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祥“传奇”真相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发布会”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新浪博客,这一点从博客引来的对徐荣祥质疑的帖子数量就可知一二。“科学家”徐荣祥,从烧伤药膏起家,直到宣布“攻克癌症”,出道已经20多年,最近他又被自己的“创造”震惊了——他找到了“长生”之术。
  
  这是一个出道20多年的“科学家”,从烧伤药膏起家,直到宣布“攻克癌症”。最近,这个面貌“福相”的山东人,被自己的“创造”震惊了——他找到了“长生”的方法,世界将因此改变,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重出江湖
  惊人之语,总能让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上一次,这个叫徐荣祥的人,凭借指责日本和美国科学界抄袭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博客飞速聚集了“人气”;这一次,他说的是“5年攻克癌症”。
  2007年底,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博士带领的团队和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汤姆逊实验室,分别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细胞》和《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告成功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培养出人类干细胞。在生物领域,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科学》杂志随后将此评选为2007年十大科技进展,这是科学领域最为权威的一种认可。
  正当中国媒体热情报道这个新闻时,12月,徐荣祥开始对日本的科研团队发起“攻击”,称日本科学家“抄袭”了他的研究。此言一出,立即招来大洋彼岸方舟子的质问,方舟子查阅了徐荣祥声称“抄袭”的证据——美国专利US6991813,然后撰文指出:“徐荣祥用‘干细胞’一词,纯粹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连他自己在美国专利中也承认与学术界所说的干细胞毫无关系,怎么现在又突然跳出来指控别人的干细胞研究剽窃了他的主意?是欺负国人不会去查美国专利或看不懂英文吗?”
  对专业人士来说,徐之“抄袭说”不堪一击、无需一击,但它在网络上招徕的眼球却实实在在,其博客文章的阅读人数短时间内就超出了50万。
  开博不多不少正好3个月时间,一共38篇博客文章中,徐荣祥从烧伤治疗一直说到干细胞、中老年胃肠道疾病、吃肉减肥,最终以“攻克癌症”收尾,仿佛一次完美的个人演唱会。每一个话题,都像磁铁一样吸引人的注意力,要么是普通人一知半解的科学“流行语”,要么关乎大多数当代城市人常见的健康问题。
  徐荣祥不是“横空出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一些媒体的记者,接到一个叫徐荣祥的医生发来的“新闻稿”,“新闻”是为了宣传他发明的“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那一次,徐荣祥的身份是一个“有为”医生,他在北京开办学习班,推广他的技术和药膏。
  从1990年代中期后,徐荣祥的名字淡出人们的视野。2006年11月26日,徐荣祥“重现江湖”,现身之地是新浪博客。事实上,在此前的8月,他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称5年以前承诺的“组织器官克隆”已经完成,这一次他的身份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科学家”,这家公司主要的产品还是烧伤药膏和保健食品。
  “我每天早上起来写2个小时的博客。”博客背后的徐荣祥,有人形容长得像歌星刘欢。“美宝集团”会客室十分阔气,绿色地毯上印满公司的标志,端茶送水的女职员身段婀娜,着统一的套裙。沙发后的玻璃屏风上,描绘着古代美女图,公司的装潢出自徐荣祥自己的设计。美女们的脸庞辉映着他春风得意的神情,他笑得眼睛都眯缝起来,老板派头十足。
  “我现在不愿意接受采访,就怕别人说我对。”徐荣祥多次说起这句话。这个从“出道”起就充满争议的医生,总是跟别人用不同的逻辑,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他自己的评价“我跟他们在两个世界”。但接下来近4个小时里,他还是兴致勃勃地推介着他的经历和创举,话语密集、嗓音洪亮,始终很兴奋的样子。当然,他把自己如此旺盛的精力,归功于他研制出来的“长生”之术。
  “攻克癌症”
  不过,一些了解徐荣祥的人却断定,徐荣祥的“长生术”不是他的营养,而是偷换概念之道。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郭礼和,在5年前曾经受邀参加徐荣祥的一个专家听证会,那一次答辩,郭礼和说他已经领教了徐荣祥偷换概念的功力,当他看到博客上徐荣祥“攻克癌症”的宣言时,已经见惯不怪了。
  徐荣祥的博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是从其话题涉及癌症后开始的。2008年1月,徐荣祥在博客上发布“攻克癌症宣言书”,召集癌症病人加入“养生”行列。
  为了避免成为“非法实验”,徐荣祥说他只接纳放弃了医院治疗的病人。“医院宣布放弃医学治疗的人,可以来报名,谁也管不着阎王爷管的人。”他说,有1000多人排号,最后200多个符合条件的病人参加了实验。
  “247例,只有7例走了。”3月22日接受采访时徐荣祥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世界上癌症病人放弃医学治疗3个月,才不到10%的存活率。”按照他提供的数据作比较,他自己的“试验”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记者就此咨询了蔡德江医生,他曾经长期担任香港玛丽医院(Queen Mary hospital)肿瘤科主任。蔡德江医生介绍说,癌症末期病人的生存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的并发症和支持治疗的水平等等,“他的病人能够多活上半个月,本身毫无意义”。
  不过徐荣祥不会在乎这样的批评。为了让记者理解他“攻克癌症”的这种独特方法,徐荣祥很耐心地展示幻灯片,描述他曾经做过的实验。其中一个实验是:“把肿瘤放进老鼠肚子,对比,喂再生物质的(肿瘤)不再长,不喂的长了两三倍。”蔡德江医生对此还是不能认可:“通常当癌细胞被植入活着的动物体内,这些癌细胞因为排异反应而不会成长,除非这动物像裸鼠那样没有免疫力。”“我不相信他的言辞。如果是这样,世界上各大企业都会来敲他的门,他不仅可以得诺贝尔奖,而且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对于徐荣祥声称“再生养生”对末期癌症病人的作用,郭礼和说,癌症病人的病情受心理影响的程度可能达到10%,被号召来“养生”的病人,显然不符合“双盲”实验规则,并不能说明问题。
  “从目前徐荣祥所公布的东西来看,只给了我们一些新奇的在概念上十分模糊的名词,给了我们爆炸性的新闻,恰恰没有给我们实实在在的科学成果。”已故的生物化学家邹承鲁是质疑徐荣祥的人中最著名的一位,邹承鲁2002年对徐的批评,放在今天似乎仍然击中要害。
  “长生”原理
  如果徐荣祥的“再生物质”真的能达到他描述的效果,那么,恐怕人类积累的医学知识,都要因此失效。可是,他的“长生”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直到采访结束,徐荣祥也没有展示他神奇的“营养物质”,但在描述怎样筛选出“营养物质”的时候,他提到实验中的“培养液”就是“胶囊”,“胶囊”全名是“美宝牌胃肠胶囊”,是一种标注“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的“保健食品”。“我不是药,也不是保健品,食品,你谁也管不着。”
  要理解徐荣祥提出的“再生理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滔滔不绝的山东话中,经常时空交错、人物繁多。听懂以后发现,他的所有理论,万变不离其宗地与他当年的烧伤“发现”有关。
  徐荣祥一直强调的一个结论是:他发现了让烧伤皮肤愈合的原因是干细胞,从皮肤再生受到“启发”,他做了很多实验证明其他器官也能“再生”,于是,就有了2002年“承诺5年完成克隆组织器官”的故事。
  首先,关于是不是徐荣祥发现了皮肤愈合的原因是干细胞,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整形外科专家说,发现干细胞这样的重大成果,必须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得到验证和认可,但徐荣祥没这证据。不过,跟这个争议相比,2002年关于“克隆组织器官”的话题更加热闹,从那个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出现质疑徐荣祥的声音。
  2002年,徐荣祥宣布5年完成“克隆组织器官”,《科技日报》主持召开了专家听证会。按照徐的说法,“听证会上很多专家,没有骂我的”。
  记者查看当年论证会的记录,发现专家们的话语客气,的确没有骂他,但质疑的问题并不少。“会上,有的专家质疑要直接一点,有的婉转一点,但大家都觉得他没有在科学的基础上讨论问题。”郭礼和说。
  论证会之后,《科学时报》记者再次采访郭礼和对于徐荣祥的研究的看法。“组织就是组织,器官就是器官,所谓的‘组织器官’实际上是混淆了两者的基本概念。”郭礼和在采访中说。事实上,当时很多专家都无法接受徐荣祥自己制造和定义的“组织器官”这个词,既然连基本的定义都不能符合公认的规则,那么专家们也无法去认可或者反对“克隆组织器官”。
  如果暂且抛开这些质疑不论,徐荣祥说,他的“组织器官”,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制造一个器官用来移植,而是为他筛选营养物质服务。他描述的一个实验是,从老鼠肠中切取一部分,在营养液里浸泡的长出了肠绒毛,没有营养液的坏死了。
  郭礼和也谈到对此现象的解释:“根据目前徐荣祥通过不同途径所公布的实验资料来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切取一块组织(如心肌、肝脏)后,用培养液进行组织培养,之后获得了细胞的增殖。对此,我认为仅凭光学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细胞分裂和增殖就下结论未免太快、太简单了。”郭认为,细胞增殖可能有很多情况,比如成纤维细胞分裂非常快,但它不是干细胞。
  事实上,在听证会之后,徐荣祥邀请听证专家参观他的实验室,郭礼和看了实验后发现,他的“克隆组织器官”,其实就是实验室常见的组织培养,这是一种已存在上百年的简单方法,而不是什么重大突破。
  徐荣祥不管这些,他把“肠绒毛”理论推广到人身上。“像庄稼地一样,棒子都枯了,绒毛枯了以后,吃多少东西都不吸收。现在碱地里面都长庄稼了。”他很喜欢用“庄稼地”形容各种效果。
  “人的细胞寿命是300年至少,你才活了三分之一。让它后面到了中年以后,就老是在平衡着,再生接力,激发起来,供养它。跟喂猪喂猫喂鸭子一样,把它(细胞)给喂活了,就这么简单,它(细胞)壮了就不生病了。”徐荣祥谈起自己的“壮举”,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由于并非药物,也非某种治疗方法,所以“营养物质”和“再生养生”都不需要经过药物或者医疗管理部门的批准,徐荣祥一口咬定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食疗”,仿佛生怕听众自己理解偏了。“我跟科学界不是争夺科学地位,是争夺人群,让更多的人相信它。怎么办呢?我走的是食品路线,符合国际食品标准,谁也管不着。”
  在被徐荣祥的各种实验和眼花缭乱的专业概念弄晕之前,他终于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长生”理论:“不管西医中医都是针对病的,我们是针对好细胞的,所以我们不反对医。人之所以抗感染,就是有抵抗力,我们就是要营养这个抵抗力。”
  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这与我们从小学到的常识,非常相似。
  为何不发表论文?
  “我现在抛开科学层,有本事你和我竞争病人,我做历史性的科学家,让后人看。”“两个世界”理论是徐荣祥阻挡学术界各种质疑的防弹背心,当别人用科学研究的普遍规则来要求他时,他就要“抛开科学层”。
  徐荣祥很喜欢讲这些年来科学家们对他的批评和质疑,他绘声绘色模仿别人对他的批评,也引用“他不是精神病就是个大骗子”这样经典的评价,然后哈哈一笑,表示不屑。
  “在中国推广湿性烧伤疗法,他的确是比较早、比较卖力的一个。”徐荣祥早期工作是得到业界人士认可的,但接受采访的一位整形外科专家说,徐荣祥的一些夸张的提法,让专业人士无法接受。“如果一种治疗能够让三度、深二度烧伤不长疤,那么我们就再也看不到带着烧伤疤痕的病人了。”
  这位专家说,科学上允许任何假想,问题是,是否能证明假想是科学的,可以实现的?科学界的规则是,发表专业的论文来公布事实,然后让别人来重复和验证,才能宣告一种新方法或者新理论的成立。而对于徐荣祥的质疑,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为何拿不出权威杂志发表的论文。
  “我们非常想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但学术观点不同,是不可能的,再一个,拿钱可以发表,我们国家好几个,拿钱可以。”对于这个疑问,徐荣祥先把学术杂志的公信力指责了一番。按照他的说法,世界上基本上不存在客观公正的专业杂志。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基础研究成果的发布,都是以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为途径,《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杂志,是全世界公认最公正和权威的学术刊物,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国际上的学术杂志,并不收取发表费用。
  但徐荣祥却偏偏对这些视而不见。徐荣祥过去关于烧伤治疗的科研成果,最终发表在《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上,他是这本杂志的主编,但他说,杂志采用这些论文,并不因为自己是主编。“先专利先发表,后面再说。我说《科学》(《Science》)杂志和我的杂志,在国际上是一样的版权。他们杂志再有名声,那是别人认可,但在法律上,咱是一模一样的,我要让它认可,恐怕这辈子不可能。”
  关于专业杂志不接受他的论文,他还有另一个说法。“现在理论体系(指他所说的再生养生)都是灭他们的,他们不可能签字。那怎么办?”
  “我要当救世者”
  虽然已是“知天命”年龄,徐荣祥却保持着年少轻狂的“野心”,他的设想是有朝一日全人类都能享用他的“长生”营养,“我最终的理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像加油站一样,都可以把你的营养补充,太容易了,弄成液体,装在易拉罐里”。
  “我一心一意地要当无产者,当救世者。”徐荣祥的声音飘荡在他的会客室里。他纠正记者说是“救世者”而不是“救世主”,对词语的敏感,是他一大特点,就像2002年专家听证会上,与专家辩论“组织器官”不是“器官”也不是“组织”一样。
  但目前,他还不是“无产者”,还有一项“唯一的经营”没有放下——“对大人物的直接改造。”
  徐荣祥带领记者参观了位于北京朝阳区一座高档商务楼里的“经营”场所,这里的服务对象是“会员”,徐荣祥说,成为会员的条件主要是“大老板”。
  在2000多平方米的楼层里,除了普通的办公区,很大的面积都被装饰得富丽堂皇。宽敞的接待大厅里摆着金色的大沙发和硕大的鱼缸,挂着职业笑容的女职员,带领记者参观四个相对独立的小房间,每一个房间里摆放几台仪器,其中一间用于激光取痣。
  在另一个小房间里,徐荣祥介绍说,他们用一个仪器借助氧气将“营养物质”导入皮肤。“1平方厘米皮肤25滴,导入进去与组织融合,刺激细胞再生,有的地方马上就弹起来。”仪器与美容院的设备一样,但徐荣祥对美容院却很是不齿,“不叫美容,我们叫器官养生,改一个概念,美容都是骗人的”。这样的“皮肤细胞更新”,需要每隔十天半月做一次。
  按照徐荣祥的指点,一间“研究室”才是最核心部分,之前参观的地方只不过是休息、教育的场所。“研究室”的作用是,会员在这里抽血,研究员把血细胞培养成“组织器官”,然后做营养成分的鉴定,“电脑一输,就出来食谱,吃多少羊肉、牛肉”。徐荣祥说,下一步会用穿刺的方法,从人身体上取得某个器官的细胞,然后得到某个器官的“组织器官”,分析以后针对性地分析。这样,就可以制定出针对某个器官的“菜谱”。
  问题是,如果要穿刺取得细胞,一个器官由各种组织构成,该取哪部分组织的细胞来代表整个器官的生理情况呢?郭礼和觉得,这个设想也是一个空中楼阁。
  关于成为会员的门槛,徐荣祥很洒脱地笑着说:“给个账号,爱给多少给多少,你这脖子,他有钱的人给多少也干啊。”他说的“脖子”,是指之前幻灯片中,几张照片显示一个人的脖子,在“养生”一两个月中从衰老变光滑的故事。
  徐荣祥有很多“传奇”故事。比如,他说1990年代因为学术纷争,他逃往美国又辗转回国,在这段故事中,充满了公路逃亡等惊险情节,还出现了原中国国家领导人、前美国总统老布什的秘书、特工等等人物,基本上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
  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在媒体的追踪、网络博客的聚焦中,表演着自己的概念魔术,但郭礼和认为,值得批评的是某些媒体,盲目的追捧和报道,为徐荣祥这样的人创造了舞台,他提醒,在涉及科学和人的健康的报道时,媒体更应该具备判断真伪的能力和职业操守。
其他文献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排位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人的自杀,也许就是因为心中有一道“槛”,他跨不过去了。这道“槛”包含着的矛盾,可能来自自己的心灵,可能来自家庭的纠葛,可能来自工作的挫折,也可能
根据英国皇家验尸官陪审团裁定,英国黛安娜王妃和男友多迪,是在司机和狗仔队的鲁莽行动中,被非法杀害的。由6男5女组成的陪审团在长达6个月的审讯中,听取了25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证人的供词,审讯费预计高达2000万美元。  陪审团经过4天讨论后,以多数票裁定,由于黛安娜的司机保罗和狗仔队鲁莽驾驶,因此导致黛安娜和多迪遇车祸身亡。陪审团同时发现,事发时,黛安娜和多迪并没有扣上安全带。  陪审团说,有关裁定
古巴国务委员会新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取消许多限令后,众多古巴人纷拥至商店抢购首次获准出售的数码光碟机和电动脚踏车。此外,古巴人还能买到包括微波炉、超薄电视机以及电脑在内的家用电器。飞利浦和松下的数码光碟机,虽然售价介于118-162美元,比其他国家昂贵,却比古巴黑市价低得多。一辆中国产电动脚踏车售价为900美元。  劳尔在2月24日接替哥哥的主席要职后,承诺解除日常生活中“过度的限制”。政府接着迅速允
奥巴马的初步成功,得益于美国政治文化中两个相辅相成、根深蒂固的传统。  在今年美国总统选战中,刮起一股奥巴马旋风。这位不满47岁的新科黑人参议员,在民主党初选中连战连捷,一度将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逼入崩盘的境地。  这场让人始料不及的奥巴马旋风,根源何在?  很多人将之归因于其人格魅力和出类拔萃的演讲才能。确实,在奥巴马众多年轻支持者中,不乏近乎狂热的粉丝。他们似乎并不在意奥巴马的政见和立场,而只是锲
汽油暂定税率会否成为压垮福田内阁的最后一根稻草?  4月初,日本各大新闻媒体公布的民调数据引起观察人士高度关切。这一民调显示,福田内阁的支持率已从上任初的57%骤然降至25%左右。按日本政治的一般规律,如果一个内阁的支持率低于30%,就可看成是进入了下台倒计时。  去年9月,福田康夫接替安倍晋三成为日本新首相。但是,由于在野的民主党已取得参议院多数席次,拥有否决立法的能力,因此,福田内阁成立伊始即
高盛证券的全球经济报告认为,身为“新钻十一国”之一的国度,越南将与其他十个国家一起演绎财富增长的神话。显然,它还是主角——该报告大胆断言,越南会是BRICs与Next-11中成长最强劲的国家,成为东盟十国中经济实力最强劲的经济体。  在踏入这个国家之前,中国人李哲对越南的印象停留在杜拉斯笔下的西贡——想象中那是一个绮丽萎靡的城市,奶黄色的小楼散发出法国殖民地时期的气息,湄公河上,头戴拿破仑帽的老艄
一般而言,富国若想在持续的经济周期中避免经济过热,年增长率就不能超过3%。  2008年的亚洲政坛出现了几张新面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务实。  2月6日,人民力量党主席沙马出任泰国总理,这位自称“他信代理人”的73岁华裔将继续推行他信政策,让泰国从去年只有4.8%经济增长率中振作起来。  2月25日,67岁的李明博接任韩国总统,这位前现代集团CEO表示将把自己5年任期内的全部总统薪水捐献给社会底
低油价时代结束了,低粮价时代正在结束。  “油又涨了。”  “还要涨。”  邓新荣夫妻俩逛超市的时候,看到5升装“鲁花”花生油现价是128元,比几个月前涨了十几元。两人挤在一堆人里,上下比较了一番,最后放弃了花生油,邓新荣把一桶5升装的“金龙鱼”调和油搬到购物车里。两人抱歉地从一群老人中挤了出来。  中国猪肉涨价的速度太快,某种程度上冲淡了对其他食品涨价的关注。其实,从肉蛋禽奶到面粉和大米,都在以
“现在是中国有史以来粮食最安全的时候。狭义的粮食安全就是指供应不足,但现在中国粮食市场和世界粮食市场都不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一只看不见的手,正把全世界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北纬40度以北、西经90度以西,美洲中部平原上有一块被玉米包围的土地。1800年前,玉米在南美洲被驯化之后传到这里,扎下了根,至今仍然欣欣向荣。在现今的地图上,位于美国中部的这块土地被命名为艾奥瓦州,是世界上最大的
为应对邻国不再提供饮用水的最坏局面,新加坡制定了治理水供的长期策略。  踏入新千禧年不久,狮城政府的一项决定令许多市井小民忐忑不安:肮脏不已的污水、废水,要被回收、过滤和再生,成为国家另一个重要水源。大家不禁担心,长期喝这样的“新生水”,是否会危害健康。  为帮助民众克服心理障碍,政治领袖们纷纷带头喝“新生水”,并在大型庆典活动(包括国庆日)中把瓶装新生水发给公众饮用。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还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