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5月收治分娩产妇816例,其中产后出血25例,发生率3.06%;2010年1-5月收治分娩产妇890例,其中26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2.92%。结论:比较两年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显示2010年产后出血率下降明显。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原因与分析 护理对策 阴道流血量
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2%~3%产妇在分娩期发生产后出血,也是最常见的产妇死亡原因。积极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一项重要任务[1]。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临床资料
产后出血的原因:本组26例,①子宫收缩乏力为主要原因,26例中有16例(61.5%)。常见因素有全身因素(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心脏病、血液病等;产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等;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程过快严重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病、产腔感染等);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瘢痕子宫、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②胎盘因素:26例中有4例(15.4%)。包括胎盘部分剥离、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胎盘残留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故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警惕副胎盘残留的可能。③软产道损伤:26例中有2例(7.7%),包括宫颈裂伤、阴道裂伤、会阴裂伤。④凝血功能障碍:26例中有4例(15.4%)。
产后出血时间
本组患者26例,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21例(80.8%);发生在2~4小时3例(11.5%);发生在5~24小时2例(7.7%)。
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重视预防是关键,要重视产前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原发病治愈后再受孕。预防必须从妊娠期开始,妊娠期应加强产前评估,孕妇在怀孕12周开始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应详细,尤其对经产妇要询问生育史。发生贫血、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者,建议看高危门诊。及时予以治疗。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高危妊娠。积极防治肺炎、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如果孕妇有产后出血史,或者孕多胎或羊水过多等易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这类产后出血发生风险高的孕妇应该提前住院。
分娩期:病房护士应该在产妇分娩前讲解分娩的过程,教会孕妇如何休息、放松、深呼吸、屏气等动作,使之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消除孕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正常休息和饮食,防止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妇衰竭等情况的发生。当初产妇宫口开3cm,标志着进入活跃期,此时应该将产妇护送入产房,做好交接工作,实施胎心监护。各产程都应该做到处理及时,防止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当胎儿娩出后,应顺序处理胎盘,防止滞留和残留。检查软产道是否存在撕裂损伤,如果发现裂伤要及时缝合处理。并且常规的肛检在缝合后也不容忽略,目的就是及时发现血肿。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阶段是在第三产程。不能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应该在胎盘剥离完全后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实施。胎盘剥离后还应该保证胎盘胎膜及时的娩出。存在产后出血风险的孕妇,分娩时宜保持静脉通道,做好输血准备和急救措施,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能够做到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产后2小时内,随时观察子宫硬度、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及性状,如果产妇娩出双胎或巨大儿,或者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病,这类产妇出血风险高,应常规进行宫底按摩,并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尤其是脉搏、血压)及一般情况。及早让婴儿吮吸孕妇乳房可以起到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生产2小时后,可以间隔30分进行1次宫底硬度、高度、阴道流血量及性状的检查。连续检查3次后,改为每间隔1小时进行1次检查。测血压,指导母乳喂养。检察膀胱是否充盈,应告知产妇多饮水、勤排尿,有利于子宫收缩。如产后6小时未排尿采用腹部热敷、按摩等方式诱导,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则及时进行导尿。
避免多次人工流产。通婚前进行性教育,宣传正确有效的避孕方法,以减少或避免人流次数[2]。
产后出血在临床产科领域中最常见、最复杂,乃至危机产妇的生命。当产后出血发生时,医务工作者首先应保持沉着冷静,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时找出孕妇出血的原因,并针对病因(由于出血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使患者在极短时间内丧失了大量的血液,而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进行及时对症治疗,通过以上方法才能有效的纠正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后应使产妇平卧,并尽量稳定患者情绪,注意保暖,给予吸氧,实施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处理产后出血的基本原则就是快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确保重要脏器心脑肾血液灌注以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高度警惕DIC及脏器功能衰竭,失血量的评估要尽量准确,记录孕妇出血量,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必要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总之,应该进行围产期保健和产前护理评估,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4.
2 赵让林.人流术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32.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原因与分析 护理对策 阴道流血量
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2%~3%产妇在分娩期发生产后出血,也是最常见的产妇死亡原因。积极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一项重要任务[1]。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从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临床资料
产后出血的原因:本组26例,①子宫收缩乏力为主要原因,26例中有16例(61.5%)。常见因素有全身因素(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心脏病、血液病等;产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等;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程过快严重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病、产腔感染等);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瘢痕子宫、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②胎盘因素:26例中有4例(15.4%)。包括胎盘部分剥离、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胎盘残留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故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警惕副胎盘残留的可能。③软产道损伤:26例中有2例(7.7%),包括宫颈裂伤、阴道裂伤、会阴裂伤。④凝血功能障碍:26例中有4例(15.4%)。
产后出血时间
本组患者26例,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21例(80.8%);发生在2~4小时3例(11.5%);发生在5~24小时2例(7.7%)。
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重视预防是关键,要重视产前保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可能影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应该在原发病治愈后再受孕。预防必须从妊娠期开始,妊娠期应加强产前评估,孕妇在怀孕12周开始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应详细,尤其对经产妇要询问生育史。发生贫血、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者,建议看高危门诊。及时予以治疗。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高危妊娠。积极防治肺炎、贫血等妊娠合并症。如果孕妇有产后出血史,或者孕多胎或羊水过多等易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存在,这类产后出血发生风险高的孕妇应该提前住院。
分娩期:病房护士应该在产妇分娩前讲解分娩的过程,教会孕妇如何休息、放松、深呼吸、屏气等动作,使之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消除孕妇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正常休息和饮食,防止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妇衰竭等情况的发生。当初产妇宫口开3cm,标志着进入活跃期,此时应该将产妇护送入产房,做好交接工作,实施胎心监护。各产程都应该做到处理及时,防止发生子宫收缩乏力,当胎儿娩出后,应顺序处理胎盘,防止滞留和残留。检查软产道是否存在撕裂损伤,如果发现裂伤要及时缝合处理。并且常规的肛检在缝合后也不容忽略,目的就是及时发现血肿。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阶段是在第三产程。不能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挤压子宫,应该在胎盘剥离完全后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实施。胎盘剥离后还应该保证胎盘胎膜及时的娩出。存在产后出血风险的孕妇,分娩时宜保持静脉通道,做好输血准备和急救措施,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能够做到第一时间进行抢救。
产后2小时内,随时观察子宫硬度、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及性状,如果产妇娩出双胎或巨大儿,或者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病,这类产妇出血风险高,应常规进行宫底按摩,并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尤其是脉搏、血压)及一般情况。及早让婴儿吮吸孕妇乳房可以起到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生产2小时后,可以间隔30分进行1次宫底硬度、高度、阴道流血量及性状的检查。连续检查3次后,改为每间隔1小时进行1次检查。测血压,指导母乳喂养。检察膀胱是否充盈,应告知产妇多饮水、勤排尿,有利于子宫收缩。如产后6小时未排尿采用腹部热敷、按摩等方式诱导,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则及时进行导尿。
避免多次人工流产。通婚前进行性教育,宣传正确有效的避孕方法,以减少或避免人流次数[2]。
产后出血在临床产科领域中最常见、最复杂,乃至危机产妇的生命。当产后出血发生时,医务工作者首先应保持沉着冷静,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时找出孕妇出血的原因,并针对病因(由于出血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使患者在极短时间内丧失了大量的血液,而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进行及时对症治疗,通过以上方法才能有效的纠正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后应使产妇平卧,并尽量稳定患者情绪,注意保暖,给予吸氧,实施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道。处理产后出血的基本原则就是快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确保重要脏器心脑肾血液灌注以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高度警惕DIC及脏器功能衰竭,失血量的评估要尽量准确,记录孕妇出血量,严密观察全身情况。必要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总之,应该进行围产期保健和产前护理评估,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以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4.
2 赵让林.人流术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