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朱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儿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急救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擅长各类危重儿的救治,如感染性疾病、多脏器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重症肺炎、重症脑炎、严重意外伤害等。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主要疾病,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死亡已上升为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致残情况亦相当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五大原因分别是车祸、溺水、烧伤或灼伤、摔落、中毒。
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儿童的发育认知、潜在危害的接触、监护人对危险的认识有关,家长对此需提高警惕,减少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在意外伤害发生后更应正确处理,改善预后。
杜绝攀高机会,预防跌落很容易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摔、擦伤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预防跌落的措施其实很简单,不让孩子在窗台、阳台等危险处攀爬即可。住楼房的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窗台下不要放桌子、凳子或梯子等,以防孩子攀爬到窗台上。阳台上不要堆放杂物,以防孩子从杂物上攀爬而发生坠楼事件,阳台最好装修成封闭式的。可在窗户或阳台安装护栏,护栏与窗户的间隔最好在5厘米以内。即使有急事,也不要反锁房门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平常应注意定期排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未铺平的地毯、没有归在墙边的绳索或线路、变松的窗台栏杆等。
自高处跌落后往往会出现骨折、内脏和颅脑损伤。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孩子送医院就诊,要避免反复搬动造成二次损伤。
远离机动车道,避免交通伤害
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具体情形非常多,主要包括:离机动车道太近被撞、过马路被撞、遭倒车碾压、钻入车底或站在车前遭碾压、被单独留在车内等。
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在公路上奔跑追逐,带孩子在马路上、公园边游玩时最好手牵手,即使不牵手,也要走在一起,不要相隔太远,最好是伸手就能够拉住孩子。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常识。上下学路上,可以给孩子戴上黄色或红色帽子,穿红色衣服或背红色书包等,以提醒司机注意,减少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开车带儿童外出时,切不可锁住车门、关闭车窗而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儿童搭乘摩托车、骑自行车时也应该戴头盔。
孩子溺水,家长急救三步走
溺水以儿童自己到池塘、河边游泳或玩水时淹溺最常见,也有洗澡、洗脸时因父母大意而导致居家溺水的。预防溺水,首先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尤其不要到不知水情、较危险的地方游泳,应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最好有人带领或组织。家有婴幼儿,洗浴后要及时清空浴池里的水,浴池放水的开关要位于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如果婴儿或学步儿在水里或水边,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其他地方,家长或监护人都应用手臂护住孩子。
孩子溺水后,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第一步:清除孩子口腔里的淤泥、水草及污物,将头略向后仰,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第二步:将孩子头朝下、脚朝上,把体内的水控出来。抢救者可将孩子倒置于肩部快跑,这样也能迅速倒出孩子胃内的积水。
第三步:孩子心跳、呼吸停止时,抢救者应立即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抢救的同时,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或呼叫120。
管好热水热汤,烫伤后立即冲冷水
热液烫伤包括被沸水、稀饭及热油等烫伤,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最常见的是婴幼儿跌入放置不妥的热液中,较大儿童拉倒热水瓶致伤的也不少。
预防孩子烫伤,首先应将家庭中易引起烫伤的物品(如热水瓶、开水壶、汤盆等)放置于孩子够不着的地方,特别注意别顺手放于地上,以防孩子拉翻或撞翻而烫伤。值得一提的是,给孩子洗澡时,应先先加冷水,然后再加入热水混合,不要在中途由于取冷水等将小儿单独留在房中。
孩子被烫伤后,家长首先应帮其降温,可用凉水冲淋受伤处。如果天气较冷,穿的衣服较厚,不可直接脱掉衣服,这样很容易把烫伤部位撕裂造成二次伤害。用凉水冲洗时要连同衣服一起,等温度降下来以后再脱去衣服。家里若有烫伤药或者烧伤膏,可轻柔涂抹;若没有,就直接用干净的软布包住伤口,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烫伤或烧伤会破坏表层皮肤,很容易导致感染,因此伤口痊愈前都要保证受伤部位的洁净。
农药鼠药杀虫药,孩子好奇易误服
中毒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基本上为误服。该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好动,又常常坐地玩耍、爬行等,较容易发现房间隐蔽处的毒饵(大多数为拌有氟乙酰胺和毒鼠强等的剧毒灭鼠药或用矿泉水瓶盛装的农药等),因不能识别其性质、辨别其气味,故常盲目误服导致中毒。
预防儿童中毒,家长应加强农药、鼠药、杀虫剂等毒物的管理,避免用矿泉水瓶盛装有毒液体。要经常教育小儿识别有毒物品,投放毒饵时更要加强监督。万一孩子误服毒物,家长应尽快采取催吐方法,并尽快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发生气道异物,倒立拍背或推压腹部
气道异物和窒息也是儿童经常遇到的意外伤害,塑料袋、保鲜膜甚至花生米都会导致窒息。预防这类意外伤害,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塑料袋,尤其不要让孩子头戴塑料袋玩耍,同时加强看管,让孩子远离异物。幼儿进食时应有成人监护,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说话、打闹、哭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5岁以下的孩子应尽量避免吃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食品,吃果冻应该用勺子盛着吃,不要一下吸入口中,吃骨头汤、骨头粥等之前要将骨头渣过滤掉。
万一孩子吸入异物,家长应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果还能有力地说话或咳嗽,可先让孩子尝试自己咳嗽将异物排出,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大块食品咽压。如果孩子咳嗽无力、呼吸越来越困难以及嘴唇、指甲或皮肤发紫,甚至用拇指和食指卡住脖子,说明气道堵塞。此时,对5岁以下孩子可以用“倒立拍背法”:将孩子倒置、头向下或倒提孩子双腿,使其头向下垂,拍击其背部,可通过异物自身重力和婴儿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咳出。对大孩子可采用“推压腹部法”:让孩子坐着或站着,成人站在其身后,用两手臂抱住孩子,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外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孩子膈肌抬起,压迫肺底,让肺部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将异物冲击出来。
口腔锐物伤,千万别乱拔
儿童将尖锐物含在嘴里是十分危险的,容易被竹签、筷子之类捅伤。较小的儿童应使用勺子吃饭。尽量避免食用糖葫芦、棉花糖、玉米棒、烧烤串等带有竹签的食物,特别不能边走边吃,否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意外。
万一孩子口腔被锐物戳伤,因为家长并不明确异物插入口腔的深浅,所以首先要稳住孩子,不能让孩子乱动,以免异物进一步伤及深部组织。其次,要安抚小孩,别让孩子用手触碰或用牙去咬异物。第三,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盲目拔除异物,建议去综合性大医院,尤其是在口腔内有大面积出血的情况下。
朱晓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儿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急救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擅长各类危重儿的救治,如感染性疾病、多脏器功能障碍、严重脓毒症、重症肺炎、重症脑炎、严重意外伤害等。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和安全的主要疾病,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0~14岁儿童因意外死亡已上升为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致残情况亦相当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五大原因分别是车祸、溺水、烧伤或灼伤、摔落、中毒。
意外伤害的发生与儿童的发育认知、潜在危害的接触、监护人对危险的认识有关,家长对此需提高警惕,减少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在意外伤害发生后更应正确处理,改善预后。
杜绝攀高机会,预防跌落很容易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摔、擦伤是最常见的意外伤害。预防跌落的措施其实很简单,不让孩子在窗台、阳台等危险处攀爬即可。住楼房的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窗台下不要放桌子、凳子或梯子等,以防孩子攀爬到窗台上。阳台上不要堆放杂物,以防孩子从杂物上攀爬而发生坠楼事件,阳台最好装修成封闭式的。可在窗户或阳台安装护栏,护栏与窗户的间隔最好在5厘米以内。即使有急事,也不要反锁房门将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平常应注意定期排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未铺平的地毯、没有归在墙边的绳索或线路、变松的窗台栏杆等。
自高处跌落后往往会出现骨折、内脏和颅脑损伤。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孩子送医院就诊,要避免反复搬动造成二次损伤。
远离机动车道,避免交通伤害
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具体情形非常多,主要包括:离机动车道太近被撞、过马路被撞、遭倒车碾压、钻入车底或站在车前遭碾压、被单独留在车内等。
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在公路上奔跑追逐,带孩子在马路上、公园边游玩时最好手牵手,即使不牵手,也要走在一起,不要相隔太远,最好是伸手就能够拉住孩子。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常识。上下学路上,可以给孩子戴上黄色或红色帽子,穿红色衣服或背红色书包等,以提醒司机注意,减少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开车带儿童外出时,切不可锁住车门、关闭车窗而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儿童搭乘摩托车、骑自行车时也应该戴头盔。
孩子溺水,家长急救三步走
溺水以儿童自己到池塘、河边游泳或玩水时淹溺最常见,也有洗澡、洗脸时因父母大意而导致居家溺水的。预防溺水,首先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尤其不要到不知水情、较危险的地方游泳,应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最好有人带领或组织。家有婴幼儿,洗浴后要及时清空浴池里的水,浴池放水的开关要位于儿童触摸不到的地方。如果婴儿或学步儿在水里或水边,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其他地方,家长或监护人都应用手臂护住孩子。
孩子溺水后,家长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第一步:清除孩子口腔里的淤泥、水草及污物,将头略向后仰,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第二步:将孩子头朝下、脚朝上,把体内的水控出来。抢救者可将孩子倒置于肩部快跑,这样也能迅速倒出孩子胃内的积水。
第三步:孩子心跳、呼吸停止时,抢救者应立即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抢救的同时,应尽快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或呼叫120。
管好热水热汤,烫伤后立即冲冷水
热液烫伤包括被沸水、稀饭及热油等烫伤,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最常见的是婴幼儿跌入放置不妥的热液中,较大儿童拉倒热水瓶致伤的也不少。
预防孩子烫伤,首先应将家庭中易引起烫伤的物品(如热水瓶、开水壶、汤盆等)放置于孩子够不着的地方,特别注意别顺手放于地上,以防孩子拉翻或撞翻而烫伤。值得一提的是,给孩子洗澡时,应先先加冷水,然后再加入热水混合,不要在中途由于取冷水等将小儿单独留在房中。
孩子被烫伤后,家长首先应帮其降温,可用凉水冲淋受伤处。如果天气较冷,穿的衣服较厚,不可直接脱掉衣服,这样很容易把烫伤部位撕裂造成二次伤害。用凉水冲洗时要连同衣服一起,等温度降下来以后再脱去衣服。家里若有烫伤药或者烧伤膏,可轻柔涂抹;若没有,就直接用干净的软布包住伤口,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烫伤或烧伤会破坏表层皮肤,很容易导致感染,因此伤口痊愈前都要保证受伤部位的洁净。
农药鼠药杀虫药,孩子好奇易误服
中毒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基本上为误服。该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好动,又常常坐地玩耍、爬行等,较容易发现房间隐蔽处的毒饵(大多数为拌有氟乙酰胺和毒鼠强等的剧毒灭鼠药或用矿泉水瓶盛装的农药等),因不能识别其性质、辨别其气味,故常盲目误服导致中毒。
预防儿童中毒,家长应加强农药、鼠药、杀虫剂等毒物的管理,避免用矿泉水瓶盛装有毒液体。要经常教育小儿识别有毒物品,投放毒饵时更要加强监督。万一孩子误服毒物,家长应尽快采取催吐方法,并尽快将孩子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发生气道异物,倒立拍背或推压腹部
气道异物和窒息也是儿童经常遇到的意外伤害,塑料袋、保鲜膜甚至花生米都会导致窒息。预防这类意外伤害,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随意玩塑料袋,尤其不要让孩子头戴塑料袋玩耍,同时加强看管,让孩子远离异物。幼儿进食时应有成人监护,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说话、打闹、哭笑,以防食物呛入气管。5岁以下的孩子应尽量避免吃花生、瓜子、豆类及其他带核食品,吃果冻应该用勺子盛着吃,不要一下吸入口中,吃骨头汤、骨头粥等之前要将骨头渣过滤掉。
万一孩子吸入异物,家长应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果还能有力地说话或咳嗽,可先让孩子尝试自己咳嗽将异物排出,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大块食品咽压。如果孩子咳嗽无力、呼吸越来越困难以及嘴唇、指甲或皮肤发紫,甚至用拇指和食指卡住脖子,说明气道堵塞。此时,对5岁以下孩子可以用“倒立拍背法”:将孩子倒置、头向下或倒提孩子双腿,使其头向下垂,拍击其背部,可通过异物自身重力和婴儿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咳出。对大孩子可采用“推压腹部法”:让孩子坐着或站着,成人站在其身后,用两手臂抱住孩子,手握成拳形,大拇指向内放在肚脐与剑突之间,用另外一只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向上向内推压,以促使孩子膈肌抬起,压迫肺底,让肺部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将异物冲击出来。
口腔锐物伤,千万别乱拔
儿童将尖锐物含在嘴里是十分危险的,容易被竹签、筷子之类捅伤。较小的儿童应使用勺子吃饭。尽量避免食用糖葫芦、棉花糖、玉米棒、烧烤串等带有竹签的食物,特别不能边走边吃,否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意外。
万一孩子口腔被锐物戳伤,因为家长并不明确异物插入口腔的深浅,所以首先要稳住孩子,不能让孩子乱动,以免异物进一步伤及深部组织。其次,要安抚小孩,别让孩子用手触碰或用牙去咬异物。第三,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盲目拔除异物,建议去综合性大医院,尤其是在口腔内有大面积出血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