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美。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应用意识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精确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分析事物,思考问题。同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还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存在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教学要求。
2.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
近年来,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数学课堂上,问题更多的是以教师提问的形式出现的。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全面提高与发展。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目标,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数学不是把公式、定理、法则记熟,然后反复地做;不是简单地计算和证明。新教材的内容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把一些数学问题转化为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室布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或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制作。在校园内模拟商场、游乐场,也可以让学生走向街区,进行调查走访,获取所需数学信息。这些措施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们也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如讨论交流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式等,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小发明、小创作类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备课、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于备课的反思,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有效,包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是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而课堂教学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对哪些环节比较满意等。在反思教学行为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等等。
5.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受感性支配。一个老师的情感往往决定了他对这门课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技艺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中对学生以朋友待之,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乐学、爱学了,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数学就要用数学,但许多学生不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呢?
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学有关的实例,一些科普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小制作、小实验,如丈量土地、计算产量、气象预测等,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有意布置一些别具一格的作业:从报刊、身边事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写习题,使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重视课本中应用性的知识和实习作业。
如课本中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估算知识、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能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很大方便;又如在讲“利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计算器能为现实生活提供方便;重视实习作业的完成,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在推广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在美,使他们学业有成,将来奉献祖国,服务人民。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应用意识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精确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分析事物,思考问题。同时,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还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存在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教学要求。
2.课堂提问频繁且低效。
近年来,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数学课堂上,问题更多的是以教师提问的形式出现的。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全面提高与发展。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目标,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数学,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数学不是把公式、定理、法则记熟,然后反复地做;不是简单地计算和证明。新教材的内容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把一些数学问题转化为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室布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或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制作。在校园内模拟商场、游乐场,也可以让学生走向街区,进行调查走访,获取所需数学信息。这些措施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们也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如讨论交流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式等,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小发明、小创作类的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能力的关键。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备课、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于备课的反思,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有效,包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是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而课堂教学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及如何改进、对哪些环节比较满意等。在反思教学行为的同时,教师还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等等。
5.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受感性支配。一个老师的情感往往决定了他对这门课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技艺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中对学生以朋友待之,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乐学、爱学了,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数学就要用数学,但许多学生不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呢?
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学有关的实例,一些科普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小制作、小实验,如丈量土地、计算产量、气象预测等,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有意布置一些别具一格的作业:从报刊、身边事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写习题,使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重视课本中应用性的知识和实习作业。
如课本中有关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估算知识、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教学,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能为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很大方便;又如在讲“利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时,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计算器能为现实生活提供方便;重视实习作业的完成,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在推广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更新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在美,使他们学业有成,将来奉献祖国,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