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人格构建和精神构建。其中和重要的表现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以铸就学生的经典之魂,从而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风气。
所谓经典,指的是经典文学读本,它是在以往的岁月里积累下来的优秀读本。这些读本或是因为自身有特点,或是很好的记录了现实生活氛围和文化氛围等,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经过大浪淘沙而留存下来的,经历了一代甚至几代读者的反复阅读,以独树一帜存世。
所谓经典阅读,指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赏析,启发学生明其旨、获其识、得其法、积其材、聚其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快节奏、高效率、重享受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在这背景下,学生的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等越来越多地占据并不断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还在的天真好奇渐渐退化,想象和联想日渐淡化。刘绍铭在《轻薄文学》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人民的阅读倾向:短短的篇章/甜甜的语言/淡淡的哀愁/浅浅的哲学。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学生更倾向于发泄情感、倾吐心声的文章,经典读得少之又少。同时,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要求学生只看与教学和考试有关的内容,与考试无关的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经典名著和古典诗词,往往会被认为无关紧要,或者不务正业。即使学校不留作业,很多家长也想方设法加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只能在教材中转来转去,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诗情。所以,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经典名著。
如果说学校是阻碍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外在因素,那么内在因素则是学生在纷繁芜杂的信息包围下对娱乐的本能追求。现在网络和图书市场上的卡通片、漫画数品目繁多,几乎达到了遍地开花的地步,不仅国内大量出版,也从国外大量引进,每年增幅极大。这些出版物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题材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有趣,而古典名著从文字来说相对晦涩,所叙述的都是比较久远、相对陌生的故事,学生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不足为奇。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认识模糊,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敬而远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阅读经典的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语文教材,笔者对名著导读《水浒传》进行了尝试教学,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这是笔者首次尝试名著导读教学,学生也大都是第一次真正接触经典著作。为此,笔者事先制定了相对简单的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文学与文学名著的不同,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2、指导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经典的方法。
针对第一目标,笔者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继而简要介绍《水浒》,使学生对其有整体认识,然后进入我们选文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阅读体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体验有可能比其他各种解说都更能有冲击力,更有借鉴价值。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敬重以及阅读感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阅读。现在许多老师由于各种原因,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以模棱两可的认识去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结果只能使学生更看不懂名著或者不能准确把握名著的内在含义,现实中误读名著的现象并非没有。既然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教师自己必须对这些著作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研究,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
当然,导读课不是专业课,不能很细致很全面地讲,只能选择其中一些片段,讲精讲透,激起学生兴趣之后,学生自然就会去阅读全书。
针对第二个目标,笔者认为对学生阅读名著不应该硬性要求,那样不仅起不到推动阅读的效果,反而让学生更加厌烦。教师从素质教育角度提倡、鼓励学生阅读是正确的、应該的,但关键要让学生自发去阅读,自己去感悟。只有学生意识到名著汇总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在阅读中获得了快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去思考名著里人物和故事,名著才能发挥出名著的作用。
以前的教学,从未重视过名著阅读,认为那就是学生的自觉行为。但通过国培学习,了解了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才引起我对此教学的重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怎么愿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进行阅读呢,所以培养兴趣成了首要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怎么培养兴趣呢?当然要觉得它好,所以我采用的是比较影视文学与文学作品异同的方法,一比较,文学名著的优势显现,况且它还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那么谁还割舍下了它呢。而作为中学生,学习任务如此繁重,要他们再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么大块头的古典名著,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就是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使自己的课内阅读得以继续和补充。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自我判断能力尚显不足,不严肃的解读容易造成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断章取义、让经典屈从我意。解读名著应有个底线,即趋于审美而不是审丑的,应从思想上重视经典名著的历史地位,对经典要有最起码的尊重。这需要教师、家长等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关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要明确告知学生名著的教育作用、名著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同时也要尽量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尽量维护名著的原貌,从而把握名著的精髓,否则会造成以讹传讹,与真正意义上的名著越来越远。
所谓经典,指的是经典文学读本,它是在以往的岁月里积累下来的优秀读本。这些读本或是因为自身有特点,或是很好的记录了现实生活氛围和文化氛围等,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经过大浪淘沙而留存下来的,经历了一代甚至几代读者的反复阅读,以独树一帜存世。
所谓经典阅读,指对优秀读本进行阅读和赏析,启发学生明其旨、获其识、得其法、积其材、聚其艺,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为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快节奏、高效率、重享受已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在这背景下,学生的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等越来越多地占据并不断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还在的天真好奇渐渐退化,想象和联想日渐淡化。刘绍铭在《轻薄文学》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人民的阅读倾向:短短的篇章/甜甜的语言/淡淡的哀愁/浅浅的哲学。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学生更倾向于发泄情感、倾吐心声的文章,经典读得少之又少。同时,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要求学生只看与教学和考试有关的内容,与考试无关的课外阅读,包括阅读经典名著和古典诗词,往往会被认为无关紧要,或者不务正业。即使学校不留作业,很多家长也想方设法加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使得学生只能在教材中转来转去,鲜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诗情。所以,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经典名著。
如果说学校是阻碍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外在因素,那么内在因素则是学生在纷繁芜杂的信息包围下对娱乐的本能追求。现在网络和图书市场上的卡通片、漫画数品目繁多,几乎达到了遍地开花的地步,不仅国内大量出版,也从国外大量引进,每年增幅极大。这些出版物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题材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有趣,而古典名著从文字来说相对晦涩,所叙述的都是比较久远、相对陌生的故事,学生不感兴趣、不喜欢阅读不足为奇。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认识模糊,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敬而远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阅读经典的能力,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语文教材,笔者对名著导读《水浒传》进行了尝试教学,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这是笔者首次尝试名著导读教学,学生也大都是第一次真正接触经典著作。为此,笔者事先制定了相对简单的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文学与文学名著的不同,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2、指导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经典的方法。
针对第一目标,笔者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首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继而简要介绍《水浒》,使学生对其有整体认识,然后进入我们选文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阅读体验。对学生而言,教师的阅读体验有可能比其他各种解说都更能有冲击力,更有借鉴价值。教师对经典作品的敬重以及阅读感悟,有可能影响学生的终生阅读。现在许多老师由于各种原因,对经典名著的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以模棱两可的认识去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结果只能使学生更看不懂名著或者不能准确把握名著的内在含义,现实中误读名著的现象并非没有。既然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教师自己必须对这些著作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研究,形成自己一定的看法。
当然,导读课不是专业课,不能很细致很全面地讲,只能选择其中一些片段,讲精讲透,激起学生兴趣之后,学生自然就会去阅读全书。
针对第二个目标,笔者认为对学生阅读名著不应该硬性要求,那样不仅起不到推动阅读的效果,反而让学生更加厌烦。教师从素质教育角度提倡、鼓励学生阅读是正确的、应該的,但关键要让学生自发去阅读,自己去感悟。只有学生意识到名著汇总的文字之美、情节之美,在阅读中获得了快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不由自主地去分析、去思考名著里人物和故事,名著才能发挥出名著的作用。
以前的教学,从未重视过名著阅读,认为那就是学生的自觉行为。但通过国培学习,了解了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这才引起我对此教学的重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怎么愿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进行阅读呢,所以培养兴趣成了首要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怎么培养兴趣呢?当然要觉得它好,所以我采用的是比较影视文学与文学作品异同的方法,一比较,文学名著的优势显现,况且它还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那么谁还割舍下了它呢。而作为中学生,学习任务如此繁重,要他们再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么大块头的古典名著,实在有点强人所难,我们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就是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目的的阅读,使自己的课内阅读得以继续和补充。
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自我判断能力尚显不足,不严肃的解读容易造成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断章取义、让经典屈从我意。解读名著应有个底线,即趋于审美而不是审丑的,应从思想上重视经典名著的历史地位,对经典要有最起码的尊重。这需要教师、家长等进行必要的引导,特别是关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要明确告知学生名著的教育作用、名著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同时也要尽量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尽量维护名著的原貌,从而把握名著的精髓,否则会造成以讹传讹,与真正意义上的名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