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缺乏帮助的情况下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积累数学素养,提高数学综合能力。本文从营造自主学习气氛、指导自主学习法、组织课堂教学、实施多元评价等方面着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在较少依赖教师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1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要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够获得发展与成功。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本上的气球图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学情况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住基本知识点,标出不理解的内容或不清楚的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会听、会看、会想、会问,跟随老师完成相关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进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自我建构。课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总结,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根据正方形的定义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后通过练习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测量书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学生发现已有的“米”和“厘米”使用不方便,为了解决问题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2)鼓励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索。实践探究可以将间接经验的学习与直接经验的获取结合,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让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和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总结推理中获取知识。
(3)提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优势,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解决个人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丰富学生自主学的内容,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达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小组通过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测量,比较三条边之间的长度关系,提出“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并进行质疑、试验和推断。
4实施多元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有考查评定的作用,具有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习的成效,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数学思维培养;要拓展评价的主体,除教师外,学生也要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养成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斯日古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J].科技探索,2011(9).
[2]王秀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4).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而言的,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在较少依赖教师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1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首先要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够获得发展与成功。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教师可以依据课本上的气球图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颜色、形状、大小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学情况检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住基本知识点,标出不理解的内容或不清楚的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会听、会看、会想、会问,跟随老师完成相关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进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自我建构。课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总结,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面积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课堂上根据正方形的定义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引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后通过练习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己测量书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学生发现已有的“米”和“厘米”使用不方便,为了解决问题积极进行自主学习。
(2)鼓励实践探究,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主探索。实践探究可以将间接经验的学习与直接经验的获取结合,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让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和成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总结推理中获取知识。
(3)提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集体优势,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解决个人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丰富学生自主学的内容,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达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小组通过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测量,比较三条边之间的长度关系,提出“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规律,并进行质疑、试验和推断。
4实施多元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有考查评定的作用,具有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习的成效,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数学思维培养;要拓展评价的主体,除教师外,学生也要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养成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转变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斯日古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J].科技探索,2011(9).
[2]王秀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