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空手道组手项目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组手专项素質实践训练,梳理和归纳出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方法。研究认为:空手道项目主要以无氧代谢为主;对运动员体能储备高;专项素质强,突出爆发力,动作速度,无氧耐力;通过本文对空手道组手项目特点和对组手运动员专项素质的论述,有利于空手道组手训练理论丰富与完善,也为教练员制定训练方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空手道组手 运动员 专项素质 训练
空手道运动越来越受到很多许多热爱格斗项目的年轻人喜欢,全世界瞩目。已是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在2016年8月3日,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了空手道项目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对于空手道运动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2006年,我国空手道运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引,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空手道竞技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空手道组手项目虽与其他格斗项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空手道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也应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本文通过对空手道组手项目特点的分析,从而推动我国空手道项运动广泛开展。
一、空手道项目的特点
1.组手动作技术特点: 空手道组手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相对于其他格斗项目来说,空手道组手动作技术比较全面,其技术包括:手技,腿技和摔技。手技有前手拳,后手拳,以及组合拳;基本腿技有:横踢、挂踢、后踢和侧踢等;基本摔法有:接腿摔、贴靠摔和扫腿摔等。组手比赛技术规格要非常高,运动员得分必须满足六大标准:规范的技术,正确的动作,适当的用力,正确的距离,适当的位置,残心。空手道技术动作实用性高,动作速度快,每一招一式都可以直接运用于实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2.组手运动供能特点:空手道组手比赛采用一场一局无间歇赛制,在(男子3-4分钟,女子2-3分钟)整场比赛中,运动员在移动中,随时会发起单个技术进攻或组合技术进攻,而每个技术进攻都需要一系列的爆发用力。每次进攻或反击只有几秒中甚至更短,如果有两名以上裁判示意得分,场裁暂停比赛,这时运动员有5-8秒的调整。因此,空手道组手运动供能方式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供能为辅,有氧代谢虽不直接参与供能,却为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提供了保障,为运动员在一天内顺利完成该组别比赛提供了重要的体能储备。通过对2012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60kg级男子决赛的研究,整场比赛,双方运动员共进行24次进攻,有效进攻6次,双方运动员每个单次进攻和防守时间仅有0.4秒左右。由此可见,高水平空手道运动员应具备的较高耐乳酸能力,无氧代谢能力。
3.组手竞技比赛特点:空手道组手项目的比赛采用,男子每场3分钟、决赛4分钟,女子每场比赛2分钟,决赛3分钟单场一局赛制,也就是说,运动员赢了可以继续比赛,如果输了将会结束比赛。空手道组手比赛与其他格斗项目最大区别是,没有“KO”,即比赛的安全性比较高,规则要求,双方运动员必须控制自己拳或腿击打出的力度,以及与对手身体的距离,力度过大,击打距离过分的击打到对手则会判犯规,力度太小,击打距离与对手太远则不能得分,即所谓的“击而不伤,点到为止”。组手比赛中,有效的拳法击打对方头部、躯干得1分,有效的腿法击打对方的头部得3分,击打对方躯干得2分,有效的摔法击打对手得3分。空手道组手项目可谓是能打、能踢、能摔、既满足了人们的格斗欲望,又保证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受到很多人群的青睐。
4.组手体能训练特点:体能储备是每个项目的基础,体能训练也越来越被教练员和运动员重视。优秀的组手运动员身材高大、四肢较长且有力,身体比例均匀。身体机能上,组手运动员内脏器官的抗震性强,适应能力强和抗击打能力好,触觉加强和痛觉减退,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高,有较高的肌肉耐酸能力,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空手道组手比赛中,运动员在2-4分钟内决出胜负,运动员需要快速、灵活的移动、准确进攻与防守,需要突然、多次爆发用力,需要拳能打的远,腿能踢的高的柔韧素质,需要上下肢协调配合进攻,需要能对拳腿击打出速度和力量控制的良好心理、耐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好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以及精湛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
二、空手道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
1.发展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根据空手道组手比赛的特点,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培养。通过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的训练手段,保证速度负荷强度和力量负荷强度,制定多种不同的训练内容,在5-10秒内完成,间歇30-90秒,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不断的刺激运动员的耐酸水平,清除肌乳酸的能力,促进糖酵解能力和磷酸原供能能力,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训练中控制心率在170次/分,提高运动员心肺机能,提高有氧氧化能力。
2.专项力量训练。力量是所有素质的基础,有力量才会有速度、有灵活,才有跟高、更远。组手运动员比赛首先表现出的是较强的爆发力、其次是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在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时可以借助橡皮带,铅跑、杠铃、哑铃,进行负重抗阻训练,克服弹性物体阻力训练;如如10秒快速俯卧撑+10秒快速哑铃连续快速冲拳,纵跳+双脚拉着橡胶带攻击等可以有效的发展运动员上下肢的爆发力;杠铃深蹲、卧推可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徒手条件实战可以发展力量耐力,如双人顶、双人推,1分钟不间断持续技术组合练习等。在发展力量练习时,合理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练习组数,和间歇时间,有助于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展。
2.1专项速度训练。动作技术速度、步伐移动、以及反应速度是组手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的重点。提高动作技术速度可以通过规范动作技术,减少多余动作,利于移动反应靶能够有效的提高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通过信号移动,小碎步等方式提高步伐移动速度。
2.2专项耐力训练。空手道组手比赛采用一场一局比赛,在比赛运动员每进行一次进攻在几秒至十几秒内完成,很少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如果运动员出现犯规、得分时,裁判会叫停,这期间运动员有5-8秒调整休息。因此,组手比赛对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无氧耐力确占有重要分量,主要体现在力量耐力,因此发展专项耐力素质可以结合技战术进行。如,1分钟前手/后手结合步伐针对2个目标(相隔2-4米)连续冲拳,1分钟车轮战等。
2.3专项灵敏、协调素质训练。步伐移动灵活,身体躲闪灵敏,上下肢技术配合协调,动作技术衔接娴熟,攻防自如等,体现了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灵敏、协调素质,通过设计梯绳训练,梯绳练习与上肢技术配合练习,无目标连续攻击,以及场地边角逃脱训练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组手运动员的灵敏、协调素质。
三、结语
空手道组手项目具有技术全面,动作规范,对抗激烈、安全性较高的特点。空手道组手项目主要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供能为辅的无氧供能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储备要求较高。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把快速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动作技术速度训练、步伐移动速度、反应速度,无氧耐力训练当成素质训练的核心,同时把灵敏协调训练,柔韧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作为训练的重心。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系统的长期训练。
参考文献:
[1]许声宏.空手道[M].2010.
[2]田文,邱天阳.对我国空手道组手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J].少林与太极,2011.
[3]张海兵.我国高校空手道组手教学训练内容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关键词:空手道组手 运动员 专项素质 训练
空手道运动越来越受到很多许多热爱格斗项目的年轻人喜欢,全世界瞩目。已是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在2016年8月3日,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了空手道项目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对于空手道运动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2006年,我国空手道运动由国家体育总局引,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空手道竞技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空手道组手项目虽与其他格斗项目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特点,因此,空手道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也应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本文通过对空手道组手项目特点的分析,从而推动我国空手道项运动广泛开展。
一、空手道项目的特点
1.组手动作技术特点: 空手道组手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相对于其他格斗项目来说,空手道组手动作技术比较全面,其技术包括:手技,腿技和摔技。手技有前手拳,后手拳,以及组合拳;基本腿技有:横踢、挂踢、后踢和侧踢等;基本摔法有:接腿摔、贴靠摔和扫腿摔等。组手比赛技术规格要非常高,运动员得分必须满足六大标准:规范的技术,正确的动作,适当的用力,正确的距离,适当的位置,残心。空手道技术动作实用性高,动作速度快,每一招一式都可以直接运用于实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2.组手运动供能特点:空手道组手比赛采用一场一局无间歇赛制,在(男子3-4分钟,女子2-3分钟)整场比赛中,运动员在移动中,随时会发起单个技术进攻或组合技术进攻,而每个技术进攻都需要一系列的爆发用力。每次进攻或反击只有几秒中甚至更短,如果有两名以上裁判示意得分,场裁暂停比赛,这时运动员有5-8秒的调整。因此,空手道组手运动供能方式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供能为辅,有氧代谢虽不直接参与供能,却为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提供了保障,为运动员在一天内顺利完成该组别比赛提供了重要的体能储备。通过对2012年世界空手道锦标赛-60kg级男子决赛的研究,整场比赛,双方运动员共进行24次进攻,有效进攻6次,双方运动员每个单次进攻和防守时间仅有0.4秒左右。由此可见,高水平空手道运动员应具备的较高耐乳酸能力,无氧代谢能力。
3.组手竞技比赛特点:空手道组手项目的比赛采用,男子每场3分钟、决赛4分钟,女子每场比赛2分钟,决赛3分钟单场一局赛制,也就是说,运动员赢了可以继续比赛,如果输了将会结束比赛。空手道组手比赛与其他格斗项目最大区别是,没有“KO”,即比赛的安全性比较高,规则要求,双方运动员必须控制自己拳或腿击打出的力度,以及与对手身体的距离,力度过大,击打距离过分的击打到对手则会判犯规,力度太小,击打距离与对手太远则不能得分,即所谓的“击而不伤,点到为止”。组手比赛中,有效的拳法击打对方头部、躯干得1分,有效的腿法击打对方的头部得3分,击打对方躯干得2分,有效的摔法击打对手得3分。空手道组手项目可谓是能打、能踢、能摔、既满足了人们的格斗欲望,又保证了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受到很多人群的青睐。
4.组手体能训练特点:体能储备是每个项目的基础,体能训练也越来越被教练员和运动员重视。优秀的组手运动员身材高大、四肢较长且有力,身体比例均匀。身体机能上,组手运动员内脏器官的抗震性强,适应能力强和抗击打能力好,触觉加强和痛觉减退,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高,有较高的肌肉耐酸能力,无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空手道组手比赛中,运动员在2-4分钟内决出胜负,运动员需要快速、灵活的移动、准确进攻与防守,需要突然、多次爆发用力,需要拳能打的远,腿能踢的高的柔韧素质,需要上下肢协调配合进攻,需要能对拳腿击打出速度和力量控制的良好心理、耐力和高度的注意力。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好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以及精湛的技战术和心理素质。
二、空手道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
1.发展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根据空手道组手比赛的特点,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也应重视有氧代谢能力的培养。通过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的训练手段,保证速度负荷强度和力量负荷强度,制定多种不同的训练内容,在5-10秒内完成,间歇30-90秒,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不断的刺激运动员的耐酸水平,清除肌乳酸的能力,促进糖酵解能力和磷酸原供能能力,发展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训练中控制心率在170次/分,提高运动员心肺机能,提高有氧氧化能力。
2.专项力量训练。力量是所有素质的基础,有力量才会有速度、有灵活,才有跟高、更远。组手运动员比赛首先表现出的是较强的爆发力、其次是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在发展运动员专项力量时可以借助橡皮带,铅跑、杠铃、哑铃,进行负重抗阻训练,克服弹性物体阻力训练;如如10秒快速俯卧撑+10秒快速哑铃连续快速冲拳,纵跳+双脚拉着橡胶带攻击等可以有效的发展运动员上下肢的爆发力;杠铃深蹲、卧推可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徒手条件实战可以发展力量耐力,如双人顶、双人推,1分钟不间断持续技术组合练习等。在发展力量练习时,合理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练习组数,和间歇时间,有助于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展。
2.1专项速度训练。动作技术速度、步伐移动、以及反应速度是组手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的重点。提高动作技术速度可以通过规范动作技术,减少多余动作,利于移动反应靶能够有效的提高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通过信号移动,小碎步等方式提高步伐移动速度。
2.2专项耐力训练。空手道组手比赛采用一场一局比赛,在比赛运动员每进行一次进攻在几秒至十几秒内完成,很少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如果运动员出现犯规、得分时,裁判会叫停,这期间运动员有5-8秒调整休息。因此,组手比赛对运动员有氧耐力素质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无氧耐力确占有重要分量,主要体现在力量耐力,因此发展专项耐力素质可以结合技战术进行。如,1分钟前手/后手结合步伐针对2个目标(相隔2-4米)连续冲拳,1分钟车轮战等。
2.3专项灵敏、协调素质训练。步伐移动灵活,身体躲闪灵敏,上下肢技术配合协调,动作技术衔接娴熟,攻防自如等,体现了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灵敏、协调素质,通过设计梯绳训练,梯绳练习与上肢技术配合练习,无目标连续攻击,以及场地边角逃脱训练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组手运动员的灵敏、协调素质。
三、结语
空手道组手项目具有技术全面,动作规范,对抗激烈、安全性较高的特点。空手道组手项目主要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供能为辅的无氧供能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储备要求较高。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把快速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动作技术速度训练、步伐移动速度、反应速度,无氧耐力训练当成素质训练的核心,同时把灵敏协调训练,柔韧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作为训练的重心。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系统的长期训练。
参考文献:
[1]许声宏.空手道[M].2010.
[2]田文,邱天阳.对我国空手道组手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J].少林与太极,2011.
[3]张海兵.我国高校空手道组手教学训练内容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