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峰值与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j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二聚体峰值与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选取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122例,入院1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根据结果分为有深静脉血栓组及无深静脉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是否长期卧床等临床资料,入院后连续检测D-二聚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临床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同时分析D-二聚体峰值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122例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61%(41/122),有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峰值、长期卧床(>7 d)患者所占比例、早期(3 d内)D-二聚体连续性升高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峰值、长期卧床以及早期D-二聚体连续性升高是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对较晚,D-二聚体峰值>2 mg/L作为界值对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77.83%。结论:长期卧床、早期D-二聚体连续升高、D-二聚体峰值是下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峰值大于2 mg/L则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其他文献
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俞剑华《中国绘画史》均为享誉学界的名著,迄今仍为相关学科的重要参考书籍。童书业以研治历史、美术著称,针对这两部著作均撰有书评,对书中
童书业先生乃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面颇有心得。他从史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古代画论中有显著地位的"六法",尤其对于其中的"气韵"论著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童先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基层医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皮下注射
高职与应用本科“3+2”分段培养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也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一条可行之路。高职与应用本科的职业教育属性是双方衔接的理论基础
针对城市干道主路及辅路的指路标志存在的诸多问题,参照国内最新指路标志设计标准,以成都至双流县机场的机场路段为研究对象,结合成都市2014年起实施的地方性指路标志设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