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框架。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是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对于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要客观评价和理性借鉴。
关键词:古巴;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7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3-0091-06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以菲尔德·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为核心的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下,古巴战胜了严峻的政治经济考验和生态气候环境威胁,巍然屹立于西半球,在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生态等各个方面创造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奇迹。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古巴的成功经验不仅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优势和实践效果,而且成为指引发展中国家解决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一盏明灯。
一、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成就
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其独具的严酷环境中取得的。古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酷环境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地理气候环境的脆弱;二是美国严重封锁带来的困难。作为加勒比海岛国,古巴自然资源贫乏,面临着脆弱的生态气候环境系统,不时遭到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和破坏,还在历史上遭受近四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等革命家领导古巴取得了革命胜利。然而,当时古巴的大部分民众仍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森林覆盖率只有14%。古巴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按照苏联的经验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接受苏联的帮助和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之后几十年,古巴逐渐形成了对苏联、东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严重依赖,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陷入空前危机埋下了伏笔。在地缘政治上,古巴处于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后院,长期遭受美国的敌视、封锁和打压。上世纪90年代,古巴在失去苏联、东欧的庇护之后,一度陷入空前的孤立困境,安全和生存成了头等大事。资源能源不足严重影响古巴人民的生产生活。能源短缺成为古巴工厂企业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的主因。1990—1993年,古巴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4.8%,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1]。古巴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的形势。
1993年,卡斯特罗在纪念“7·26”讲话中郑重宣布古巴要实行改革。卡斯特罗指出:“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果实,我们准备做一切必须做的事情。”[1]81自此,古巴人民在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顽强地顶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在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提供贷款和援助的条件下取得了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奇迹。从l994年起,古巴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1994—1998年,古巴经济连年好转,分别增长了0.7% 、2.5% 、7.8% 、2.2%和1.2%。1999年,在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为零的情况下,古巴的经济增长了6.2%(计划为2.5%),可谓一枝独秀[2]。2006年,古巴的GDP增长达到12%以上,是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2007年,古巴的实际GDP约比1990年高25%。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数次飓风灾害的双重影响下,古巴经济仍然保持了4.3%的GDP增速[3]。除了在经济领域获得持续增长外,古巴以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培育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创造性的国民,他们在免费住房、公共教育和医疗以及科学、体育、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4]。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古巴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创造了巨大成就,获得了众多国际性殊荣。古巴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践范例,大大提高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眼球。“古巴的森林覆盖率由15%上升到25%,古巴对自然灾害(如飓风)的应对措施,为全世界提供了典范。古巴正在努力将国家所有的电灯泡换成节能型荧光灯管,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电力的消耗。它在都市性农业、社区医疗、地方民主组织与国际医疗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都走在世界前列。”“古巴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循环再利用系统,它致力于创新性环保科学研究,并把大部分农业生产转变成使用有机化肥生产。古巴已经开创了小规模综合性农场经营,远离了单一经营模式,并在大众中普及了环境教育。”[5] 古巴在环保方面取得的科研成就得到了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褒奖。例如,古巴政府及相关科研机构先后被授予诺贝尔替代奖、拉丁美洲农业生态技术竞赛大奖、联合国粮农组织农村妇女进步奖等。2006年3月,古巴著名环保人士罗莎·埃莱娜博士因其对地区环保事业的突出贡献和其倡导的“着眼于全球,实施于局部”的环保理念,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绿色地球卫士”称号。2006年11月,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古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6]。古巴农业一直因其实现有机农业而得到称赞。国际组织因为古巴“发展有机耕作方法”而投票授予其“有机农业的另类诺贝尔奖”[7]。
二、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框架
1961年4月16日,卡斯特罗在群众大会上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8]。在当代,很多人因卡斯特罗于1953年提出“当前我们必须为后代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采取行动”的主题思想而将古巴革命运动视为“古巴绿色革命”[9]。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古巴很早就走上了“红绿结合”的革命道路。事实上,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拥有忧惠意识和超前思维的古巴政府,就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探索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实践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古巴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框架。 (一)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监管、评估与激励体系
首先,在战略规划方面,古巴政府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国家环境与发展计划(1993年)》、《国家环境战略(1997年)》,建立健全了环保政策体系,完善了环境治理机制。古巴政府制定了详尽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和具体部门的环境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国家防灾减灾战略,建立了国家气象预警系统,并定期发布年度环境报告。经过多年努力,这些战略规划和政策框架已经在古巴环境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全社会充分认可与施行,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监管作用。
其次,在法律制度方面,古巴政府在世界上较早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写入宪法。在法律方面,古巴建立健全了以《宪法》为总纲、《环境法》为主干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赋予了省、市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拥有实施和强化环境保护的权力。宪法规定了“公民有义务为保护水域、大气,保护土壤、植物、动物及自然界的完整多样性作出贡献”。在制度方面,古巴政府建立了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冲突评估、环境教育与传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经济监管手段、国家环境监测、地区保护国家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制度框架。
再次,在机构建设方面,古巴政府建立了以国家科技与环境部为核心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配套机构,逐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监管与评估体系。早在1964年,古巴政府就组建了旨在加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的科学院;1977年,创立了总管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国家委员会;1994年,专门成立了主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部级单位——国家科技与环境部。除该部外,古巴的其他政府部门也设立了相关的环保科研机构。
最后,在激励机制方面,古巴政府逐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激励机制,有力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比如:2000年,古巴政府设立了旨在通过表彰环保人士和团体来推进环境法贯彻与环保意识普及的“环境鼓励奖”;2001年,成立了清洁生产国家网络,激发生产企业界的环保精神;同年还设立了国家环境大奖,以鼓励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官方机构等。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科技的引擎作用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古巴政府立足本国国情,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科学规划、监管重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医疗卫生和教育科技等产业。以旅游业为例,1991年古巴把旅游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近十多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古巴经济恢复的发动机。2009年,古巴连续第六年游客量超过200万,旅游创汇占GDP 的42%[10]。古巴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取得重大成就。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提高到60%[11]。
其次,在科技研发体系方面,古巴政府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最新科研成果在环保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古巴《环境法》规定,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环境政策时必须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参照,所有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在从事影响环境的各种活动中,必须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实现环保行为的高效率。如今,古巴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科技研发体系和奖励机制,发挥了科研成果在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积极应用。
再次,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古巴政府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古共四大、五大经济决议反复强调要有效利用资源,指出:“古巴拥有3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拥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科技的发展,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3]2008年以来,劳尔·卡斯特罗在讲话中多次重申节约的重要性。2010年4月,他指出:“不取消不必要的开支和不消灭浪费,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可能保持和改进向全民提供的免费教育和医疗水平。”[12]
(三)注重人文建设,带动全民环保格局的形成
首先,要求严守环保行为准则,夯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成员共同的积极参与。古共五大经济决议指出:“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回收和利用原材料,应成为国家机构、企业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则。”[3]
其次,建立系统完备的全民教育体系,构建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有力支撑。20世纪70年代,古巴就实现了初中教育的普及。2002年,古巴提出了普及高等教育目标。全民免费受教育政策的实施使古巴人民的文化素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有力地支撑了古巴环保事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深化了古巴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
再次,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推动环保知识的广泛传播。古巴政府成立了“古巴环境治理与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创建环境信息工程、开展环境治理和普及环境教育的大部分工作。古巴政府尤其重视青少年环境教育,采取出版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的图书和建立相关的青少年环境教育网站等措施,向青少年传播环保知识。
最后,鼓励支持环保人士和组织发展,提高环保人士和组织在参与、监督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力。古巴政府颁布的《国家环境战略》肯定了环保人士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古巴的环保人士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推动古巴人民积极参与和配合环保事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古巴早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团结、共渡难关的环保参与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古巴人民团结一致。“古巴掀起的自行车热,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在五一游行中出现了一支庞大而欢乐的自行车队,表明了古巴人民是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缺乏石油能源而可能带来的困难的。”[13]
(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首先,古巴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古巴是多项国际环保条约的签署国之一,多次派出环保专家等技术力量参与地区乃至世界性、联合国框架内的环保工程与项目,显示了古巴科技力量的国际威望。古巴还向加勒比海周边地区与国家提供不同层面的环境咨询服务,帮助它们摆脱本国的环境困境[6]。 其次,古巴政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主动输出所取得的技术和经验。古巴通过合作生产、参与式决策和多样化分配使农民与土地再次结合起来,创立了生态上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古巴农民前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帮助当地农民建立与古巴类似的粮食生产体系。古巴招待了很多从美国和其他地方前来参观的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比如,古巴的农技师教授海地农民有机耕作方法,同时帮助委内瑞拉推进新型的城市农业运动[7]。
再次,古巴政府反复强调要坚守社会主义立场,时刻防范欧洲和美国的侵扰、颠覆和破坏。古巴政府认为,要识破和揭穿它们披着“好外婆外衣的狼”的本质。古巴批判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打着全人类利益的旗帜,主张在全球增加使用生物燃料(以玉米、小麦等食物为原料)的汽车,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卡斯特罗认为,美国的这种提议除了使美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获得解放以外,只会增加世界上数十亿“过早地死于饥渴”的人。卡斯特罗还大胆揭露美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却以拖累美国经济、损失就业岗位为借口,退出旨在减少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2008年,古巴因遭受两次强烈飓风袭击而损失巨大,仍采取有尊严的态度断然拒绝美国有条件的“人道主义”援助[14]。
三、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是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古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卓越成就,不仅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向世界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令消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汗颜,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古巴从建设初期至今一直十分强调改革和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原则。古巴坚持全民公有制、社会公正、政治参与和社会和谐,并以它们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古巴政府不论是在应对危难还是在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时候,都一以贯之强调要“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得到了全民的支持。古巴政府在革命胜利之后,就决心采取一系列富含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战略规划和法律制度,并反复宣布其社会主义性质。正如古巴革命领导人阿曼都·蔡所指出的:“我们古巴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因为革命的最高领导层都是基于地球上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行动的——而不是代表狭隘的个人利益,或单纯的国家利益。”[9]古巴领导人坚决反对私有化。卡斯特罗曾经说过:“我们不想通过私有化在古巴建立一个富人阶级,因为这一阶级会获得巨大权力,会反对社会主义。”[15]他认为:“一个国家用它的财产和自然资源的私有化换取外国投资是很大的犯罪,等于把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资料廉价地、几乎是无偿地交了出去,将把他们引向更为便利、更加自私的新式的再殖民化。”[15]350古巴近年来提出“更新”经济模式,其基本方针仍然强调“以计划经济为主,考虑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是所有制的主要形式”[16]。这种发展模式经过了全民性的酝酿、讨论,取得了党内外大多数人的支持,使人民群众从一开始就能比较均衡地享有社会发展成果,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等负面现象的产生。另外,古巴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坚持自力更生,始终从本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但从不照搬照抄;改革步伐谨慎、循序渐进、措施得力,经济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不给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重视党的廉政勤政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当然,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一是古巴居于美国后院,时刻受到美国的觊觎。这是牵制古巴发展的一个重要阻力。二是古巴自然灾害频发,其岛国的客观地理环境状况、资源能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天然因素。三是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古巴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资本主义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大环境中。古巴一方面要防范和抵御资本主义的不良侵袭,另一方面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积极融入、适应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变化和冲击。四是古巴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正在进行的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等深层体制问题。这将为未来古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五是古巴虽然已经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但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此外,我们需要客观评价和理性借鉴古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古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要清醒认识、理性借鉴,并结合各国具体实际,不能盲目复制。
参考文献:
[1] 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80.
[2] 李锦华.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50-60.
[3] 刘维广.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09,(1):39-43.
[4] [荷]詹姆斯·D.科克罗夫特.古巴社会主义50年的变迁[J].贺钦,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0):15-17.
[5] [美]马克·布罗丁.工人阶级、环境和社会主义[G]//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学会第三届论坛(2008).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56.
[6] 贺钦.浅析古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2007,(3):50-53.
[7] [美]丽贝卡·克劳森.古巴: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J].王维平,戚桂锋,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9):26-30.
[8] [古巴]卡斯特罗言论集: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5.
[9] 姚单华.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70-74.
[10] 张登文.苏东剧变后的古巴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成就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4):80-85.
[11] 姜述贤.古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23-28.
[12] 徐世澄.劳尔·卡斯特罗有关古巴经济变革的论述和古巴经济变革的最新动向[J].当代世界,2011, (3):24-27.
[13] 庞炳庵.亲历古巴: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68-69.
[14] 徐世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2):44-49.
[15] 徐世澄.卡斯特罗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349.
[16] 徐世澄.改革核心是"吃饭问题" [N].新京报, 2011-06-11(4).
责任编辑:林华山
关键词:古巴;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7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4)03-0091-06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以菲尔德·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为核心的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下,古巴战胜了严峻的政治经济考验和生态气候环境威胁,巍然屹立于西半球,在经济、政治、教育、卫生、生态等各个方面创造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奇迹。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古巴的成功经验不仅证实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论优势和实践效果,而且成为指引发展中国家解决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一盏明灯。
一、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成就
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其独具的严酷环境中取得的。古巴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酷环境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地理气候环境的脆弱;二是美国严重封锁带来的困难。作为加勒比海岛国,古巴自然资源贫乏,面临着脆弱的生态气候环境系统,不时遭到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扰和破坏,还在历史上遭受近四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等革命家领导古巴取得了革命胜利。然而,当时古巴的大部分民众仍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濒临崩溃,森林覆盖率只有14%。古巴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按照苏联的经验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接受苏联的帮助和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之后几十年,古巴逐渐形成了对苏联、东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严重依赖,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陷入空前危机埋下了伏笔。在地缘政治上,古巴处于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后院,长期遭受美国的敌视、封锁和打压。上世纪90年代,古巴在失去苏联、东欧的庇护之后,一度陷入空前的孤立困境,安全和生存成了头等大事。资源能源不足严重影响古巴人民的生产生活。能源短缺成为古巴工厂企业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的主因。1990—1993年,古巴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4.8%,人民生活水平每况愈下[1]。古巴包括生态环境建设在内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的形势。
1993年,卡斯特罗在纪念“7·26”讲话中郑重宣布古巴要实行改革。卡斯特罗指出:“为了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果实,我们准备做一切必须做的事情。”[1]81自此,古巴人民在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顽强地顶住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冲击,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在没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提供贷款和援助的条件下取得了大大超过预期的经济奇迹。从l994年起,古巴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1994—1998年,古巴经济连年好转,分别增长了0.7% 、2.5% 、7.8% 、2.2%和1.2%。1999年,在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为零的情况下,古巴的经济增长了6.2%(计划为2.5%),可谓一枝独秀[2]。2006年,古巴的GDP增长达到12%以上,是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2007年,古巴的实际GDP约比1990年高25%。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数次飓风灾害的双重影响下,古巴经济仍然保持了4.3%的GDP增速[3]。除了在经济领域获得持续增长外,古巴以其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培育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创造性的国民,他们在免费住房、公共教育和医疗以及科学、体育、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4]。
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古巴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创造了巨大成就,获得了众多国际性殊荣。古巴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践范例,大大提高了古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眼球。“古巴的森林覆盖率由15%上升到25%,古巴对自然灾害(如飓风)的应对措施,为全世界提供了典范。古巴正在努力将国家所有的电灯泡换成节能型荧光灯管,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电力的消耗。它在都市性农业、社区医疗、地方民主组织与国际医疗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都走在世界前列。”“古巴有世界上最全面的循环再利用系统,它致力于创新性环保科学研究,并把大部分农业生产转变成使用有机化肥生产。古巴已经开创了小规模综合性农场经营,远离了单一经营模式,并在大众中普及了环境教育。”[5] 古巴在环保方面取得的科研成就得到了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褒奖。例如,古巴政府及相关科研机构先后被授予诺贝尔替代奖、拉丁美洲农业生态技术竞赛大奖、联合国粮农组织农村妇女进步奖等。2006年3月,古巴著名环保人士罗莎·埃莱娜博士因其对地区环保事业的突出贡献和其倡导的“着眼于全球,实施于局部”的环保理念,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绿色地球卫士”称号。2006年11月,国际环保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显示,古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6]。古巴农业一直因其实现有机农业而得到称赞。国际组织因为古巴“发展有机耕作方法”而投票授予其“有机农业的另类诺贝尔奖”[7]。
二、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框架
1961年4月16日,卡斯特罗在群众大会上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8]。在当代,很多人因卡斯特罗于1953年提出“当前我们必须为后代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采取行动”的主题思想而将古巴革命运动视为“古巴绿色革命”[9]。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古巴很早就走上了“红绿结合”的革命道路。事实上,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拥有忧惠意识和超前思维的古巴政府,就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保护,探索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实践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古巴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框架。 (一)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监管、评估与激励体系
首先,在战略规划方面,古巴政府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国家环境与发展计划(1993年)》、《国家环境战略(1997年)》,建立健全了环保政策体系,完善了环境治理机制。古巴政府制定了详尽的覆盖国家、省市县和具体部门的环境战略,制定了一系列国家防灾减灾战略,建立了国家气象预警系统,并定期发布年度环境报告。经过多年努力,这些战略规划和政策框架已经在古巴环境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全社会充分认可与施行,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监管作用。
其次,在法律制度方面,古巴政府在世界上较早将可持续发展概念写入宪法。在法律方面,古巴建立健全了以《宪法》为总纲、《环境法》为主干的法律法规体系。宪法赋予了省、市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拥有实施和强化环境保护的权力。宪法规定了“公民有义务为保护水域、大气,保护土壤、植物、动物及自然界的完整多样性作出贡献”。在制度方面,古巴政府建立了环境规划、环境许可、环境冲突评估、环境教育与传播、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经济监管手段、国家环境监测、地区保护国家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制度框架。
再次,在机构建设方面,古巴政府建立了以国家科技与环境部为核心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配套机构,逐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监管与评估体系。早在1964年,古巴政府就组建了旨在加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的科学院;1977年,创立了总管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国家委员会;1994年,专门成立了主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部级单位——国家科技与环境部。除该部外,古巴的其他政府部门也设立了相关的环保科研机构。
最后,在激励机制方面,古巴政府逐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激励机制,有力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比如:2000年,古巴政府设立了旨在通过表彰环保人士和团体来推进环境法贯彻与环保意识普及的“环境鼓励奖”;2001年,成立了清洁生产国家网络,激发生产企业界的环保精神;同年还设立了国家环境大奖,以鼓励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官方机构等。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科技的引擎作用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古巴政府立足本国国情,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科学规划、监管重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医疗卫生和教育科技等产业。以旅游业为例,1991年古巴把旅游业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近十多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古巴经济恢复的发动机。2009年,古巴连续第六年游客量超过200万,旅游创汇占GDP 的42%[10]。古巴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取得重大成就。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提高到60%[11]。
其次,在科技研发体系方面,古巴政府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最新科研成果在环保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古巴《环境法》规定,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环境政策时必须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为参照,所有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在从事影响环境的各种活动中,必须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实现环保行为的高效率。如今,古巴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科技研发体系和奖励机制,发挥了科研成果在有效利用资源能源、大力发展清洁生产、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积极应用。
再次,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古巴政府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古共四大、五大经济决议反复强调要有效利用资源,指出:“古巴拥有3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拥有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科技的发展,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3]2008年以来,劳尔·卡斯特罗在讲话中多次重申节约的重要性。2010年4月,他指出:“不取消不必要的开支和不消灭浪费,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可能保持和改进向全民提供的免费教育和医疗水平。”[12]
(三)注重人文建设,带动全民环保格局的形成
首先,要求严守环保行为准则,夯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全社会成员共同的积极参与。古共五大经济决议指出:“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回收和利用原材料,应成为国家机构、企业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则。”[3]
其次,建立系统完备的全民教育体系,构建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有力支撑。20世纪70年代,古巴就实现了初中教育的普及。2002年,古巴提出了普及高等教育目标。全民免费受教育政策的实施使古巴人民的文化素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有力地支撑了古巴环保事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深化了古巴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知。
再次,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推动环保知识的广泛传播。古巴政府成立了“古巴环境治理与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创建环境信息工程、开展环境治理和普及环境教育的大部分工作。古巴政府尤其重视青少年环境教育,采取出版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的图书和建立相关的青少年环境教育网站等措施,向青少年传播环保知识。
最后,鼓励支持环保人士和组织发展,提高环保人士和组织在参与、监督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力。古巴政府颁布的《国家环境战略》肯定了环保人士和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古巴的环保人士和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推动古巴人民积极参与和配合环保事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古巴早已形成了上下联动、全民团结、共渡难关的环保参与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古巴人民团结一致。“古巴掀起的自行车热,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在五一游行中出现了一支庞大而欢乐的自行车队,表明了古巴人民是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缺乏石油能源而可能带来的困难的。”[13]
(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首先,古巴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事业。古巴是多项国际环保条约的签署国之一,多次派出环保专家等技术力量参与地区乃至世界性、联合国框架内的环保工程与项目,显示了古巴科技力量的国际威望。古巴还向加勒比海周边地区与国家提供不同层面的环境咨询服务,帮助它们摆脱本国的环境困境[6]。 其次,古巴政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主动输出所取得的技术和经验。古巴通过合作生产、参与式决策和多样化分配使农民与土地再次结合起来,创立了生态上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古巴农民前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帮助当地农民建立与古巴类似的粮食生产体系。古巴招待了很多从美国和其他地方前来参观的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比如,古巴的农技师教授海地农民有机耕作方法,同时帮助委内瑞拉推进新型的城市农业运动[7]。
再次,古巴政府反复强调要坚守社会主义立场,时刻防范欧洲和美国的侵扰、颠覆和破坏。古巴政府认为,要识破和揭穿它们披着“好外婆外衣的狼”的本质。古巴批判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打着全人类利益的旗帜,主张在全球增加使用生物燃料(以玉米、小麦等食物为原料)的汽车,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卡斯特罗认为,美国的这种提议除了使美国这样的能源消耗大国获得解放以外,只会增加世界上数十亿“过早地死于饥渴”的人。卡斯特罗还大胆揭露美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却以拖累美国经济、损失就业岗位为借口,退出旨在减少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2008年,古巴因遭受两次强烈飓风袭击而损失巨大,仍采取有尊严的态度断然拒绝美国有条件的“人道主义”援助[14]。
三、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以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是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古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卓越成就,不仅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向世界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令消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汗颜,增强了国际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古巴从建设初期至今一直十分强调改革和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和自力更生原则。古巴坚持全民公有制、社会公正、政治参与和社会和谐,并以它们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古巴政府不论是在应对危难还是在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时候,都一以贯之强调要“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得到了全民的支持。古巴政府在革命胜利之后,就决心采取一系列富含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战略规划和法律制度,并反复宣布其社会主义性质。正如古巴革命领导人阿曼都·蔡所指出的:“我们古巴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因为革命的最高领导层都是基于地球上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行动的——而不是代表狭隘的个人利益,或单纯的国家利益。”[9]古巴领导人坚决反对私有化。卡斯特罗曾经说过:“我们不想通过私有化在古巴建立一个富人阶级,因为这一阶级会获得巨大权力,会反对社会主义。”[15]他认为:“一个国家用它的财产和自然资源的私有化换取外国投资是很大的犯罪,等于把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资料廉价地、几乎是无偿地交了出去,将把他们引向更为便利、更加自私的新式的再殖民化。”[15]350古巴近年来提出“更新”经济模式,其基本方针仍然强调“以计划经济为主,考虑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是所有制的主要形式”[16]。这种发展模式经过了全民性的酝酿、讨论,取得了党内外大多数人的支持,使人民群众从一开始就能比较均衡地享有社会发展成果,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两极分化等负面现象的产生。另外,古巴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中,坚持自力更生,始终从本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但从不照搬照抄;改革步伐谨慎、循序渐进、措施得力,经济建设中注意环境保护,不给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重视党的廉政勤政建设,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
当然,古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一是古巴居于美国后院,时刻受到美国的觊觎。这是牵制古巴发展的一个重要阻力。二是古巴自然灾害频发,其岛国的客观地理环境状况、资源能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天然因素。三是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古巴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资本主义主导的政治经济秩序大环境中。古巴一方面要防范和抵御资本主义的不良侵袭,另一方面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积极融入、适应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变化和冲击。四是古巴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它正在进行的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等深层体制问题。这将为未来古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五是古巴虽然已经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但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此外,我们需要客观评价和理性借鉴古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古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要清醒认识、理性借鉴,并结合各国具体实际,不能盲目复制。
参考文献:
[1] 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80.
[2] 李锦华.苏东剧变后古巴共产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6):50-60.
[3] 刘维广.古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J].拉丁美洲研究,2009,(1):39-43.
[4] [荷]詹姆斯·D.科克罗夫特.古巴社会主义50年的变迁[J].贺钦,译.国外理论动态,2009,(10):15-17.
[5] [美]马克·布罗丁.工人阶级、环境和社会主义[G]//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学会第三届论坛(2008).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56.
[6] 贺钦.浅析古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2007,(3):50-53.
[7] [美]丽贝卡·克劳森.古巴: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典范[J].王维平,戚桂锋,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9):26-30.
[8] [古巴]卡斯特罗言论集:第2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5.
[9] 姚单华.为后代而斗争:一位生态社会主义者的观点[J].国外理论动态,2009,(11):70-74.
[10] 张登文.苏东剧变后的古巴经济改革:措施、主要成就与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4):80-85.
[11] 姜述贤.古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23-28.
[12] 徐世澄.劳尔·卡斯特罗有关古巴经济变革的论述和古巴经济变革的最新动向[J].当代世界,2011, (3):24-27.
[13] 庞炳庵.亲历古巴: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手记[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68-69.
[14] 徐世澄.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思考[J].拉丁美洲研究,2009,(2):44-49.
[15] 徐世澄.卡斯特罗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349.
[16] 徐世澄.改革核心是"吃饭问题" [N].新京报, 2011-06-11(4).
责任编辑:林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