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深入分析研究了高层居住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现代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是高层建筑竖向系统与城市环境水平系统的结合部,它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在此谈谈自己的观点,希望同行业工程设计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底部空间; 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底部空间是高层建筑竖向系统与城市环境水平系统的结合部,它是交通组织的焦点,市区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城市生活的舞台。如何把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创造出内部空间的活跃氛围,又能使底部空间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是建筑师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和谐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近十年建设的高层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的多样化与综合化,而这一特点体现最集中的部位又是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无论是高层综合体,还是普通的高层建筑,在其裙房中布置的经常是这样的功能空间:商场、餐饮、娱乐、健身、会议、展厅、中庭等,这种功能的集合既为建筑内的使用者提供了服务,又对外开放服务于整个城市,成为市民商业生活的焦点和社会交往的场所。因此,高层建筑与城市地面的结合通常采用加强的方式,即以裙房或扩大底部面积的方式来取得与城市环境之间更广泛的联系。建筑师根据基地的不同条件,当用地较紧张时,采取底层全部或部分架空的手法,留出供人们休息、娱乐的空间,并形成建筑内与外的沟通;当用地较宽裕时,就作成各种形式的广场和庭院,创造出一些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场所;同时,在底部空间的设计中还融人对公众的社会使用方式的考虑,即对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社会生活体验等多种需要的考虑,诸如安全、交往的需要、视觉愉悦的需要、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的需要等等,体现出明确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如高层建筑的中庭溢满光线,广场中的各种装饰、小品、绿化和活动的人、上上下下的电梯构成一幅生动的空间场景,这种活跃的设计就是以造成人视觉和心理感受的愉悦为目标的。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与保护问题分析
人类源于自然,与自然共生,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们都愿意接近自然。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也由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而,近年来,人们已经对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的城市绿化也更加地重视。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十分重视拓展高层底部的绿化空间,把绿化作为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中的必要元素进行考虑,同时把水、阳光、空气等也请进了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这既丰富了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也使建筑内外环境相融合,满足了人们“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要求。这也使得城市中即使在高层最密集的地区,也不难看到大面积的草坪和成片的绿荫。以福斯特和马来西亚的杨文博士为代表的建筑师则更进一步,以空中花园的方式把绿化带到了高层建筑的每个角落,开创了全方位的“生态高层”新领域。
三、流畅的立体化交通系统问题分析
底部空间是高层建筑垂直、水平交通的汇聚点和内外交通的转换点,这里不仅有大量的人流,还有相应的物流与车流,这也对建筑底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既要防止人、车流的交又干扰,还应有适当的集散空间。同时,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交通组织实际上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末端。为与城市交通网络取得更通畅的联系,创造高效、丰富的交通空间,只有在高层建筑底部建立起一套以人车分流为主,并结合城市广场、街道和地下空间的立体化交通系统,才能既缓解高层中心区地面交通的压力,提高了运营效率,又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行人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常规的人车共行的街道,而是通过四通八达的空中、地下步道进人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中,这也为给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和城市注人了新的活力。
四、绿化水体问题分析
在绿化布置中,可用形式各异的图案作为设计的母题,配以不同品种的植物,构成交叉的美丽图形,无论置身其中还是从旁浏览,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从外面自然延伸到架空层,弱化了架空层与开放空间之间过渡的生硬感,而这种建筑边缘绿化占了楼盘整个绿化面积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成为改善绿地生态效果的重要手段。绿化设计要点: 一是可进入性。绿化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是绿化仅供观赏是不够的,好的绿化设计应该使人能够亲近,这就要求绿化设计应与小路、硬地相结合,并适当配以坐憩设施,充分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二是利用绿化隔断、错落,创造丰富的休闲场所。架空空间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避风雨的休息、娱乐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下棋、聊天、游戏、甚至有些体育活动,依据各种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绿化隔断、空间错落的暗示作用.组织不同的休闲场所,满足各种活动要求。另外绿化还可以软化界面,有些高层小区的交通部分的墙体要落地,简单的将实体落地必然会生硬,可以通过绿化软化接地的界面,形成良好的过渡,不但整体效果很好,而且还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将室外空间的绿化、人行步道、水系、小品有组织穿插、延伸至底层架空空间,达到空间的延续、渗透,使得整个组团空间成为一种开敞的外部空间与压缩的半开敞底层空间有节奏交替变化的序列空间,这种对单一空间多层次的划分、收放,扩大了空间感。三是植物的选择。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的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其架空空间上布置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的特点相吻合,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绿化品种本身在特定地区的生态合理性,如阳光、植物、风向和水面,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受人工因素影响,植物的选择受到限制,室内园林绿化和架空层的园林绿化都是由人工仿自然创造的。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和空气,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室内绿化和架空层绿化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光照,在光照程度、光照时间与光质都不满足植物生长要求的情况下,室内绿化和架空层绿化只能选择荫生植物,因此对营造各种各样园林景观增加很多限制。绿化设计中为了让春夏秋冬各种花草树木能够交相辉映,应注意引进各种时令花卉及各类绿化,运用构筑物、水体,在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高层居住区中创造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空间环境。
五、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层建筑迅猛地发展起来。但同时,超高超密地建设摩天楼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又让人们不得不把曾经忽视的城市环境上升到重要地位,相应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注重。綜上所述,与自成系统、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不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是与整个高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功能上为主体部分提供服务和附属空间;在交通上承受主体中大量的人流、物流;在造型上受建筑主体结构形式的限定;在空间环境上要减缓主体的压力并创造安全愉悦的空间感受,并进一步与城市空间相契合。这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构成了底部空间独有的特征,这也是建筑师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的切人点,我们要根据我国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抓住这些特征,从底部空间的交通组织、空间结构和形体环境等方面出发,树立明确的目标,把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创造出精美的高层建筑和宜人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关国英等.美国高层建筑[M]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雷春浓,现代高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关键词:底部空间; 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底部空间是高层建筑竖向系统与城市环境水平系统的结合部,它是交通组织的焦点,市区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城市生活的舞台。如何把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创造出内部空间的活跃氛围,又能使底部空间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是建筑师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和谐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近十年建设的高层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功能的多样化与综合化,而这一特点体现最集中的部位又是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无论是高层综合体,还是普通的高层建筑,在其裙房中布置的经常是这样的功能空间:商场、餐饮、娱乐、健身、会议、展厅、中庭等,这种功能的集合既为建筑内的使用者提供了服务,又对外开放服务于整个城市,成为市民商业生活的焦点和社会交往的场所。因此,高层建筑与城市地面的结合通常采用加强的方式,即以裙房或扩大底部面积的方式来取得与城市环境之间更广泛的联系。建筑师根据基地的不同条件,当用地较紧张时,采取底层全部或部分架空的手法,留出供人们休息、娱乐的空间,并形成建筑内与外的沟通;当用地较宽裕时,就作成各种形式的广场和庭院,创造出一些向公众开放的活动场所;同时,在底部空间的设计中还融人对公众的社会使用方式的考虑,即对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社会生活体验等多种需要的考虑,诸如安全、交往的需要、视觉愉悦的需要、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的需要等等,体现出明确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如高层建筑的中庭溢满光线,广场中的各种装饰、小品、绿化和活动的人、上上下下的电梯构成一幅生动的空间场景,这种活跃的设计就是以造成人视觉和心理感受的愉悦为目标的。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与保护问题分析
人类源于自然,与自然共生,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们都愿意接近自然。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也由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而,近年来,人们已经对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的城市绿化也更加地重视。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十分重视拓展高层底部的绿化空间,把绿化作为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中的必要元素进行考虑,同时把水、阳光、空气等也请进了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这既丰富了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也使建筑内外环境相融合,满足了人们“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要求。这也使得城市中即使在高层最密集的地区,也不难看到大面积的草坪和成片的绿荫。以福斯特和马来西亚的杨文博士为代表的建筑师则更进一步,以空中花园的方式把绿化带到了高层建筑的每个角落,开创了全方位的“生态高层”新领域。
三、流畅的立体化交通系统问题分析
底部空间是高层建筑垂直、水平交通的汇聚点和内外交通的转换点,这里不仅有大量的人流,还有相应的物流与车流,这也对建筑底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既要防止人、车流的交又干扰,还应有适当的集散空间。同时,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交通组织实际上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末端。为与城市交通网络取得更通畅的联系,创造高效、丰富的交通空间,只有在高层建筑底部建立起一套以人车分流为主,并结合城市广场、街道和地下空间的立体化交通系统,才能既缓解高层中心区地面交通的压力,提高了运营效率,又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行人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常规的人车共行的街道,而是通过四通八达的空中、地下步道进人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中,这也为给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和城市注人了新的活力。
四、绿化水体问题分析
在绿化布置中,可用形式各异的图案作为设计的母题,配以不同品种的植物,构成交叉的美丽图形,无论置身其中还是从旁浏览,都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形态各异的植物从外面自然延伸到架空层,弱化了架空层与开放空间之间过渡的生硬感,而这种建筑边缘绿化占了楼盘整个绿化面积的相当一部分比重,成为改善绿地生态效果的重要手段。绿化设计要点: 一是可进入性。绿化是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但是绿化仅供观赏是不够的,好的绿化设计应该使人能够亲近,这就要求绿化设计应与小路、硬地相结合,并适当配以坐憩设施,充分满足人们交往活动的需要。二是利用绿化隔断、错落,创造丰富的休闲场所。架空空间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避风雨的休息、娱乐场所,在这里他们能够下棋、聊天、游戏、甚至有些体育活动,依据各种活动的特性,可以通过绿化隔断、空间错落的暗示作用.组织不同的休闲场所,满足各种活动要求。另外绿化还可以软化界面,有些高层小区的交通部分的墙体要落地,简单的将实体落地必然会生硬,可以通过绿化软化接地的界面,形成良好的过渡,不但整体效果很好,而且还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将室外空间的绿化、人行步道、水系、小品有组织穿插、延伸至底层架空空间,达到空间的延续、渗透,使得整个组团空间成为一种开敞的外部空间与压缩的半开敞底层空间有节奏交替变化的序列空间,这种对单一空间多层次的划分、收放,扩大了空间感。三是植物的选择。建筑底层架空式开放空间的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其架空空间上布置的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生态的特点相吻合,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绿化品种本身在特定地区的生态合理性,如阳光、植物、风向和水面,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受人工因素影响,植物的选择受到限制,室内园林绿化和架空层的园林绿化都是由人工仿自然创造的。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和空气,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室内绿化和架空层绿化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光照,在光照程度、光照时间与光质都不满足植物生长要求的情况下,室内绿化和架空层绿化只能选择荫生植物,因此对营造各种各样园林景观增加很多限制。绿化设计中为了让春夏秋冬各种花草树木能够交相辉映,应注意引进各种时令花卉及各类绿化,运用构筑物、水体,在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高层居住区中创造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空间环境。
五、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高层建筑迅猛地发展起来。但同时,超高超密地建设摩天楼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又让人们不得不把曾经忽视的城市环境上升到重要地位,相应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注重。綜上所述,与自成系统、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不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是与整个高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功能上为主体部分提供服务和附属空间;在交通上承受主体中大量的人流、物流;在造型上受建筑主体结构形式的限定;在空间环境上要减缓主体的压力并创造安全愉悦的空间感受,并进一步与城市空间相契合。这一系列的约束条件构成了底部空间独有的特征,这也是建筑师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的切人点,我们要根据我国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抓住这些特征,从底部空间的交通组织、空间结构和形体环境等方面出发,树立明确的目标,把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与周边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创造出精美的高层建筑和宜人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关国英等.美国高层建筑[M]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雷春浓,现代高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