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确立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的地位,阐述了旅游文化的内涵及体验经济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体验经济视野看旅游文化的特点--延续性、创造性、服务性和空间、时间差异性。
关键词:旅游文化,体验经济
一、旅游文化
(一)、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
(二)、旅游文化的内涵
纵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只有文化介入和沟通的旅游,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①
旅游文化最早伴随着旅游活动而产生,但它形成之后,就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显露出自己的个性,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它覆盖和包罗了与旅游业相关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研究和文化环境。
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满汉全席、孔府家宴是食文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酒文化;曲阜仿古马车游是行文化;建在树上的"空中旅馆"是住文化;仿唐歌舞是艺术文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观看杂技表演是娱乐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第三,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组织者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水平,往往成为旅游活动成败的关键。
二、体验经济为旅游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一)、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指出经济的内涵:"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且说:"通常企业只有三种提供物:产品,商品或服务。体验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应该拥有的第四种提供物。产品是从自然界开发出来可以交换的材料;商品是公司标准化生产销售的有形产品:服务是为特定顾客所演示的无形活动;体验是使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②体验经济理论认为体验也是一种经济提供物,可以买卖。在消费者参与的过程中,记忆长久地留住了对过程的体验,由于体验美好,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使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换句话说,当体验显出其独特价值,并且能让消费者为这种记忆付费时,"体验经济"也就自然到来。
"体验经济"是顺应"以人为本"时代大潮的产物。"体验经济"的提出,是在经济学领域全面体现对个性的尊重的表现。在"体验经济"中,人们第一次用金钱来衡量物质以外诸如心情、记忆、感觉等摸不着的事物的价值,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把体验"打包"到服务和商品之中。由于体验是使用价值的主观化,因此体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价值,甚至同样的体验对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不同的价值。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质变,对企业意味着销售同样的产品时那些会留下美好记忆的体验能使消费者愿意拿出更高的价钱。体验经济的是生产与消费具有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与同步性等特点。社会经济依次经历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其各自特点如表1。
(二)、从体验经济视野看旅游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笔者认为从体验经济视野看旅游文化的特点为旅游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首先,旅游文化具有延续性。时间即是旅游文化延续性的具体体现。正是它的这一特征,秦汉的官旅文化,魏晋的玄游文化,唐宋的山水诗词文化等才能为今天的我们所认知。但是仅仅这些资源可能并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和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因此,从体验的角度看,我们应在原有文化吸引力的基础上发展体验旅游,重在"体验"。
其次,旅游文化具有创造性(或可塑性)。旅游文化并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而是在传统文化和新兴学科结合上的一种创造。随着人们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我们对旅游文化加入"体验"元素:其它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经过设计、加工、组织后,才能开发成新的体验式旅游文化,形成专门的旅游产品供旅游者享用。最典型的如迪斯尼乐园,纯人工构思建设,现在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验乐园。
再次,旅游文化具有服务性。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性。从旅游文化的内容来看,强调和突出这种服务性尤为重要。机场、车站、宾馆、市场等是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中介--旅游经营者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旅游主体-旅游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帮助旅游者达到旅游的目的。旅游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将获得一种独特的感染、熏陶、享受和体验:与惯常环境下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较大差异,如从平日的服务者到旅游时的服务对象;接触到平时不熟悉的旅游行业等。
最后,旅游文化具有空间、时间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差异,旅游文化受其影响而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的特征。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正是为了体验异域流采纷呈的文化。换个角度思考,笔者认为随着体验旅游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在一地亲身感受异地的特色文化,而且免除了舟车劳顿和时间压力,那这种空间、时间差异性很可能会弱化。
我国的旅游文化,是在继承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之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中国正在成为受人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努力挖掘、充分利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②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工作是剧场,业务是舞台[M].波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③张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4
作者简介:曹 杨(1987-),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勤勤(1984-),女,汉族,四川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旅游文化,体验经济
一、旅游文化
(一)、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
(二)、旅游文化的内涵
纵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只有文化介入和沟通的旅游,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①
旅游文化最早伴随着旅游活动而产生,但它形成之后,就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显露出自己的个性,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它覆盖和包罗了与旅游业相关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研究和文化环境。
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汇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满汉全席、孔府家宴是食文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酒文化;曲阜仿古马车游是行文化;建在树上的"空中旅馆"是住文化;仿唐歌舞是艺术文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观看杂技表演是娱乐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第三,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组织者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水平,往往成为旅游活动成败的关键。
二、体验经济为旅游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一)、体验经济理论
《体验经济》一书的作者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指出经济的内涵:"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并且说:"通常企业只有三种提供物:产品,商品或服务。体验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应该拥有的第四种提供物。产品是从自然界开发出来可以交换的材料;商品是公司标准化生产销售的有形产品:服务是为特定顾客所演示的无形活动;体验是使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②体验经济理论认为体验也是一种经济提供物,可以买卖。在消费者参与的过程中,记忆长久地留住了对过程的体验,由于体验美好,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使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换句话说,当体验显出其独特价值,并且能让消费者为这种记忆付费时,"体验经济"也就自然到来。
"体验经济"是顺应"以人为本"时代大潮的产物。"体验经济"的提出,是在经济学领域全面体现对个性的尊重的表现。在"体验经济"中,人们第一次用金钱来衡量物质以外诸如心情、记忆、感觉等摸不着的事物的价值,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把体验"打包"到服务和商品之中。由于体验是使用价值的主观化,因此体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观价值,甚至同样的体验对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也有不同的价值。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质变,对企业意味着销售同样的产品时那些会留下美好记忆的体验能使消费者愿意拿出更高的价钱。体验经济的是生产与消费具有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与同步性等特点。社会经济依次经历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其各自特点如表1。
(二)、从体验经济视野看旅游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笔者认为从体验经济视野看旅游文化的特点为旅游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首先,旅游文化具有延续性。时间即是旅游文化延续性的具体体现。正是它的这一特征,秦汉的官旅文化,魏晋的玄游文化,唐宋的山水诗词文化等才能为今天的我们所认知。但是仅仅这些资源可能并不能较长时间的吸引和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因此,从体验的角度看,我们应在原有文化吸引力的基础上发展体验旅游,重在"体验"。
其次,旅游文化具有创造性(或可塑性)。旅游文化并不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而是在传统文化和新兴学科结合上的一种创造。随着人们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我们对旅游文化加入"体验"元素:其它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经过设计、加工、组织后,才能开发成新的体验式旅游文化,形成专门的旅游产品供旅游者享用。最典型的如迪斯尼乐园,纯人工构思建设,现在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验乐园。
再次,旅游文化具有服务性。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性。从旅游文化的内容来看,强调和突出这种服务性尤为重要。机场、车站、宾馆、市场等是直接为游客服务的。旅游中介--旅游经营者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为旅游主体-旅游者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帮助旅游者达到旅游的目的。旅游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将获得一种独特的感染、熏陶、享受和体验:与惯常环境下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较大差异,如从平日的服务者到旅游时的服务对象;接触到平时不熟悉的旅游行业等。
最后,旅游文化具有空间、时间差异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差异,旅游文化受其影响而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的特征。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正是为了体验异域流采纷呈的文化。换个角度思考,笔者认为随着体验旅游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在一地亲身感受异地的特色文化,而且免除了舟车劳顿和时间压力,那这种空间、时间差异性很可能会弱化。
我国的旅游文化,是在继承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之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中国正在成为受人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努力挖掘、充分利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②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工作是剧场,业务是舞台[M].波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③张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4
作者简介:曹 杨(1987-),女,汉族,河南安阳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勤勤(1984-),女,汉族,四川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