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对高血压应该都不陌生。作为“三高”中的一员,这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危害,发病期间非常容易引发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除对症治疗外,良好的心理护理也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和睦家庭氛围。
危害很大
健康人的血压会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波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则是血压持续升高,即患者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过大,从而导致人体血压一直高于正常范围。很多人将高血压病称为“无声的杀手”,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非常容易错过黄金治疗期。而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则会令机体容易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重视心理健康
高血压患者的患病年龄一般在35~50岁左右。这一年龄段,正是个人事业亟需发展、又肩负家庭重任的时期,再加上长期受到病情折磨,高血压患者非常容易感到身心俱疲,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在坚持治疗的同时,树立乐观的心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病魔抗争。这就需要家属等护理人员,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解、引导和陪伴。与此同时,还应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以利康复。
心理护理措施五重点
1.帮助患者正确认知高血压
家属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比如,可以多讲解高血压知识,配合治疗能实现的康复目标,其他患者成功控制病情,拥有较高生活质量的实例,使患者逐步接受患病的事实,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长期治疗的信心。
家属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要多讲一些高血压病的治愈案例,帮助患者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便可得到缓解,甚至是完全康复。从而帮患者解除由疾病引发的不愉快情绪及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做到遵医嘱服药,正确饮食,适度运动。
2.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对于病情严重,需要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细致耐心地宣讲住院的有关事宜,将患者视为家人,给予患者一种归属感,解除其思想负担,与其逐步建立信任关系,进而为后续开展心理辅导打好基础。家人应适时陪护患者,为其讲解入院手续和将要进行的治疗过程,令其安心配合治疗,形成战胜疾病的信心。
3.营造舒适环境
高血压病往往病程较长,会伴随患者很长时间。若想让高血压患者保持舒畅的心情,应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属在生活中应尽量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美观的居住环境,如勤换寝具、勤通风、摆放一些绿色植物等。对于行动不便、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在其卧室中安装收音机、电视机等影音工具,在其手机中安装听书软件,尽量满足患者的娱乐需求,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
4.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有些患者心理承受力较低,对于疾病心怀恐惧——任何常见疾病都会令其产生不好的想法。家人应对其耐心、细心,不可轻视患者的恐惧情绪,更不可对其放任不管。家人等护理人员可当采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疾病的发生机理,切记不可恐吓、刺激患者。同时,还要告知患者,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从而帮助患者在心理层面得到宽慰,帮助其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在日常护理过程中,要多和患者进行交谈,询问其状态,让其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关心。此外,也可以积极鼓励患者多与朋友谈心,多外出活动,进而分散注意力,更加放松地应对疾病。
5.使患者摆脱抑郁情绪
高血壓病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治愈,除需遵医嘱用药外,患者还需要改变生活习惯,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难度不低。有些患者因此感到“治愈无望”,继而产生悲观抑郁情绪。家人等护理人员应耐心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此外,还应以较为平和的口吻告知患者情绪对于战胜疾病的重要性,悲观抑郁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帮助其正确认识到一味的悲观消沉解决不了问题。
此外,日常护理中,可多讲一些有趣的事情,鼓励患者到人多较热闹的地方去散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看喜欢的电影,听喜欢的歌曲,开阔心胸,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进而提升对抗病魔的信心。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日常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家属等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互动、沟通,有助于改善其健康状况。在护理过程中,家人应多换位思考,包容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避免产生家庭内部矛盾,和患者共同携手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加速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