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主体”音乐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个体都得到相对发展的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理论分析、情感唤起、选择记忆、迁移运用
音乐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基本框架,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双主体”音乐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个体都得到相对发展的方法论体系。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简述
传统模式一般分为五个基本实施程序。即:1激发学习动机;2复习旧课;3讲授新知识;4巩固运用;5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在音乐课上用,而且在其他科目中也大量地应用。他的最大好处是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活动量大,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缺点是:它仅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现实中教师直接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支配整个教学进度,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长期以来,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的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很少重视学生自身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大都是死读书,读死书,墨守成规,学生们不善于思考,害怕标新立异,更不敢向老师甚至专家挑战。
二、“双主体”模式的理论分析
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控制型性格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对教师或同辈群体易表现出侵犯性行为;相反,在综合型性格的教师影响下,学生易于形成合作友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良好的修养及行为,因此教师相对于来说,也是个体,也面临着自身发展问题。同样,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当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的参与,无拘无束的创造。于是,学生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实施的对象,更是他们自由发展、自主创造的主体。因此,教师与学生是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的“双主体”性质,其中学生方面是主要的。
三、结构序列
“双主体”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知——选择、记忆——迁移运用(唤起、激趣)(认知互动)(巩固发展)
四、阶段分析与教学实践
情感唤起阶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这时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他们并不一定指向教师们教的内容。这时期,对于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所以,首先教师观念应变传统的“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伙伴;变单向传授为互相探讨,变说教为情感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一种新的情感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甚至直觉等心灵参与体会到的。学生不需要老师挂在嘴巴上的艺术,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身体、动脑袋、动表情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教师在这一阶段可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或创设特定的情景,或定向讲解示范等。例如,教师上课时不仅刻意去策划客观环境的清洁与优美,并注重自己的感情是否也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是否也和他们一起随着音乐作品欢笑与悲伤,努力探索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
选择记忆阶段:当学生接触到大量音乐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活动也越趋向于自由自觉,这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渗透。当学生个体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从而也就能在教与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的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例如:讲打击乐器木鱼和碰铃的演奏方式和节奏训练时,不仅是让他们互相学习,而且也让同学同时用两种乐器演奏若干小节,让老师听写下来。这样同学们热情高涨,教师也随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由此让学生学会独立操作、独立思考,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每位同学在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锻炼了能力,增强了效果。
迁移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如创造问题情景,加大练习活动量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要领后,使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知识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当然,在一个班上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但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及要求,都应给予鼓励。我们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允许学生运用时发生错误;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问题;允许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老师讲授中随时质疑。教师的主体意识及主导作用应体现在音乐教学的组织、设计、指导、促进、反馈、评价上,应是学生步如音乐殿堂之门的启蒙者。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如今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普通学生,要让每位同学都应该得到一般发展,最终完成育人的使命,同時,在教学时教师应认清形势,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及操作能力。最终,个体双方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评价与应用
“双主体”音乐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既重智力因素培养,又重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培养,充分发挥了教师学生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双主体”观。此模式可用于中学、小学音乐教学,在实际课堂中还可用于唱歌、欣赏、创作等课型中。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声建著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教育出版社曹理、何工著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论》张天宝著
关键词:理论分析、情感唤起、选择记忆、迁移运用
音乐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基本框架,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双主体”音乐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个体都得到相对发展的方法论体系。
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简述
传统模式一般分为五个基本实施程序。即:1激发学习动机;2复习旧课;3讲授新知识;4巩固运用;5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在音乐课上用,而且在其他科目中也大量地应用。他的最大好处是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教师活动量大,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缺点是:它仅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现实中教师直接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支配整个教学进度,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长期以来,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的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很少重视学生自身的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大都是死读书,读死书,墨守成规,学生们不善于思考,害怕标新立异,更不敢向老师甚至专家挑战。
二、“双主体”模式的理论分析
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控制型性格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对教师或同辈群体易表现出侵犯性行为;相反,在综合型性格的教师影响下,学生易于形成合作友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良好的修养及行为,因此教师相对于来说,也是个体,也面临着自身发展问题。同样,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始终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当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限制,自由自在的参与,无拘无束的创造。于是,学生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实施的对象,更是他们自由发展、自主创造的主体。因此,教师与学生是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的“双主体”性质,其中学生方面是主要的。
三、结构序列
“双主体”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知——选择、记忆——迁移运用(唤起、激趣)(认知互动)(巩固发展)
四、阶段分析与教学实践
情感唤起阶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这时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中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他们并不一定指向教师们教的内容。这时期,对于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所以,首先教师观念应变传统的“教书匠”为设计师、合作伙伴;变单向传授为互相探讨,变说教为情感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一种新的情感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甚至直觉等心灵参与体会到的。学生不需要老师挂在嘴巴上的艺术,而是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身体、动脑袋、动表情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教师在这一阶段可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大量的信息,或创设特定的情景,或定向讲解示范等。例如,教师上课时不仅刻意去策划客观环境的清洁与优美,并注重自己的感情是否也和学生融合在一起,是否也和他们一起随着音乐作品欢笑与悲伤,努力探索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
选择记忆阶段:当学生接触到大量音乐作品,他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活动也越趋向于自由自觉,这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渗透。当学生个体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越大,从而也就能在教与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的调整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例如:讲打击乐器木鱼和碰铃的演奏方式和节奏训练时,不仅是让他们互相学习,而且也让同学同时用两种乐器演奏若干小节,让老师听写下来。这样同学们热情高涨,教师也随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由此让学生学会独立操作、独立思考,不迷信专家、不迷信老师、不迷信书本,每位同学在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锻炼了能力,增强了效果。
迁移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如创造问题情景,加大练习活动量等,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要领后,使其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知识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当然,在一个班上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但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及要求,都应给予鼓励。我们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允许学生运用时发生错误;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同老师争论问题;允许学生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允许学生在老师讲授中随时质疑。教师的主体意识及主导作用应体现在音乐教学的组织、设计、指导、促进、反馈、评价上,应是学生步如音乐殿堂之门的启蒙者。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如今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环境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普通学生,要让每位同学都应该得到一般发展,最终完成育人的使命,同時,在教学时教师应认清形势,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及操作能力。最终,个体双方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评价与应用
“双主体”音乐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既重智力因素培养,又重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培养,充分发挥了教师学生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双主体”观。此模式可用于中学、小学音乐教学,在实际课堂中还可用于唱歌、欣赏、创作等课型中。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郭声建著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教育出版社曹理、何工著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论》张天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