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弗朗茨·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余部钢琴奏鸣曲的舒伯特,每一部钢琴奏鸣曲都拥有着迷人的乐章、优美的旋律、完美的调式布局。《A大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19年,标志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逐步走向成熟。本文结合其创作背景,从和声、旋律、节奏节拍这三方面出发,探析《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初期,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处于高压状态,社会呈现了一种经济很萧条破败的景象。很多的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實现的价值,于是将所有情感都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寄托自己的希望,包括舒伯特。他为了躲避动荡的社会,在1819年的夏天到奥地利北部旅行,被美妙的风景震撼之后,舒伯特在旅途中突发灵感,于是诞生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旋律优美且抒情,轻松明亮的调子洋溢着幸福感。舒伯特音乐创作中这部作品是最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也标志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走向成熟。《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是这样的:第一乐章是快板,为A大调奏鸣曲式,清新纯净,充满着幻想;第二乐章是行板,D大调的单三段体,立式和弦连续奏出,整体气氛是沉思的;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和第一乐章同样是A大调奏鸣曲式,整体弹奏下来是舞曲欢快的风格。以下是具体的创作特征,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说明。
一、和声特征
舒伯特在创作《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非常重视对和声的运用,因此形成舒伯特个人独特的和声特色。这部作品中的和声特色在于,作为古典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交界处的舒伯特,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和声创作技法,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带有强烈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正三和弦的运用。舒伯特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正三和弦,而且都是在强拍子的重要位置,这种完美和声技法完全继承于古典主义;副三和弦的运用。在一般次要的拍子位置或者抒情描写段落时,舒伯特则采用了副三和弦。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使和声进行更具有多样性,更富有色彩;变和弦。在舒伯特这部奏鸣曲中,不仅仅使用了正和弦与副和弦,他还采用了变和弦,变和弦与其他两种不同,他对主和弦或者属和弦有着很强烈的倾向性,丰富了音乐的色彩,使之有明又有暗。
二、旋律特征
舒伯特擅长于创作优美的旋律,赋予旋律使之具有抒情的歌唱性,来抒发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旋律与舒伯特早期的创作不同,它开始显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旋律特色,旋律清新、柔美,充满歌唱性和抒情性,此旋律结构是舒伯特表达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旋律特征主要有三点:重复的旋律。在乐曲中,重复的旋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加强音调记忆和动机记忆,而且能够使听众对乐曲的印象非常深刻;旋律的级进。级进通俗的解释就是指相邻的两个音的连接,级进的连接是自由的,级进的数量也是可以多可以少。向上级进时旋律非常紧张,力度要大,反之向下的话则级进平缓,力度也要随之降低。在创作这一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舒伯特在创作技法上用了很多级进旋律,并且还加入了很多半音级进旋律线条,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音乐的明暗色彩度,丰富了音乐形象的同时,使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也极其到位。
三、节奏特征
舒伯特在选择节奏方面有深刻的思考,他对节奏精致的运用手法,不同节奏之间自如的转换,在增添音乐色彩的同时给听众留有深刻的感受。《A大调钢琴奏鸣曲》节奏特征如下:三连音的节奏形态。舒伯特在其《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大量的加入了许多三连音节奏,第一个乐章中使用三连音的小节高达54个,占整个小节数的40%,而到了第二乐章他则共使用了17个小节的三连音,占整个小节数的17%。舒伯特所应用的三连音节奏,使原来曲调过于规整、乐曲的韵律感被禁锢住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增添了音乐的流畅性,使旋律不再被束缚住,另一方面增添了舒伯特其创作特有的抒情性和流动的音乐美;相同音型节奏。在《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我们会发现总是有同一种类型的节奏贯穿在乐曲的始终,舒伯特利用连贯的相同音型节奏,使所有的情感和思想统一集中到乐曲中,极致的渲染出所创作的乐曲想表达的内涵,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变的创作原则。在第一乐章中,作者创作的呈示部、再现部全是采用了这种相同音型节奏,因此这一段落非常轻快,音乐风格极其明亮。
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其旋律优美,同时结合古典与浪漫的创作技法,能轻易就触及到人们的内心最深处,与听者产生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与碰撞。本文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分析了作品的创作特征和理念,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能更加深入地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彭鹏.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8(03).
【关键词】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初期,在政治上和文化上都处于高压状态,社会呈现了一种经济很萧条破败的景象。很多的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迷失自我,找不到自我實现的价值,于是将所有情感都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寄托自己的希望,包括舒伯特。他为了躲避动荡的社会,在1819年的夏天到奥地利北部旅行,被美妙的风景震撼之后,舒伯特在旅途中突发灵感,于是诞生了《A大调钢琴奏鸣曲》。A大调奏鸣曲旋律优美且抒情,轻松明亮的调子洋溢着幸福感。舒伯特音乐创作中这部作品是最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也标志着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走向成熟。《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是这样的:第一乐章是快板,为A大调奏鸣曲式,清新纯净,充满着幻想;第二乐章是行板,D大调的单三段体,立式和弦连续奏出,整体气氛是沉思的;第三乐章是小快板,和第一乐章同样是A大调奏鸣曲式,整体弹奏下来是舞曲欢快的风格。以下是具体的创作特征,让我来为大家详细说明。
一、和声特征
舒伯特在创作《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非常重视对和声的运用,因此形成舒伯特个人独特的和声特色。这部作品中的和声特色在于,作为古典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交界处的舒伯特,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和声创作技法,又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带有强烈的表现力。其表现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正三和弦的运用。舒伯特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正三和弦,而且都是在强拍子的重要位置,这种完美和声技法完全继承于古典主义;副三和弦的运用。在一般次要的拍子位置或者抒情描写段落时,舒伯特则采用了副三和弦。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使和声进行更具有多样性,更富有色彩;变和弦。在舒伯特这部奏鸣曲中,不仅仅使用了正和弦与副和弦,他还采用了变和弦,变和弦与其他两种不同,他对主和弦或者属和弦有着很强烈的倾向性,丰富了音乐的色彩,使之有明又有暗。
二、旋律特征
舒伯特擅长于创作优美的旋律,赋予旋律使之具有抒情的歌唱性,来抒发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旋律与舒伯特早期的创作不同,它开始显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旋律特色,旋律清新、柔美,充满歌唱性和抒情性,此旋律结构是舒伯特表达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旋律特征主要有三点:重复的旋律。在乐曲中,重复的旋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加强音调记忆和动机记忆,而且能够使听众对乐曲的印象非常深刻;旋律的级进。级进通俗的解释就是指相邻的两个音的连接,级进的连接是自由的,级进的数量也是可以多可以少。向上级进时旋律非常紧张,力度要大,反之向下的话则级进平缓,力度也要随之降低。在创作这一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舒伯特在创作技法上用了很多级进旋律,并且还加入了很多半音级进旋律线条,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音乐的明暗色彩度,丰富了音乐形象的同时,使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也极其到位。
三、节奏特征
舒伯特在选择节奏方面有深刻的思考,他对节奏精致的运用手法,不同节奏之间自如的转换,在增添音乐色彩的同时给听众留有深刻的感受。《A大调钢琴奏鸣曲》节奏特征如下:三连音的节奏形态。舒伯特在其《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大量的加入了许多三连音节奏,第一个乐章中使用三连音的小节高达54个,占整个小节数的40%,而到了第二乐章他则共使用了17个小节的三连音,占整个小节数的17%。舒伯特所应用的三连音节奏,使原来曲调过于规整、乐曲的韵律感被禁锢住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增添了音乐的流畅性,使旋律不再被束缚住,另一方面增添了舒伯特其创作特有的抒情性和流动的音乐美;相同音型节奏。在《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我们会发现总是有同一种类型的节奏贯穿在乐曲的始终,舒伯特利用连贯的相同音型节奏,使所有的情感和思想统一集中到乐曲中,极致的渲染出所创作的乐曲想表达的内涵,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变的创作原则。在第一乐章中,作者创作的呈示部、再现部全是采用了这种相同音型节奏,因此这一段落非常轻快,音乐风格极其明亮。
舒伯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其旋律优美,同时结合古典与浪漫的创作技法,能轻易就触及到人们的内心最深处,与听者产生心灵和情感上的交流与碰撞。本文以《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分析了作品的创作特征和理念,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希望大家在此基础上能更加深入地分析论述。
参考文献
[1]彭鹏.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