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对新闻报道提出“三贴近”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报道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要求,推动社会进步,体现“两为”方针。
那么,在新闻工作中怎样用“三贴近”去搞好我們的舆论监督呢?作为地方党报的一名多年搞舆论监督的老新闻工作者,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舆论监督才能做到“三贴近”。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是否履行社会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检验和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胜任、是否称职的基本尺度。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因此,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有一腔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勿忘人民”、“情为民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边疾苦,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帮群众办想办的事,使我们的舆论监督工作可亲可信、接触实际、深入人心,做到“三贴近”。
深入调查研究,把事情摸清吃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舆论监督才能做到“三贴近”。
在搞舆论监督工作时,对于发现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必须深入下去,认真调查研究,挖掘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拿出较好的解决办法。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的事情,还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分寸、方式、角度,否则弄不好就加热升温,激化社会矛盾,给实际工作帮倒忙。怎样在各种矛盾中去分析、调查、处理、解决问题,使我们的舆论监督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需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去认真辨别矛盾的性质、轻重缓急、发展趋势以及解决的最佳时机,这样才能使矛盾解决得正是火候、恰到好处,既为群众解了燃眉之急,伸张了正义,也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好了参谋,并稳定了社会秩序。
如2005年我市某个乡的教师们前来报社反映,该乡因办养鸭场挪用了乡财政的收入,长期拖欠教师工资,使教师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教师们为此先后5次罢课。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问题比他们反映的还要严重,原来该乡拖欠的不仅是教师们的工资,还有乡政府机关人员的工资,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的民政补助等,共计260万元。这些资金之所以被挪用,主要是几年前该乡乡政府出头办了一个禽业有限公司,政企不分,由乡党委书记兼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公司从会计到下属分厂厂长及主要经销人员几乎全是他的亲戚。他们一无专业知识,二不懂经营管理,多头收支,任意支配,结果造成公司严重亏损,乡里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写出《内参》,建议该县领导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调查这项“害民工程”中的严重问题,追究责任,以平民愤;对于该公司的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群众了解实情;对于欠账,县、乡应想方设法偿还,或作出还款计划以安抚群众,以免造成重大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后来,该县的领导采纳了记者的意见,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很快平息了这场风波。
舆论监督工作的“三贴近”,还包括要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地进行舆论监督。
每处理一件事都要考虑到政策是否允许、工作是否需要,服从大局,注重社会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处理一件、教育一大片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搞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不是政府官员,更没有包公的“三口铜铡”,只有一个舆论工具,不能见一个“杀”一个。因此我们要坚持“三贴近”,用好“公开曝光”、“内参”、“通报情况”、“继续关注”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解决各种矛盾。
如2006年在我市某家银行储蓄所,两名退休人员凭卡领取工资时,通过验钞机发现几张“假钞”,他们随即对这家银行的信誉产生了怀疑,并将此事反映到报社,要求予以曝光。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出现“假钞”,是这个储蓄所的验钞机调试不准而产生的误验现象。但不管怎么说,也是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后果。按照常规,记者可以将这个事件及其真相披露出来,以促进这家银行的管理工作。可是这样一来,必然会带来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那就是到银行存取款还有没有可信度?为了既不造成负面影响,又促使银行改进工作,记者便采取了通报情况的方式,将此情况通报给这个储蓄所的上级部门,建议他们内部整改,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后来,从这家银行反馈回来的情况得知,他们通过此事举一反三,在系统内查找工作上各个环节的漏洞,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起到了广泛的教育效果。
总之,同其他新闻宣传比起来,舆论监督更需要坚持“三贴近”,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舆论监督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表现生活的主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新乡日报社)
编校:杨彩霞
那么,在新闻工作中怎样用“三贴近”去搞好我們的舆论监督呢?作为地方党报的一名多年搞舆论监督的老新闻工作者,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舆论监督才能做到“三贴近”。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是否履行社会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检验和衡量一个新闻工作者是否胜任、是否称职的基本尺度。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因此,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有一腔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无私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勿忘人民”、“情为民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身边疾苦,了解群众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帮群众办想办的事,使我们的舆论监督工作可亲可信、接触实际、深入人心,做到“三贴近”。
深入调查研究,把事情摸清吃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舆论监督才能做到“三贴近”。
在搞舆论监督工作时,对于发现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必须深入下去,认真调查研究,挖掘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拿出较好的解决办法。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的事情,还要把握好报道的时机、分寸、方式、角度,否则弄不好就加热升温,激化社会矛盾,给实际工作帮倒忙。怎样在各种矛盾中去分析、调查、处理、解决问题,使我们的舆论监督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需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去认真辨别矛盾的性质、轻重缓急、发展趋势以及解决的最佳时机,这样才能使矛盾解决得正是火候、恰到好处,既为群众解了燃眉之急,伸张了正义,也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好了参谋,并稳定了社会秩序。
如2005年我市某个乡的教师们前来报社反映,该乡因办养鸭场挪用了乡财政的收入,长期拖欠教师工资,使教师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教师们为此先后5次罢课。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问题比他们反映的还要严重,原来该乡拖欠的不仅是教师们的工资,还有乡政府机关人员的工资,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的民政补助等,共计260万元。这些资金之所以被挪用,主要是几年前该乡乡政府出头办了一个禽业有限公司,政企不分,由乡党委书记兼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公司从会计到下属分厂厂长及主要经销人员几乎全是他的亲戚。他们一无专业知识,二不懂经营管理,多头收支,任意支配,结果造成公司严重亏损,乡里投资的钱也“打了水漂”。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写出《内参》,建议该县领导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调查这项“害民工程”中的严重问题,追究责任,以平民愤;对于该公司的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群众了解实情;对于欠账,县、乡应想方设法偿还,或作出还款计划以安抚群众,以免造成重大集体越级上访事件。后来,该县的领导采纳了记者的意见,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很快平息了这场风波。
舆论监督工作的“三贴近”,还包括要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地进行舆论监督。
每处理一件事都要考虑到政策是否允许、工作是否需要,服从大局,注重社会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处理一件、教育一大片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搞舆论监督的新闻工作者,不是政府官员,更没有包公的“三口铜铡”,只有一个舆论工具,不能见一个“杀”一个。因此我们要坚持“三贴近”,用好“公开曝光”、“内参”、“通报情况”、“继续关注”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解决各种矛盾。
如2006年在我市某家银行储蓄所,两名退休人员凭卡领取工资时,通过验钞机发现几张“假钞”,他们随即对这家银行的信誉产生了怀疑,并将此事反映到报社,要求予以曝光。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出现“假钞”,是这个储蓄所的验钞机调试不准而产生的误验现象。但不管怎么说,也是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后果。按照常规,记者可以将这个事件及其真相披露出来,以促进这家银行的管理工作。可是这样一来,必然会带来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那就是到银行存取款还有没有可信度?为了既不造成负面影响,又促使银行改进工作,记者便采取了通报情况的方式,将此情况通报给这个储蓄所的上级部门,建议他们内部整改,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后来,从这家银行反馈回来的情况得知,他们通过此事举一反三,在系统内查找工作上各个环节的漏洞,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起到了广泛的教育效果。
总之,同其他新闻宣传比起来,舆论监督更需要坚持“三贴近”,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舆论监督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表现生活的主流,符合人民的愿望,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新乡日报社)
编校:杨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