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对外教学教案——《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和情况、课时安排、课堂语料的选择及难度、课堂板书、练习中游戏的设置、课堂用语的选择(该使用学生母语还是汉语)以及课文和语言教学诸因素的关系,对其教案各版块设计进行评析,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更完善和更为符合实际的标准。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设计;评析
一、引言
一堂成品课的教学是该教案撰写者内在的语言教学理念、外在教学水平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等各方面是否充分的集中体现。最终落实到语言教学上往往会通过其教学内容、教案编排形式、练习形式,甚至板书的设计等表现出来。
二、教学基本情况及结构
从教案总体结构来看,教学目标清晰,主要是熟练掌握“不”的变调和带“吗”的一般疑问句,学生是已经学完了《成功之路-入门篇》,也就是已经学习过了“一”“不”的变调和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拼合规律,《入门篇》第六课也学习过了本课的重点句型——“你是哪国人?”“我是XX国人。”“你叫什么名字?”“我叫XXX。”的拼音,也就是说能够进行简单提问和回答但不认识对应的汉字,因此都应算是初级阶段水平而非教案中所说的零起点。课时为六课时,课时安排合理充裕,较符合初级阶段尤其是第一堂课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安排。教学对象是由六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因此考虑到第一堂课师生交流媒介语的问题,是用英文还是某一个学生的母语?在教案后面的老师课堂用语中很多情况下呈现的是中英双语,对于这一块作者未交待清楚,含混模糊带过。教学内容,语音、生词、语言点、课文、汉字、文化各项条理清晰,教学重难点层次分明,寓知识点和拓展性为一体,唯独教学方法方面未提及,虽然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堂课,教学方法也许博采众长,没有突出的某一种方法,但多少也可大致谈一些,如任务型教学法。
具体到作者所呈现的第一讲第1课时,新课的学习顺序是以“语言点1—生词1—语言点2—生词2—...—练习—课文—小结—作业”来进行的,将语言点分为4块来讲练,生词分为2块,然后进行练习、游戏和课文的讲练学习。
三、对《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一)课堂用语规范问题
图片1:
1.这节课老师很多话在教案上呈现的都是中英双语,而具体在实操中学生是否听得懂汉语?是否需要说汉语?如果中英均说学生是否只会听自己听得懂的英文?可否说中文而PPT上展示英文,或者说英文PPT上展示中文?
教师语言的口语形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一般在各种汉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3种情况: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目的语(汉语)教学;使用目的语(汉语)教学;使用外语和汉语的“混合语”教学,但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用汉语取代“混合语”。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要使用学生母语或媒介语,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多少呢?第一,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将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进行对比,将“利用学生的母语”和“课堂上应多使用汉语”看似矛盾的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经过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所希望教师使用的课堂媒介语的调查、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在此案例中一个班内10名学习者的母语就有6种,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在将目的语和媒介语进行对比之后,在第一堂课上就确定选用何种媒介语。此外,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或个别辅导时,往往也免不了需要用到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因此,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也是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第二,我认为教师语言是学习者重要的目的语可理解输入源,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目的语(汉语)作为教师语言,以保障学习者的目的语输入量(如果是海外教学,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也可以预防学生一开始就形成依赖媒介语的定势思维造成的“僵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对待在同一班内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第三,本教案中教学对象背景为完全未接触过汉字的学生,但对汉语某些字音,日常简单用语已较熟(已学过《成功之路入门篇》),因此可采用教师说中文,说完之后PPT上展示相应英文或其它媒介语(事先经调查所有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但此方法也仅限于一开始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做游戏和说明游戏规则时使用,教师需要在导入新课之前使用媒介语或肢体动作让学生明白以后课堂上会常用到的指令性语言,这些指令性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上都会以汉语的形式呈现。
2.该教学作业的布置仅要求完成课后练习,是不够的,而且忽视了对汉字建立最初感性认识的最佳时期,虽然汉字对留学生们来说非常难,他们觉得写汉字像画画一样,但如果一直不涉足这一块,他们永远会有畏难情绪甚至对汉字的偏见。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这样一个到处说汉语的目的语环境,一开始很喜欢汉语,汉语听说学得很快,但如果不注重其对汉字相应的认知,将来再学起来将会非常困难,学汉字的挫败感越强烈就越凸显自己口语的成就感,这样容易造成汉字口语越来越好而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所以,早期的汉字学习可能会比较缓慢,但对于整个汉语学习过程来说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建议最后作业可布置:汉字抄写作业(如当天学习的生词,要求下节课上课前听写)、完成课文第4页和第5页练习,剩下如果还有时间可让同学们做好向大家介绍自己朋友的准备,再留作下节课开始前给大家介绍。
(二)第一堂课的指令问题
第一堂课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建立信任的开始,如果第一堂课就跟学生有非常好的互动,并能被学生接受和信任,那么之后的课程势必会轻松很多。相反,如果第一堂课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无趣,那么以后弥补起来就要花更大的力气。
图片2:
第一堂课教师必须让学生知晓将来会在课堂上频繁使用的汉语教学指令,哪怕是像“听、读、说、写、记住、安静”这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但在该教案中并没有作出相关说明,学生就像事先排练好了一样会在教师读完一句话之后齐声朗读一般在实际操作中是不会发生的。这还是需要教师在第一次上课甚至前几次上课前都不断给学生强调以加深其印象。教师使用汉语发出指令和反馈,有利于增加目的语(汉语)输入,创设目的语环境,培养学生汉语思维,增强其成就感,包括:①教师组织管理课堂的指令(我们开始上课;请坐下);②教师安排具体教学活动,明确活动要求(两人一起读;听我读,回答问题);③教师反馈用语(答对了;说得很好)。 1.首次课前,可以制作一份固定的课堂指令和反馈用语双语对照表,将其打印出来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但鉴于本案例为首次课,因此指令不超过10个即可。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将其贴在黑板、墙壁等学生能一目了然且清晰的地方,以板书的形式列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如左右两侧)也可以。
2.用汉语发出课堂指令时尽量多配合动作,使学生尽快将动作和对应的汉语发音建立联系。(例如:先拍手示意同学们安静,等待所有学生注意力都在教师身上后,配合动作讲解“听”——把手掌打开放在耳朵边,同时大声说“听”。“读”、“写”同上。记住——用食指指太阳穴,同时大声说“记住”。安静——掌心向下压两下,同时大声说“安静”。这样一来,一些较复杂的指令如“下面我们来读第二页的生词”、“记住第三页的表格”都能翻开书配合相关指令动作来让学生明白。)这样上不了几节课,我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在教师不作出相关动作,直接说汉语指令时也能作出正确的反应。
3.如果汉语学习进程到了后期,也应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发展,逐渐增加课堂指令的数量和难度。如开始使用的“我们上课、下课”,慢慢可以改为“现在我们该下课了”,“好、很好”也可以逐渐变为“说得很好”、“比上次写得好”。
(三)课时安排问题
作者将《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总共分为6课时,该教学设计只有第1课时的具体教学安排,纵观整个第1课时教案的生词、语言点和课文安排,发现除少部分生词外,大量的语言点、课文内容已涉及到了,各知识点衔接自然流畅,但这样一口气教完,特别是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的情况,姑且不考虑不同国家学生接受能力不一的情况下,后面5课时天天重复机械操练?知识点语言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其基础未打牢之前一口气灌输太多,学生不知所措。
同时已学完的很多知识之间互相混淆,容易造成 “化石化”现象,以后再改将非常难。因此第一课时应缩减整体知识量的输入。第1课时可进行语言点1、2的讲练,而3、4语言点可放入第2课时,让学生从汉字到语言点都能整体适应。
(四)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案开篇6课时的教学目标有3个:①熟练掌握常用人称代词;②明白“不”的变调规则;③正确使用带“吗”的一般疑问句。从后面第1课时的教学编排来看,总共6课时的教学目标应是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但这些教学目标均与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重合,总共6课时的教学任务、目标,仅仅在第1课时就被涵盖完。该教学案例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课时安排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每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的。
教学目标可从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来规定学生通过学习满相应课时各方面将会达到所预期的水平和要求。
例如:6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①语音方面,通过先前《入门篇》的学习,巩固并熟练掌握“不”的变调规则;②通过生词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人称代词的实际意义和用法,说明其中一个生词能回忆起一起学过的相关词语,熟练运用第一课中出现的19个生词,正确率达95%以上;③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并记忆课文的内容,并用本课所学语言点和词语基本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新语言点和词语的正确使用率在90%以上。
2.技能领域:①听:能够听懂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他人提问和别人介绍自己朋友、家人的话(比标准语速稍慢);②说:能够复述和表演课文内容,话语自然流畅;③读:学完课文后,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④写:因为是第一节课接触汉字,因此要求学完本课会写本课19个生词即可,笔画笔顺正确。
3.情感领域:学生有将本课语言点运用于实际交际中的愿望(如: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家人,使用带“吗”的一般疑问句向他人提问并能给出正确回答)。
4.学习策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回答教师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汉语学习的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团队合作学习的长处。
(五)板书
纵观整个教学案例,其中板书设计都比较精妙,重点语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当中归纳总结出了公式和套路。但毕竟黑板空间有限,帮助学生理解归纳的课文重点语言点就有四个,每一个又都有四排,教师应尽量将这四个重点句及其派生句留在黑板上以达到反复刺激强化学生记忆的目的,(图片3:)
在学习生词1“你、我、他、她”时,为了便于讲练教师要在本身空间就已经有限的黑板上用粉笔画出教材里本就有的3个人物, 虽是简笔画,但整体来说板书内容已较多,画画的方式是否可取?并且要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里将课本中的3个卡通人物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并能使学生认识,要达到这一点非常难,这需要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次反复练习画画技巧,才能达到既美观又快。我认为本堂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课,而不是什么画画课,重心不能搞颠倒。这一行为本身是在考验老师的画画技巧,但如果没画好而不像课本中的人物进而导致学生不认识不配合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安排该如何?课堂讲练该怎么进行下去?这样做是否既费时又费力甚至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很简单,教师可以将书上的3个现成卡通人物截图放大打印下来用磁铁贴在黑板上进行讲练,这样省时又省力。
(六)游戏“猜猜猜”
图片4:
在语言点及生词讲练中“游戏·猜猜猜”环节,具有趣味性,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猜测的愉悦中学会使用本课所教语言点。但此处简单用“老师演示游戏规则”带过,具体究竟如何演示未提及,只说“不需要用过多语言解释规则”。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游戏常常是教师乐于用、学生喜与参与的课堂调味剂,如能运用得当,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但如果游戏开展不顺利、教师事先未考虑周全导致游戏本身漏洞百出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次失败的课堂教学案例,在每次将要做游戏前教师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还是语言配合动作都可。案例中只说“请一位同学上台抽一张卡片,自己不能看卡片,其他同学可以看”,由上台同学提问,台下同学回答,这里就需要提醒学生虽是上台同学提问台下同学回答,但猜的人是上台的同学,这是可以配合简单英文“guess”让学生明白究竟谁猜谁回答,并板书: 1.我叫XXX。
2.我是XXX人吗?
3.你是XXX人。
4.你不是XXX人。
运用动作示意学生谁说1、2句,谁说3、4句,如此一目了然,让同学们在做游戏之前清晰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方能达到游戏的锻炼目的。
本课所教为功能性很强的日常交际用语“介绍自己”、“介绍他人”。在世界各国各种语言中也大致差不多这几句,规则语法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需要的仅是让学生“熟练上口”,因此该游戏设计得很成功,如能再多加几种练习方式更好。
(七)课文的讲练
因第一课时就将总教学内容覆盖造成头重脚轻的问题,前面就总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量等方面进行调查,而课文的讲练这一块我认为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就学习教师板书教给学生的几个基本句型,如: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家人。学生刚接触方块汉字,之前只学习过拼音,总设计为6课时,应将课文的讲练部分放入第2课时重点讲练较为妥当。第一课时语言点也不宜过多,学生还需要在大量实际口头操练中扎实、巩固已学到的知识,所以该“一课时教案”实际操作起来时间上可能不够。另外,并非自己预先在教案上设计的15分钟在真实课堂上操作时就只花15分钟,一般情况都会超出预计时间。
四、结语
总体而言,该《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在大体上严格遵循了对其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原则,不论是对课堂语言的选择、生词及语言点练习难度的控制还是语言点重难点板书的归纳总结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扩展延伸也不可忽视,在学生们报上自己的国家名之后,教师可根据其常用度在板书上展示,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个人信息背景情况事先准备好,如“美国人、韩国人、意大利人”等,这样的教学就真正体现了“应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而适当的补充、深化和延伸。”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心里要有学生,眼睛里要有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难点。课堂教学虽然有基本原则,都有规律可循,但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一个教师所上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型的课程,也不可能完全雷同或者照搬。每次课都会因为学生情况以及其他的因素进行一些调整。
参 考 文 献:
[1] 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张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需求研究的语言经济及规划意义[J].江汉学术,2013,(5).
[3] 李向农.让留学生们快乐地学习汉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9.
[4] 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
[5] 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6] 魏红.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与使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 王剑虹.对外汉语教材评析与对比研究.教材研究,201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设计;评析
一、引言
一堂成品课的教学是该教案撰写者内在的语言教学理念、外在教学水平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等各方面是否充分的集中体现。最终落实到语言教学上往往会通过其教学内容、教案编排形式、练习形式,甚至板书的设计等表现出来。
二、教学基本情况及结构
从教案总体结构来看,教学目标清晰,主要是熟练掌握“不”的变调和带“吗”的一般疑问句,学生是已经学完了《成功之路-入门篇》,也就是已经学习过了“一”“不”的变调和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以及拼合规律,《入门篇》第六课也学习过了本课的重点句型——“你是哪国人?”“我是XX国人。”“你叫什么名字?”“我叫XXX。”的拼音,也就是说能够进行简单提问和回答但不认识对应的汉字,因此都应算是初级阶段水平而非教案中所说的零起点。课时为六课时,课时安排合理充裕,较符合初级阶段尤其是第一堂课第一次见面的时间安排。教学对象是由六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因此考虑到第一堂课师生交流媒介语的问题,是用英文还是某一个学生的母语?在教案后面的老师课堂用语中很多情况下呈现的是中英双语,对于这一块作者未交待清楚,含混模糊带过。教学内容,语音、生词、语言点、课文、汉字、文化各项条理清晰,教学重难点层次分明,寓知识点和拓展性为一体,唯独教学方法方面未提及,虽然是初级阶段的第一堂课,教学方法也许博采众长,没有突出的某一种方法,但多少也可大致谈一些,如任务型教学法。
具体到作者所呈现的第一讲第1课时,新课的学习顺序是以“语言点1—生词1—语言点2—生词2—...—练习—课文—小结—作业”来进行的,将语言点分为4块来讲练,生词分为2块,然后进行练习、游戏和课文的讲练学习。
三、对《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的分析与思考
(一)课堂用语规范问题
图片1:
1.这节课老师很多话在教案上呈现的都是中英双语,而具体在实操中学生是否听得懂汉语?是否需要说汉语?如果中英均说学生是否只会听自己听得懂的英文?可否说中文而PPT上展示英文,或者说英文PPT上展示中文?
教师语言的口语形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话,一般在各种汉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3种情况: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目的语(汉语)教学;使用目的语(汉语)教学;使用外语和汉语的“混合语”教学,但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用汉语取代“混合语”。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要使用学生母语或媒介语,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多少呢?第一,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将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进行对比,将“利用学生的母语”和“课堂上应多使用汉语”看似矛盾的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经过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所希望教师使用的课堂媒介语的调查、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在此案例中一个班内10名学习者的母语就有6种,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在将目的语和媒介语进行对比之后,在第一堂课上就确定选用何种媒介语。此外,课下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或个别辅导时,往往也免不了需要用到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因此,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也是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第二,我认为教师语言是学习者重要的目的语可理解输入源,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目的语(汉语)作为教师语言,以保障学习者的目的语输入量(如果是海外教学,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思维,也可以预防学生一开始就形成依赖媒介语的定势思维造成的“僵化”,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对待在同一班内不同语言背景的学习者。第三,本教案中教学对象背景为完全未接触过汉字的学生,但对汉语某些字音,日常简单用语已较熟(已学过《成功之路入门篇》),因此可采用教师说中文,说完之后PPT上展示相应英文或其它媒介语(事先经调查所有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但此方法也仅限于一开始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做游戏和说明游戏规则时使用,教师需要在导入新课之前使用媒介语或肢体动作让学生明白以后课堂上会常用到的指令性语言,这些指令性语言在以后的课堂上都会以汉语的形式呈现。
2.该教学作业的布置仅要求完成课后练习,是不够的,而且忽视了对汉字建立最初感性认识的最佳时期,虽然汉字对留学生们来说非常难,他们觉得写汉字像画画一样,但如果一直不涉足这一块,他们永远会有畏难情绪甚至对汉字的偏见。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这样一个到处说汉语的目的语环境,一开始很喜欢汉语,汉语听说学得很快,但如果不注重其对汉字相应的认知,将来再学起来将会非常困难,学汉字的挫败感越强烈就越凸显自己口语的成就感,这样容易造成汉字口语越来越好而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所以,早期的汉字学习可能会比较缓慢,但对于整个汉语学习过程来说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建议最后作业可布置:汉字抄写作业(如当天学习的生词,要求下节课上课前听写)、完成课文第4页和第5页练习,剩下如果还有时间可让同学们做好向大家介绍自己朋友的准备,再留作下节课开始前给大家介绍。
(二)第一堂课的指令问题
第一堂课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建立信任的开始,如果第一堂课就跟学生有非常好的互动,并能被学生接受和信任,那么之后的课程势必会轻松很多。相反,如果第一堂课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无趣,那么以后弥补起来就要花更大的力气。
图片2:
第一堂课教师必须让学生知晓将来会在课堂上频繁使用的汉语教学指令,哪怕是像“听、读、说、写、记住、安静”这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但在该教案中并没有作出相关说明,学生就像事先排练好了一样会在教师读完一句话之后齐声朗读一般在实际操作中是不会发生的。这还是需要教师在第一次上课甚至前几次上课前都不断给学生强调以加深其印象。教师使用汉语发出指令和反馈,有利于增加目的语(汉语)输入,创设目的语环境,培养学生汉语思维,增强其成就感,包括:①教师组织管理课堂的指令(我们开始上课;请坐下);②教师安排具体教学活动,明确活动要求(两人一起读;听我读,回答问题);③教师反馈用语(答对了;说得很好)。 1.首次课前,可以制作一份固定的课堂指令和反馈用语双语对照表,将其打印出来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但鉴于本案例为首次课,因此指令不超过10个即可。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将其贴在黑板、墙壁等学生能一目了然且清晰的地方,以板书的形式列在黑板的固定位置上(如左右两侧)也可以。
2.用汉语发出课堂指令时尽量多配合动作,使学生尽快将动作和对应的汉语发音建立联系。(例如:先拍手示意同学们安静,等待所有学生注意力都在教师身上后,配合动作讲解“听”——把手掌打开放在耳朵边,同时大声说“听”。“读”、“写”同上。记住——用食指指太阳穴,同时大声说“记住”。安静——掌心向下压两下,同时大声说“安静”。这样一来,一些较复杂的指令如“下面我们来读第二页的生词”、“记住第三页的表格”都能翻开书配合相关指令动作来让学生明白。)这样上不了几节课,我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在教师不作出相关动作,直接说汉语指令时也能作出正确的反应。
3.如果汉语学习进程到了后期,也应根据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发展,逐渐增加课堂指令的数量和难度。如开始使用的“我们上课、下课”,慢慢可以改为“现在我们该下课了”,“好、很好”也可以逐渐变为“说得很好”、“比上次写得好”。
(三)课时安排问题
作者将《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总共分为6课时,该教学设计只有第1课时的具体教学安排,纵观整个第1课时教案的生词、语言点和课文安排,发现除少部分生词外,大量的语言点、课文内容已涉及到了,各知识点衔接自然流畅,但这样一口气教完,特别是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的情况,姑且不考虑不同国家学生接受能力不一的情况下,后面5课时天天重复机械操练?知识点语言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其基础未打牢之前一口气灌输太多,学生不知所措。
同时已学完的很多知识之间互相混淆,容易造成 “化石化”现象,以后再改将非常难。因此第一课时应缩减整体知识量的输入。第1课时可进行语言点1、2的讲练,而3、4语言点可放入第2课时,让学生从汉字到语言点都能整体适应。
(四)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案开篇6课时的教学目标有3个:①熟练掌握常用人称代词;②明白“不”的变调规则;③正确使用带“吗”的一般疑问句。从后面第1课时的教学编排来看,总共6课时的教学目标应是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但这些教学目标均与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重合,总共6课时的教学任务、目标,仅仅在第1课时就被涵盖完。该教学案例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课时安排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每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的。
教学目标可从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学习策略四个方面来规定学生通过学习满相应课时各方面将会达到所预期的水平和要求。
例如:6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①语音方面,通过先前《入门篇》的学习,巩固并熟练掌握“不”的变调规则;②通过生词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人称代词的实际意义和用法,说明其中一个生词能回忆起一起学过的相关词语,熟练运用第一课中出现的19个生词,正确率达95%以上;③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理解并记忆课文的内容,并用本课所学语言点和词语基本完整的复述课文内容,新语言点和词语的正确使用率在90%以上。
2.技能领域:①听:能够听懂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他人提问和别人介绍自己朋友、家人的话(比标准语速稍慢);②说:能够复述和表演课文内容,话语自然流畅;③读:学完课文后,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④写:因为是第一节课接触汉字,因此要求学完本课会写本课19个生词即可,笔画笔顺正确。
3.情感领域:学生有将本课语言点运用于实际交际中的愿望(如: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家人,使用带“吗”的一般疑问句向他人提问并能给出正确回答)。
4.学习策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回答教师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汉语学习的团队合作意识,体会团队合作学习的长处。
(五)板书
纵观整个教学案例,其中板书设计都比较精妙,重点语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当中归纳总结出了公式和套路。但毕竟黑板空间有限,帮助学生理解归纳的课文重点语言点就有四个,每一个又都有四排,教师应尽量将这四个重点句及其派生句留在黑板上以达到反复刺激强化学生记忆的目的,(图片3:)
在学习生词1“你、我、他、她”时,为了便于讲练教师要在本身空间就已经有限的黑板上用粉笔画出教材里本就有的3个人物, 虽是简笔画,但整体来说板书内容已较多,画画的方式是否可取?并且要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里将课本中的3个卡通人物惟妙惟肖地模仿出来并能使学生认识,要达到这一点非常难,这需要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次反复练习画画技巧,才能达到既美观又快。我认为本堂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课,而不是什么画画课,重心不能搞颠倒。这一行为本身是在考验老师的画画技巧,但如果没画好而不像课本中的人物进而导致学生不认识不配合教师的进一步教学安排该如何?课堂讲练该怎么进行下去?这样做是否既费时又费力甚至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很简单,教师可以将书上的3个现成卡通人物截图放大打印下来用磁铁贴在黑板上进行讲练,这样省时又省力。
(六)游戏“猜猜猜”
图片4:
在语言点及生词讲练中“游戏·猜猜猜”环节,具有趣味性,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猜测的愉悦中学会使用本课所教语言点。但此处简单用“老师演示游戏规则”带过,具体究竟如何演示未提及,只说“不需要用过多语言解释规则”。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游戏常常是教师乐于用、学生喜与参与的课堂调味剂,如能运用得当,将起到画龙点睛、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但如果游戏开展不顺利、教师事先未考虑周全导致游戏本身漏洞百出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次失败的课堂教学案例,在每次将要做游戏前教师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还是语言配合动作都可。案例中只说“请一位同学上台抽一张卡片,自己不能看卡片,其他同学可以看”,由上台同学提问,台下同学回答,这里就需要提醒学生虽是上台同学提问台下同学回答,但猜的人是上台的同学,这是可以配合简单英文“guess”让学生明白究竟谁猜谁回答,并板书: 1.我叫XXX。
2.我是XXX人吗?
3.你是XXX人。
4.你不是XXX人。
运用动作示意学生谁说1、2句,谁说3、4句,如此一目了然,让同学们在做游戏之前清晰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方能达到游戏的锻炼目的。
本课所教为功能性很强的日常交际用语“介绍自己”、“介绍他人”。在世界各国各种语言中也大致差不多这几句,规则语法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需要的仅是让学生“熟练上口”,因此该游戏设计得很成功,如能再多加几种练习方式更好。
(七)课文的讲练
因第一课时就将总教学内容覆盖造成头重脚轻的问题,前面就总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量等方面进行调查,而课文的讲练这一块我认为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就学习教师板书教给学生的几个基本句型,如: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自己的朋友、家人。学生刚接触方块汉字,之前只学习过拼音,总设计为6课时,应将课文的讲练部分放入第2课时重点讲练较为妥当。第一课时语言点也不宜过多,学生还需要在大量实际口头操练中扎实、巩固已学到的知识,所以该“一课时教案”实际操作起来时间上可能不够。另外,并非自己预先在教案上设计的15分钟在真实课堂上操作时就只花15分钟,一般情况都会超出预计时间。
四、结语
总体而言,该《成功之路起步篇》第一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在大体上严格遵循了对其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原则,不论是对课堂语言的选择、生词及语言点练习难度的控制还是语言点重难点板书的归纳总结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扩展延伸也不可忽视,在学生们报上自己的国家名之后,教师可根据其常用度在板书上展示,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个人信息背景情况事先准备好,如“美国人、韩国人、意大利人”等,这样的教学就真正体现了“应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而适当的补充、深化和延伸。”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心里要有学生,眼睛里要有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难点。课堂教学虽然有基本原则,都有规律可循,但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一个教师所上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课型的课程,也不可能完全雷同或者照搬。每次课都会因为学生情况以及其他的因素进行一些调整。
参 考 文 献:
[1] 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张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需求研究的语言经济及规划意义[J].江汉学术,2013,(5).
[3] 李向农.让留学生们快乐地学习汉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9.
[4] 陆俭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2).
[5] 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6] 魏红.试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评估与使用[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7] 王剑虹.对外汉语教材评析与对比研究.教材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