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他们积累知识多少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需要放在重要位置的教学任务。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他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他们还需要将读写结合策略贯彻落实在自己的阅读教学中。本文将针对这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旨在能够给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带来启发。
关键词:阅读能力;有效培养;小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以及工具性都具备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其他学科中都包含着需要学生理解的文字,也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一任务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才能够完成的,因而教师必须要将之放在自己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且不断地研究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扩展学生阅读范围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阅读材料限定为课本教材,将学生的阅读时间限定为课堂,那么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就会严重不足,他们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也会有所缺陷,进而让自己阅读能力的培养进度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因而此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他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为他们进行阅读材料的推荐,他们还需要将学生阅读的时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量,并因此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是抗美援朝时期,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和毛岸英,学生在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并且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有的学生对抗美援朝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充满着探究的兴趣;有的则更喜欢历史所造就出来的英雄人物。此时笔者就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推荐相关的阅读读物。不仅如此,笔者还会要求学生每天都规定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且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学生因为阅读的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他们即使脱离了笔者的督促也能够积极地展开阅读,并且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成正比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他们就必须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笔记。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因为学生有着活泼的性格特征,他们很容易在阅读的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一习惯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进行《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因为其属于写景类型的文章,因而其中蕴含着许多妙詞佳句和优美段落,这是需要学生进行赏析的。因而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当学生对文章展开阅读之前,笔者就需要学生标注出自己所喜欢的词语以及语句,并且点明自己喜欢的原因。除此之外,笔者还需要学生将之记录在自己专门所准备的本子上,进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来给出一个时间限制,超出时间还没有阅读完成的学生就需要受到笔者的惩罚,进而以此来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笔者还会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检验,以此来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实施读写结合策略
小学生的阅读成果需要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肯定,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够从中获取到阅读的快乐,并且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就会顺利很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文章的写作,并且要求他们将在阅读中的收获体现在自己的作文中。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文章的评价来对他们予以肯定。例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就明白了做事情要动脑筋的道理。笔者基于此,就会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而对这一道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以这一道理为主题展开写作活动。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笔者就会认真地观看每一篇文章,并且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笔者则会用表扬的语气说出,并且给予学生奖励。对于缺点,笔者则会用委婉的语气指出,以此来让学生改正。学生在写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缺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他们阅读能力的欠缺,学生改正之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他们就需要保持着长期奋斗的决心。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所把握的大方向不能变,那就是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各种问题。如小学生对阅读这项需要静下心来去阅读的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合适的策略。当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就会顺利很多。
参考文献:
[1]史丹.浅议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61.
[2]李筠.解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5):75-76.
关键词:阅读能力;有效培养;小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以及工具性都具备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其他学科中都包含着需要学生理解的文字,也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一任务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中才能够完成的,因而教师必须要将之放在自己教学的重中之重,并且不断地研究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一、扩展学生阅读范围
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阅读材料限定为课本教材,将学生的阅读时间限定为课堂,那么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就会严重不足,他们对文字的掌控能力也会有所缺陷,进而让自己阅读能力的培养进度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因而此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他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为他们进行阅读材料的推荐,他们还需要将学生阅读的时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量,并因此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是抗美援朝时期,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和毛岸英,学生在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会有所感悟,并且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有的学生对抗美援朝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充满着探究的兴趣;有的则更喜欢历史所造就出来的英雄人物。此时笔者就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推荐相关的阅读读物。不仅如此,笔者还会要求学生每天都规定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且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学生因为阅读的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他们即使脱离了笔者的督促也能够积极地展开阅读,并且为自己阅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成正比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他们就必须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笔记。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因为学生有着活泼的性格特征,他们很容易在阅读的时候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一习惯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进行《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因为其属于写景类型的文章,因而其中蕴含着许多妙詞佳句和优美段落,这是需要学生进行赏析的。因而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当学生对文章展开阅读之前,笔者就需要学生标注出自己所喜欢的词语以及语句,并且点明自己喜欢的原因。除此之外,笔者还需要学生将之记录在自己专门所准备的本子上,进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会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来给出一个时间限制,超出时间还没有阅读完成的学生就需要受到笔者的惩罚,进而以此来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笔者还会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检验,以此来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实施读写结合策略
小学生的阅读成果需要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肯定,这样的话,学生才能够从中获取到阅读的快乐,并且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就会顺利很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文章的写作,并且要求他们将在阅读中的收获体现在自己的作文中。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文章的评价来对他们予以肯定。例如:在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就明白了做事情要动脑筋的道理。笔者基于此,就会让学生去搜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而对这一道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以这一道理为主题展开写作活动。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笔者就会认真地观看每一篇文章,并且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笔者则会用表扬的语气说出,并且给予学生奖励。对于缺点,笔者则会用委婉的语气指出,以此来让学生改正。学生在写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缺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他们阅读能力的欠缺,学生改正之后,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他们就需要保持着长期奋斗的决心。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他们所把握的大方向不能变,那就是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各种问题。如小学生对阅读这项需要静下心来去阅读的活动缺乏一定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合适的策略。当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就会顺利很多。
参考文献:
[1]史丹.浅议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61.
[2]李筠.解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