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我们曾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是只破不立、全盘否定的态度,这导致了我们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也间接地导致了现在不少国人信仰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滑坡。这是个极其深刻的教训,值得国人反思。
历史不应该是一块擦泪的手帕,更不应该是一块遮羞布。历史上存在过的,你否定也罢,肯定也罢,它都实实在在地浸润过这块大地。作为后来者,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辩证地看待历史,采取扬弃的态度——继承优良、摈弃糟粕,也就是“批判地继承、弘扬”。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似乎现在还争议不断。譬如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有人认为是“毒害”,有人认为是“圣经”。愚以为这两种“极端”态度都是错误的。我们既不要把它们看成是万能的圣书,也不要过分夸大它们的负面作用。《三字经》《弟子规》所代表的文化经典,虽带有一些封建色彩,但大部分是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只要我们能以清醒的头脑吸收其精华,不乏是一种可以保持人道德的“健康营养品”,绝不会是毒害人的“垃圾食品”。
有点文化功底和历史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像《论语》《中庸》《孟子》出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三字经》出自内忧外患的南宋,从中可以看出,当一个社会秩序失范时,急需要精神上的提升品。我们今天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屡屡发生的诚信危机、自私自利、道德滑坡等乱象,人们恐慌、迷茫,大家在反思: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华夏大地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富裕最辉煌的国度,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还有没有重新学习的意义?近几年出现推崇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的热潮,也可以说是希望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道德的依托。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对青少年进行经典文化教育。作为教师,不应该在该不该让孩子读的问题上犹疑不决,徘徊不前,而应该思考怎么教孩子读。时下,我们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传授时功底不够,在教学中既不能到位地解释经典的内涵,又不能结合时代现状去批判地阅读。再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值得探讨,如何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悦纳?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自己投入经典文化的阅读中去,提高自己传统文化素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程。我们着眼于未来的同时,不要忘却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古人的情怀,读一读祖国优秀的文化经典。
作者简介:江苏省吴江南麻小学语文教师。
历史不应该是一块擦泪的手帕,更不应该是一块遮羞布。历史上存在过的,你否定也罢,肯定也罢,它都实实在在地浸润过这块大地。作为后来者,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辩证地看待历史,采取扬弃的态度——继承优良、摈弃糟粕,也就是“批判地继承、弘扬”。
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似乎现在还争议不断。譬如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有人认为是“毒害”,有人认为是“圣经”。愚以为这两种“极端”态度都是错误的。我们既不要把它们看成是万能的圣书,也不要过分夸大它们的负面作用。《三字经》《弟子规》所代表的文化经典,虽带有一些封建色彩,但大部分是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只要我们能以清醒的头脑吸收其精华,不乏是一种可以保持人道德的“健康营养品”,绝不会是毒害人的“垃圾食品”。
有点文化功底和历史知识的人应该都知道,像《论语》《中庸》《孟子》出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三字经》出自内忧外患的南宋,从中可以看出,当一个社会秩序失范时,急需要精神上的提升品。我们今天的社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物质生活不断富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屡屡发生的诚信危机、自私自利、道德滑坡等乱象,人们恐慌、迷茫,大家在反思: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华夏大地历史上曾是世界上最富裕最辉煌的国度,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还有没有重新学习的意义?近几年出现推崇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的热潮,也可以说是希望回到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的根基和道德的依托。
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对青少年进行经典文化教育。作为教师,不应该在该不该让孩子读的问题上犹疑不决,徘徊不前,而应该思考怎么教孩子读。时下,我们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足,传授时功底不够,在教学中既不能到位地解释经典的内涵,又不能结合时代现状去批判地阅读。再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值得探讨,如何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悦纳?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自己投入经典文化的阅读中去,提高自己传统文化素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程。我们着眼于未来的同时,不要忘却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古人的情怀,读一读祖国优秀的文化经典。
作者简介:江苏省吴江南麻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