.金融机构数量较少,种类不全。目前,尚无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全市设立分支机构,村镇银行目前只有1家开业,信托机构、财务公司仍是空白。全市现有各类担保公司117家,注册资金总额为20.93亿元,但亿元以上担保机构却不足5家。
3.信贷融资新产品推广运用的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针对企业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抵押难、担保难问题,各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信贷融资新产品,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保理业务等等。但从新产品的实施、运用情况看,效果还不够明显。主要是推广进程较慢,覆盖范围较窄,新产品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过低。各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的手段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还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4.农民抵押物不足,农民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农村人多地少的现状和“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土地政策不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市场,无法采用农民土地作担保物。二是农民许多住房没有产权证书,即使有也不能轻易变卖。三是农民种、养殖业的产权、经营权等,缺乏有关部门的登记认定,难以依法转化为贷款抵押物。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无法靠他们自身力量提高贷款信用等级。
三、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影响当地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继续增加金融供给主体,扩大金融有效供给。一是加大“招商引行”力度,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手段引进民生、招商、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宿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稠州银行开业运营;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力争泗阳、泗洪和宿豫村镇银行在年底前开业。二是加快4家农村合作银行向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步伐;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创建创投公司,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2.不断做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对经济社会支持力度。一是运用财政存款与商业银行贷款挂钩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二是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联系,争取打包贷款。三是鼓励商业银行与异地银行发放银团贷款,以利用异地金融资源。四是针对邮储银行资金大部分上划的情况,用财政奖励等办法激励邮储银行将存款以存放同业形式存放在当地商业银行增加其贷款资源。
3.用活用好金融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一是充实金融发展基金。建议每年适度安排一定量的财政资金充实金融发展基金。二是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弱势群体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及新兴产业贷款的呆坏账适当补偿。三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考核办法对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适当奖励。四是对经营稳健的小额贷款公司发放低息贷款,增强小贷公司实力。
4.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加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投放力度。二是稳步推广微小企业信用贷款和小企业联保贷款。三是各金融机构根据宿迁实际,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创新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证、押汇、保理、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专利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四是各金融机构积极利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5.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缓解农民贷款难。一是健全为农服务担保体系。各级政府牵头组建专门服务三农的贷款担保机构。二是积极探索农村担保抵押试点。推进农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民林地(权)、水面承包经营权、合作组织股权、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方式。三是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试点,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
6.打造良好金融环境,为区域金融活动做好配套工作。宏观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要引导构建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金融风险基金补贴金融机构发生的符合设定条件的坏账,以降低金融机构融资风险。微观方面,政府也应想金融机构之所想,急金融机构之所急,推行一些特色化的扶持配套措施,最大限度地引导金融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比如,当金融机构需要处理抵押物偿还逾期贷款时,政府积极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超过6个月尚未处理掉的,可由政府融资平台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