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径比对金纳米棒折射率传感灵敏度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化学种子生长法制备了多种长径比的金纳米棒,通过监测不同折射率下金纳米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波长移动来研究其折射率传感的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棒长径比增加,其折射率传感的灵敏度近似线性地提高.在监测波长范围内,灵敏度从长径比为2.5∶1时的216 nm/RIU增长至4.2∶1时的352 nm/RIU.对于长径比为4.2∶1的金纳米棒,用离散偶极子近似(DDA)的方法模拟了其折射率传感的灵敏度,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受之前有关控制量子门工作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在腔QED中实现CNOT门、Toffoli门以及Predkin门的简易方案。本方案只涉及到原子与腔场之间的大失谐相互作用,腔场处于虚激发,量子信
为了研究开路光折变聚合物中存在非相干耦合空间孤子对,基于聚合物光折变效应的理论,证明了稳态开路条件下光折变聚合物中存在非相干耦合亮-亮、暗-暗、灰-灰和亮-暗光伏空间孤
提出了两个未知单粒子态的量子秘密共享方案,分别使用一个对称的三粒子纠缠态和一个不对称的三粒子纠缠态作为量子信道来实现态的共享。在发送者和协助者分别对各自所拥有的
考虑在外界激光脉冲控制下的含近简并能级多能级系统的量子动力学,该多能级系统模型包括了一个基态和多个激发态,其中假设基态与各个激发态之间都存在跃迁。研究了不同激光脉
在毫米波被动探测与制导的实际威胁下,为提高地面目标在未来战场的生存能力,进行了目标的毫米波隐身技术研究。鉴于被动隐身存在的不足,基于目标和背景毫米波辐射特性,提出了一种
基于最大纠缠信道和非最大纠缠信道,提出了两个一类三量子比特W态的远程制备方案。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实施三量子比特的投影测量和一些幺正操作。计算了方案的成功几率和经典
实验研究了不同脉冲能量的飞秒激光诱发硅PIN光电二极管瞬态响应信号的特性。发现探测器响应瞬态响应信号相继出现了三个明显的相位,深入讨论了飞秒激光诱发的高注入载流子在
计算了三体w态的Svetlichny不等式,给出了w态非定域性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w,态的剩余纠缠。结果表明三体w态有着独特的共生纠缠和非定域特性,为进一步研究w态各量子比特之间的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