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习情境;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66—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敞开。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强调自己权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行表情,用信任、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学生便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有所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然后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1.使学生在“以旧求新”中发现问题。根据事物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教师在组织、启发学生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同时,要引出新知识,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动脑和动手,使学生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掌握新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质疑,也最能暴露出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特别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其次,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敢于对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讲解,特别是对同学观点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质疑,并让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三、动手参与实践,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操作活动能使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使他们积极探索、发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动手参与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使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感受数学的意义,发展创新思维。当然,加强实际操作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真正做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锻炼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这有效增强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锻炼了其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编辑:刘立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66—01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鼓励创新是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敞开。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强调自己权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言行表情,用信任、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创新,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学生便会进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有所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然后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1.使学生在“以旧求新”中发现问题。根据事物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辩证观点,教师在组织、启发学生对旧知识复习巩固的同时,要引出新知识,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动脑和动手,使学生发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掌握新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质疑,也最能暴露出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特别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其次,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敢于对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讲解,特别是对同学观点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质疑,并让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
三、动手参与实践,发展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操作活动能使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从而使他们积极探索、发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动手参与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使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感受数学的意义,发展创新思维。当然,加强实际操作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真正做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自己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维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锻炼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这有效增强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锻炼了其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