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类有违法犯罪记录人员被网约车平台“封杀”,网约车将脱离野蛮生长的时代。
自网约车诞生以来,网约车运营模式就因安全性和行业规范不足备受争议。尤其是,专车运行公司忽视对专车车主资质背景的审查以及上岗培训,导致不少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进入该行业。
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联合多部门约谈滴滴、优步等5家网约车平台。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通报显示,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民生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约车乘客中有较大部分女性乘客对安全问题担忧。而随着首个网约车司机标准的发布,这种担忧或可以避免。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三大类有违法犯罪记录人员被网约车平台“封杀”。
三类人员被“封杀”
移动出行让共享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多种网络约车平台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移动出行平台驾驶员规范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目前,绝大多数C2C出行平台都采用加盟模式,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降低门槛、降低审核标准、放松对司机的把关,致使一些网约车平台管理漏洞百出,恶性事件频发。如深圳一名女教师,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劫杀,作案司机使用假牌照;海口几名女生乘坐滴滴快车时,司机竟然肆无忌惮地自慰;还有滴滴司机偷拍女乘客……
不过,上述情况或有所改观。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首次明确网约车驾驶人员资格审查的“负面清单”,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等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患精神病的人员,都将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在深入调查研究前科公民限制就业情况、参考国内外运输业背景审查机制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携手滴滴对网约车驾驶人员背景审查体系进行明确,制定了网约车驾驶员禁入标准。
据了解,禁入主要针对有重大、暴力、潜在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以及交通违法记录的人员,除负案在逃人员外,有绑架、抢劫、盗窃、吸毒、强奸、猥亵、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故意杀人、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记录,以及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交通安全违法记录的同属此列。
“有这个标准是一种保障,不是说一个有犯罪前科的人去开专车,这辆车就绝对不安全。对专车司机资料有起码的掌握,这是对乘客负责,也是对行业负责。”在新华日报评论员梅剑飞看来,此次分享经济委员会联合滴滴公布的这一犯罪记录筛查体系既剔除了对乘客人身及财产安全有潜在威胁的人员,又保证了除此以外的其他有前科公民的就业权,对完善职业准入制度有一定推进作用。但要彻底终结网约车乱象,还需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内外合力、双管齐下。
梅剑飞表示,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企业,“新标”无疑具有示范意义,甚至不排除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可能。网约车成熟的运营规范和监管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但随着国家的规范举措越来越完善,网约车也将脱离野蛮生长的时代。
得益于大数据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开展整治网约车的专项行动,意在为人们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从今年6月份开始,“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及“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已陆续在网约车平台上线,消费者掌握这些方法后,出行安全会更有保障。
分享的行程信息包括乘客訂单起点、终点、上下车时间、离目的地远近、预计到达时间、车辆车牌信息以及车辆实时位置。而“紧急求助”按钮则能让系统自动给用户设置的所有紧急联系人发送短信。此外,“人像认证”可以帮助确认开车司机与其证件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担心坐网约车后被骚扰,“号码保护”功能则可以设置虚拟号码,保障双方的隐私。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滴滴出行是目前业内唯一一家与国家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并共同进行犯罪记录筛查的出行平台。网约车司机标准的确立主要得益于“大数据”的运用。
据介绍,该平台可以和公安机关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毒品犯罪嫌疑人员数据库、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时全面查询比对,只要司机或车主在禁入标准范围内,系统就能自动筛除。
根据要求,司机和车主在注册成为平台账户时,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信息,只有三证信息全部真实有效才能成功注册。
对于隐私安全问题,滴滴方面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表示,系统自动审核,即便是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员,其犯罪记录也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包括客服也看不到。“如果审核未通过,系统会有一句文字说明来回绝申请人,系统不会向其他人展示相关信息,其他人也无法查询。”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数据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相比起企业采集的信息数据,政府系统中采集的数据无疑更丰富和全面,每个公民的各种信息数据包括犯罪记录等在政府信息库中几乎都有记录。
有业内人士表示,像滴滴这种“唤醒”沉睡信息为行业提供服务的方式也值得其他行业借鉴。以滴滴出行为例,如果没有与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进行数据合作,要将这“三类人员”或精神病患者排除于门槛之外,就不得不要求注册司机或车主到公安部门开具各种证明,很多本可以通过官方大数据获得的信息,因为没有合作关系,就会增添麻烦。
不过,这项网约车司机入门“新标”只是滴滴出行的企业规定,对于滴滴出行之外的其他网约车企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约束作用。其他同类企业如果想要借鉴和参照,或许还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网约车诞生以来,网约车运营模式就因安全性和行业规范不足备受争议。尤其是,专车运行公司忽视对专车车主资质背景的审查以及上岗培训,导致不少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进入该行业。
今年3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联合多部门约谈滴滴、优步等5家网约车平台。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通报显示,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民生周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网约车乘客中有较大部分女性乘客对安全问题担忧。而随着首个网约车司机标准的发布,这种担忧或可以避免。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三大类有违法犯罪记录人员被网约车平台“封杀”。
三类人员被“封杀”
移动出行让共享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多种网络约车平台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同时,移动出行平台驾驶员规范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目前,绝大多数C2C出行平台都采用加盟模式,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降低门槛、降低审核标准、放松对司机的把关,致使一些网约车平台管理漏洞百出,恶性事件频发。如深圳一名女教师,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劫杀,作案司机使用假牌照;海口几名女生乘坐滴滴快车时,司机竟然肆无忌惮地自慰;还有滴滴司机偷拍女乘客……
不过,上述情况或有所改观。7月1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首次明确网约车驾驶人员资格审查的“负面清单”,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等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患精神病的人员,都将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在深入调查研究前科公民限制就业情况、参考国内外运输业背景审查机制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携手滴滴对网约车驾驶人员背景审查体系进行明确,制定了网约车驾驶员禁入标准。
据了解,禁入主要针对有重大、暴力、潜在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以及交通违法记录的人员,除负案在逃人员外,有绑架、抢劫、盗窃、吸毒、强奸、猥亵、故意伤害、聚众斗殴、故意杀人、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记录,以及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等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交通安全违法记录的同属此列。
“有这个标准是一种保障,不是说一个有犯罪前科的人去开专车,这辆车就绝对不安全。对专车司机资料有起码的掌握,这是对乘客负责,也是对行业负责。”在新华日报评论员梅剑飞看来,此次分享经济委员会联合滴滴公布的这一犯罪记录筛查体系既剔除了对乘客人身及财产安全有潜在威胁的人员,又保证了除此以外的其他有前科公民的就业权,对完善职业准入制度有一定推进作用。但要彻底终结网约车乱象,还需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内外合力、双管齐下。
梅剑飞表示,作为当前国内最大的网约车平台企业,“新标”无疑具有示范意义,甚至不排除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可能。网约车成熟的运营规范和监管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但随着国家的规范举措越来越完善,网约车也将脱离野蛮生长的时代。
得益于大数据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开展整治网约车的专项行动,意在为人们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民生周刊》记者注意到,从今年6月份开始,“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及“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已陆续在网约车平台上线,消费者掌握这些方法后,出行安全会更有保障。
分享的行程信息包括乘客訂单起点、终点、上下车时间、离目的地远近、预计到达时间、车辆车牌信息以及车辆实时位置。而“紧急求助”按钮则能让系统自动给用户设置的所有紧急联系人发送短信。此外,“人像认证”可以帮助确认开车司机与其证件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担心坐网约车后被骚扰,“号码保护”功能则可以设置虚拟号码,保障双方的隐私。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滴滴出行是目前业内唯一一家与国家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并共同进行犯罪记录筛查的出行平台。网约车司机标准的确立主要得益于“大数据”的运用。
据介绍,该平台可以和公安机关在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毒品犯罪嫌疑人员数据库、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时全面查询比对,只要司机或车主在禁入标准范围内,系统就能自动筛除。
根据要求,司机和车主在注册成为平台账户时,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信息,只有三证信息全部真实有效才能成功注册。
对于隐私安全问题,滴滴方面在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表示,系统自动审核,即便是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员,其犯罪记录也是任何人都看不到的,包括客服也看不到。“如果审核未通过,系统会有一句文字说明来回绝申请人,系统不会向其他人展示相关信息,其他人也无法查询。”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数据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相比起企业采集的信息数据,政府系统中采集的数据无疑更丰富和全面,每个公民的各种信息数据包括犯罪记录等在政府信息库中几乎都有记录。
有业内人士表示,像滴滴这种“唤醒”沉睡信息为行业提供服务的方式也值得其他行业借鉴。以滴滴出行为例,如果没有与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进行数据合作,要将这“三类人员”或精神病患者排除于门槛之外,就不得不要求注册司机或车主到公安部门开具各种证明,很多本可以通过官方大数据获得的信息,因为没有合作关系,就会增添麻烦。
不过,这项网约车司机入门“新标”只是滴滴出行的企业规定,对于滴滴出行之外的其他网约车企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约束作用。其他同类企业如果想要借鉴和参照,或许还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