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世昌(1885---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市。清末封疆大吏,于1918年10月至1922年6月任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任期近四年。世人称其为“水晶狐狸”、“翰林”总统、“文治”总统,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都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呢?
一、参与小站练兵两年,最先提出并实践近代军事理论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定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1897年7月,袁世凯向光绪皇帝申请在翰林院工作的徐世昌来小站工作。光绪同意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陆军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房处帮办,等于现在的秘书长角色。
在小站工作时,徐世昌先后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及《操法詳晰图说》十三册,以统筹全军训练及教育,成绩斐然,声名鹊起,从而奠定了他在北洋军队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他的“以文修武、以军功晋身”的梦想。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袁世凯与徐世昌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世昌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近代军事理论,制定了中西结合的军制、法典、军规、条令及战略战术原则。后来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都是从小站新军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他们一起创造了小站练兵的奇迹。
二、主政东北三省三年,整顿财政与吏治并实施近代化建设
1906年,刚刚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清政府任命徐世昌为东北三省总督兼管东北三省将军事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徐世昌向清政府提出了关于治理东北三省的十万余字的《统筹东三省全局折》。徐世昌到任后实行了确立总督一人负责制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反腐肃贪,更新吏治。徐世昌按照以兴办实业为中心,富省、强兵、御侮的思路,更弦易辙,推行新经济政策。其政策主要有:设立银行,开放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不设租界确保主权,大力发展粮食畜牧业。
他去东北任职之前,当地农民还不知道种植小麦,他任职三年后,东北遍地都是茂盛的小麦了。徐世昌从澳大利亚引进良种羊和拖拉机,对促进东北农牧业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还积极发展工商业,重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同时,他还做了清剿土匪、移民屯垦、筹边安民、修建铁路、开通电话等一系列功德无量的工作。徐世昌对日本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予以坚决反击,在保卫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有效地遏制了日本蚕食中国边境领土的阴谋。徐世昌在与沙俄的侵略行为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废止《中日民四条约》部分内容并收回青岛等租借地
《中日民四条约》就是平常所说的“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1915年,日本政府给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下达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袁世凯虽然进行了讨价还价,但是为了实现皇帝梦,他还是牺牲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于1915年5月9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之一的北洋政府派代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中日民四条约》、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却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运动中,学生们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徐世昌为了国家利益也为了平息民愤,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没有让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但是没有达到废除《中日民四条约》的目的、没有收回青岛等租借地。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建议在华盛顿召开了美、英、法、意、日、比、荷、葡、中等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该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合约》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冲突。1922年2月4日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这两个条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同一天,日本代表发表声明,废除《中日民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
四、收复唐努乌梁海与外蒙古等180万平方千米领土
1918年,徐世昌趁苏俄刚刚成立立足未稳之际,命令爱国将领严式超率军收复了俄占七年之久的领土唐努乌梁海。1919年,徐世昌顶住各方压力,不顾苏俄和日本的威胁和警告,坚决不承认外蒙古独立。他安排爱国名将徐树铮挥师出塞,击败俄蒙联军,直取库伦,不到一个月时间,成功收复外蒙古地区。同年11月17日,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与协定,回到中华民国的怀抱。至此,蒙古全境与唐努乌梁海地区共计180余万领土回归祖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版图这时达到了顶峰。
纵观徐世昌的一生,他不是一个革命家,政治品德上也不完美,但是他承袭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精神风貌,学识广博,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整顿吏治,寸土必争,坚持和平,废除旧约,收回领土,崇尚自然,高风亮节。徐世昌临死前遗言:“中华国土寸土不可丢啊!国内应团结一致,方可挽救民族危机!”遵循唯物史观的原则,徐世昌生存在积贫积弱的晚清与民国时期,客观地说他是一个研究并实践兵法、在东北三省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并至死不忘国土的清末名臣与爱国总统,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许多贡献的优秀人物。
参考文献:
[1]董尧.《北洋渔翁徐世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2]北京出版集团公司.《读辛亥前后的徐世昌日记》.北京出版社.2011年
[3]沈云龙.《徐世昌评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
一、参与小站练兵两年,最先提出并实践近代军事理论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定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1897年7月,袁世凯向光绪皇帝申请在翰林院工作的徐世昌来小站工作。光绪同意徐世昌以翰林身份兼管新式陆军稽查全军参谋军务营房处帮办,等于现在的秘书长角色。
在小站工作时,徐世昌先后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及《操法詳晰图说》十三册,以统筹全军训练及教育,成绩斐然,声名鹊起,从而奠定了他在北洋军队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他的“以文修武、以军功晋身”的梦想。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里程碑,袁世凯与徐世昌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世昌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近代军事理论,制定了中西结合的军制、法典、军规、条令及战略战术原则。后来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都是从小站新军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他们一起创造了小站练兵的奇迹。
二、主政东北三省三年,整顿财政与吏治并实施近代化建设
1906年,刚刚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清政府任命徐世昌为东北三省总督兼管东北三省将军事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徐世昌向清政府提出了关于治理东北三省的十万余字的《统筹东三省全局折》。徐世昌到任后实行了确立总督一人负责制的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反腐肃贪,更新吏治。徐世昌按照以兴办实业为中心,富省、强兵、御侮的思路,更弦易辙,推行新经济政策。其政策主要有:设立银行,开放商埠,聘用洋员,引进外资,不设租界确保主权,大力发展粮食畜牧业。
他去东北任职之前,当地农民还不知道种植小麦,他任职三年后,东北遍地都是茂盛的小麦了。徐世昌从澳大利亚引进良种羊和拖拉机,对促进东北农牧业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还积极发展工商业,重视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同时,他还做了清剿土匪、移民屯垦、筹边安民、修建铁路、开通电话等一系列功德无量的工作。徐世昌对日本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予以坚决反击,在保卫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有效地遏制了日本蚕食中国边境领土的阴谋。徐世昌在与沙俄的侵略行为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废止《中日民四条约》部分内容并收回青岛等租借地
《中日民四条约》就是平常所说的“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1915年,日本政府给袁世凯的北洋政府下达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袁世凯虽然进行了讨价还价,但是为了实现皇帝梦,他还是牺牲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于1915年5月9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作为战胜国之一的北洋政府派代表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中日民四条约》、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之不理,却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运动中,学生们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徐世昌为了国家利益也为了平息民愤,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没有让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但是没有达到废除《中日民四条约》的目的、没有收回青岛等租借地。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由美国建议在华盛顿召开了美、英、法、意、日、比、荷、葡、中等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该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合约》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冲突。1922年2月4日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和《附约》。这两个条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同一天,日本代表发表声明,废除《中日民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
四、收复唐努乌梁海与外蒙古等180万平方千米领土
1918年,徐世昌趁苏俄刚刚成立立足未稳之际,命令爱国将领严式超率军收复了俄占七年之久的领土唐努乌梁海。1919年,徐世昌顶住各方压力,不顾苏俄和日本的威胁和警告,坚决不承认外蒙古独立。他安排爱国名将徐树铮挥师出塞,击败俄蒙联军,直取库伦,不到一个月时间,成功收复外蒙古地区。同年11月17日,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与协定,回到中华民国的怀抱。至此,蒙古全境与唐努乌梁海地区共计180余万领土回归祖国。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版图这时达到了顶峰。
纵观徐世昌的一生,他不是一个革命家,政治品德上也不完美,但是他承袭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精神风貌,学识广博,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整顿吏治,寸土必争,坚持和平,废除旧约,收回领土,崇尚自然,高风亮节。徐世昌临死前遗言:“中华国土寸土不可丢啊!国内应团结一致,方可挽救民族危机!”遵循唯物史观的原则,徐世昌生存在积贫积弱的晚清与民国时期,客观地说他是一个研究并实践兵法、在东北三省建功立业、收复失地并至死不忘国土的清末名臣与爱国总统,是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许多贡献的优秀人物。
参考文献:
[1]董尧.《北洋渔翁徐世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2]北京出版集团公司.《读辛亥前后的徐世昌日记》.北京出版社.2011年
[3]沈云龙.《徐世昌评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