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思路
近年来,框图型推断题一直是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题型,框图型推断题具有关系复杂、知识点多、思维量大、变化多端、综合性强等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能力的题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何让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类题目,笔者设计了在导学稿的基础上添加几个微课,通过引导学生熟记解框图型推断题的基础知识点,掌握解推断题的一般思路,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应用,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达到复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二、实施过程
1.课前
(1)教师精心设计导学稿,制定好预学导航;
(2)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微课,并将微课上传至相关平台;
(3)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完成导学搞中的预学作业,并提出疑问;
(4)教师课前批阅。
2.课中
(1)预学作业处理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预学作业成果。
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师:投影展示正确规范的化学式。
学生:熟记3分钟,对相关内容加深印象。
教师: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讲解(“牛刀初试”)。
学生:学生代表讲解。
教师:点拨。
(2)导学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一:解框图型推断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般有哪些?
学生:活动1:独立思考下面的题目,想一想框图型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图1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忽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做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①属于(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Z为CO2,则反应②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与C;A与B;C与D。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
活动2:观看微课分析的过程,悟一悟框图型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二:如何快速地找到解推断题的突破口?
学生:
活动3:小组交流讨论,比谁找的突破点多。
图2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B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I是红棕色固体;G是一种黑色单质;H和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少许I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的现象为 。
(4)反应④的实际应用为 。
(5)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描述该题的突破口。
教师:归纳总结框图型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图3)。
图3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认为达到该目标的学生举手。
学生:当堂完成“牛刀再试”两道题目
学生:学生代表到前面讲解。
3.课后
布置一道挑战题,提醒学生若做不出来,可以扫描导学稿上的二维码观看微视频。
三、教学反思
1.从学生当堂训练的结果和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讲解的情况来看,这一节复习课基本达到了课前所预设的复习目标,学生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2.以导学稿为载体,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复习,提升了学生的复习能力。用微课预习,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和兴趣,通过预学,学生和教师都了解复习的目标、重难点、考点。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掌握自主复习的步骤和方法。
3.利用导学稿,穿插微课,既增加了复习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又提升了课堂的气氛,使复习课不再是一潭死水。
4.制作相关微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家观看预习,预习中的疑问在课堂中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知识的引导呈现环节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促进了化学复习课堂的高效。
近年来,框图型推断题一直是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题型,框图型推断题具有关系复杂、知识点多、思维量大、变化多端、综合性强等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等能力的题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如何让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这类题目,笔者设计了在导学稿的基础上添加几个微课,通过引导学生熟记解框图型推断题的基础知识点,掌握解推断题的一般思路,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应用,构建高效的复习课堂,达到复习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二、实施过程
1.课前
(1)教师精心设计导学稿,制定好预学导航;
(2)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微课,并将微课上传至相关平台;
(3)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完成导学搞中的预学作业,并提出疑问;
(4)教师课前批阅。
2.课中
(1)预学作业处理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预学作业成果。
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师:投影展示正确规范的化学式。
学生:熟记3分钟,对相关内容加深印象。
教师:找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讲解(“牛刀初试”)。
学生:学生代表讲解。
教师:点拨。
(2)导学环节
教师:提出问题一:解框图型推断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般有哪些?
学生:活动1:独立思考下面的题目,想一想框图型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图1已知A、B、C、D、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忽略)。其中,X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Y可用做食品干燥剂;C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B、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①属于(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若Z为CO2,则反应②的现象为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与C;A与B;C与D。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
活动2:观看微课分析的过程,悟一悟框图型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二:如何快速地找到解推断题的突破口?
学生:
活动3:小组交流讨论,比谁找的突破点多。
图2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B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I是红棕色固体;G是一种黑色单质;H和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少许I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的现象为 。
(4)反应④的实际应用为 。
(5)反应⑤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描述该题的突破口。
教师:归纳总结框图型推断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图3)。
图3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认为达到该目标的学生举手。
学生:当堂完成“牛刀再试”两道题目
学生:学生代表到前面讲解。
3.课后
布置一道挑战题,提醒学生若做不出来,可以扫描导学稿上的二维码观看微视频。
三、教学反思
1.从学生当堂训练的结果和学生代表到讲台前讲解的情况来看,这一节复习课基本达到了课前所预设的复习目标,学生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2.以导学稿为载体,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复习,提升了学生的复习能力。用微课预习,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和兴趣,通过预学,学生和教师都了解复习的目标、重难点、考点。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掌握自主复习的步骤和方法。
3.利用导学稿,穿插微课,既增加了复习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又提升了课堂的气氛,使复习课不再是一潭死水。
4.制作相关微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家观看预习,预习中的疑问在课堂中师生共同探讨解决,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知识的引导呈现环节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促进了化学复习课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