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落花诗的春恨表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沈祖棻旧体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即“落花”,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她多样的感受。她的落花诗意蕴丰富,最主要的表达内容是对于故乡的思念、对于春逝的感怀和对于亲友的怀念。在她的十二首“落花诗”中,由于对于自然与人生敏锐的感受与诗意的笔法,使“落花诗”既继承了传统的暮春伤怀的情感传达,又突破了春怨的闺怨诗主题,使得诗史上的“落花”意象具有了更加丰富而具体的内涵。
  关键词: 民国诗词 沈祖棻 落花诗 春恨
  一、沈祖棻诗词概说及落花诗概念界说
  沈祖棻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与学者,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她的诗词,正如叶嘉莹所说的“我真的觉得沈先生在我们女性作者里边是一个集大成的作者”,在民國诗词中极有特色。沈祖棻诗词有一个主题词是“涉江”,所以词称《涉江词稿》,诗称《涉江诗稿》。“涉江”本楚辞篇名,乃屈原自述放逐的经历和心情。其转语即“渡江”,使人联想到宋室南渡的痛史。由于身逢国难,沈祖棻的不少作品都是“将身世家国之恨打成一片”[1],堪称词史。而且可能是由于她的“有斜阳处有春愁”的经典词句使得她的词比诗获得更大的关注,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曾对其词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作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2]但是她的诗与词具有不同意义的审美特色,本文主要着眼于涉江诗的探讨。
  沈祖棻的诗中有十二首提到落花,本文采用广义的视角,将其诗中涉及落花的统称为“落花诗”,落花意象的吟咏历史悠久,在历代文人不断的吟咏中,积累下丰富的主题意蕴,其中春恨主题就是很有特色的一方面。沈祖棻的落花诗中最有特色的主题意蕴是春恨,这一主题又可分为思乡、感物、怀事三个不同的角度,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于这一主题进行探究。
  二、日暮乡关何处是:思念故乡与春恨主题
  春恨主题植根于上古民俗、巫术,渗透于文学艺术思维,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落花”意象的关注,晚于春恨主题的抒发,二者直到南朝梁才结合起来,萧绎的《春日》云:“独念春花落,还以惜春时。”日本学者青山宏就曾指出:中国诗歌中的伤春、惜春之情“频频因落花而触发起来,或借着落花一起咏叹起来”[3]。
  诸多写男女之情的文人抒情之作,均可用“春恨”模式解悟阐释,即“借特定物候与女性口吻发自我本质不得实现的怅恨,这是中国文人心态一个独特写照”[4]。暮春离别,是中国古代文人钟爱的题材之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渐疏芦苇后,怜斜日送君归”、“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等都是其中的名句。沈祖棻的诗作中同样有暮春离别的主题特征。
  《忆上海诸侄》的第一首,诗人说自己因为在病中,所以更加思念远在上海的“诸侄”,自己已经头发花白,这么久没有见面了,也不知道侄儿们的头发是不是也白了。这一细节体现出诗人对远在上海的侄儿思念深切。第二首的思绪由上海转至江南,追忆江南鲈鱼和蟹的肥美,实际上寄寓的是对于江南故乡的怀念。第三首从现在转到“儿时”,想到儿时共聚一堂的温馨画面,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相聚,一起交谈共话直到天明。第四首的情绪和前面的不同,诗人又由回忆转到现实,想到每一年都有回上海看望的计划,但是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看着荷花梅花的顺次开落,夏去春来,春去夏至,一年一年就如此匆匆而逝,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苦相逼”,写出了内心的矛盾痛苦,但又面对动乱的现实,毫无办法。菡萏梅花的开落,引起诗人对于上海的追忆,然而年年东归计划都落空,让人伤感不已。对于诗人来说,上海相当于第二故乡,诗人去上海的迫切愿望实际上反映了思乡思归的主题,并借“菡萏梅花落更开”表现出来。
  比如《余既与千帆同获休致,而小聚复别,赋此寄之》其一中夫妻二人小聚之后即将面临再次的分别,诗作开头“行客”二字包含了诗人的无奈和伤感,诗人的丈夫辞家之时,“飞花满水涯”,看到漫天飞舞的落花,夫妇二人的心情更加惆怅。想到如果是在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时期,那么根本不会把离别放在心上,为什么现如今如此伤感呢?“白首滞归期”原来是自己已经年老,所以更加盼望归期,因为年老一旦离别,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或者有没有机会回来,如果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了,那么夫妇二人“同穴”之愿可能只能成为空想。怀着这样不安的心情,诗人看到绿油油的芳草也难以忍受,故“不堪”。因为对于离家丈夫的不舍,拖着病弱的身体也要送他一程复一程。“行客辞家去,飞花满水涯”、“不堪芳草绿,扶病送君时”的诗句中,“飞花”与“落花”似,暗示辞家之悲,渲染悲郁气氛,“芳草绿”以乐景写哀情。离别之悲在落花的渲染下更甚,这就是沈祖棻落花诗中春恨主题之一的离别之悲的书写。
  三、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自然变化与春恨书写
  钟嵘在《诗品序》开篇提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5]之后写道:“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诗是由客观外物的触发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和谐统一。自然环境对诗人的情感有促发作用,能撩动人的思想,触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要表达内心情感的创作冲动。沈祖棻的诗中借落花表现春之将逝和易逝,用落花这一意象,将主观伤感情绪与客观萧条之景结合,构成沈诗中的自然变化与春恨书写。
  比如《病中频得诸友来书,兼有赋咏,聊答》其一有“一春塞北长飞雪,三月江南正落花”,雪花与落花的对比表现出相隔的距离之远,以至于都处在不同的季节,也表现出分离后相见之难。其四中的“早梅风里下重帷,飞尽杨花节侯移”,这里的梅和杨花也是指代季节,勇杨花的飞落,以表现春日的将逝。
  这两首诗都将“落花”作为季节的象征,只是在手法上不同,其一中是从空间对比的角度,将三月的时候,塞北的景象和江南的景象作对比,表现诗人与友人一个在北一个居南,但是并没有直白地说出来,只是用了同一时间两个地点的不同物象的对比描写,显得诗情画意。其四中具体写出了落花的类型,是“杨花”,这就比第一首更加具有季节象征的典型意义了,两首诗都写“落花”一个抽象一个具体,都是季节的象征。这种由伤春转入怀人的情绪生成过程,正是其落花诗春恨主题表达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手法的还有《送春》中的“墓门宿草难收涕,江渚飞花又送春”,“飞花”即“落花”,寓意春归,季节象征,“往年人”不见,物是人非之感。   另外,《读自匋喜逢俞五诗,有感听歌旧事》其三有“梨园漫忆旧风流,江南花落更逢君”。以“花落”点明季节,是暮春时分,化用了《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沈祖棻通过“落花”这一自然现象引发的对于春逝的感受,有的单纯是为了点名季节,如《春日偶成》,有的单纯是为了证明时光的流逝,比如《读自匋喜逢俞五诗,有感听歌旧事》,有的是为了说明距离之远,比如《病中频得诸友来书,兼有赋咏,聊答》,不一而足,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体现了诗人的匠心。
  四、年少春衫薄:人事懷念与春恨叙事
  春恨主题总是通过闺怨抒发出来,沈祖棻的落花诗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由伤春引起的不仅是对于爱人的情意,还表现了对于友人的情谊。下面通过《和玉溪生无题,同千帆作》中的具体诗句分析:
  未卜他生别更难,燕飞花落到春残。青天可补情还老,碧海能量泪不干。才过佳期星汉远,窃来灵药月轮寒。凤笺细写眠蚕字,留作相思日后看。
  “燕飞花落到春残”与“未卜他生别更难”的主题对应,此处是相思之情的映照,燕子已经飞走,花儿也已凋落,这一切反映出春残的凋敝景象。暮春伤怀,诗人延续传统闺怨诗的春怨主题,自然而然引出对于爱人的思念,“星汉远”、“窃灵药”的引用,突出思恋的主题,此种相思是闺怨诗的固定主题,也是沈先生为数不多的爱情诗,她能够做到“哀而不伤”,在落花时依然相信一切会是日后甜蜜的怀念,“日后看”会别有一番情怀。
  月地云阶记旧踪,斑骓嘶断晚来钟。春檐酌酒花初落,绣幄围灯雨乍浓。珠树三年巢翡翠,金塘一夜泣芙蓉。锦衾角枕天涯远,未必蓬山隔万重。
  “春檐酌酒花初落”与“绣幄围灯雨乍浓”对仗工整,“锦衾”、“蓬山”的引用表现出对于爱人的相思与怀念。此首落花诗对于典故的引用新奇巧妙,而且此处“落花”表现的是对于距离之远的担忧,此处理解为对于爱人或朋友的追忆都是合适的。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眼去看平常的花和雨,看到的芙蓉也在泣,“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诗人内心抽象情感的具象反映,借“落花”这一媒介完美体现出来了。
  《和玉溪生无题,同千帆作》四律,程笺详述他们夫妇乱离中而有雅兴同作此题的情况,“燕飞花落到春”,与“未卜他生别更难”的主题对应,此处是相思之情的映照,“星汉远”、“窃灵药”的引用突出了思恋的主题,此种相思是闺怨诗的固定主题。“春檐酌酒花初落”,与“绣幄围灯雨乍浓”对仗工整,“锦衾”、“蓬山”的引用表现出对于爱人的相思与怀念。
  《锦城怀旧,寄诸故人》其六中有“衰草黄花词客死,仲宣公幹谢诗名”,根据程千帆的笺:此首属同游诸子。“天粘衰草”,引自秦少游《满庭芳》句,“人比黄花瘦”引自李易安《醉花阴》句,杨国权词学少游,宋元谊才追易安,故以比之。以“衰草黄花”,比喻词坛的凋零,典型的岁暮怀人之句,而且怀的是友人。
  五、结语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艺术长廊中,悲怨之作的表现模式之一是“春恨”。“春恨”是自然物候的盛衰变化与人的社会坎坷遭遇、人生爱情的悲欢完满地结合起来的典型,在这方面,沈祖棻很好地将它们结合在了一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祖棻开始放弃写词,专注于诗的创作。由于专力于诗,沈诗的艺术性也极高。她善体物于微,故常感落花而生春恨。本文选取了她的诗作中包含“落花”这一意象的诗作,分析由“落花”引起的诗人的“春恨”,发现在不同的诗句中,“落花”都不仅仅作为季节的象征,或者气氛的渲染物,而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又生发出具体的不同形式,有的是通过描写落花,表现春去秋来、时光的易逝,而身体的病痛、生出的白发都让诗人感到恐惧,故而引起对于故乡、对于亲人、对于友人的怀念,这就是沈祖棻落花诗中春恨主题的表达。
  参考文献:
  [1][2]沈祖棻.沈祖棻诗词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3][日]青山宏.中国诗歌中的落花与伤惜春的关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王立.春恨文学表现的本质原因及其与悲秋差异——中国古代春恨主题再论[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5]钟嵘.诗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如果用后现代的空间理论,分析古典侦探文学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就会发现:空间对于侦探小说举足轻重。《零点》中,不仅有传统的物理空间——故事发生的场所,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惠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的CHF患者共1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7例,治疗组在强心、利尿、血管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以下简称PD)是焦虑症的一个亚型,患者有显著的躯体化症状,据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流行病学规划区的渊查,PD终生患病率是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本病的病因尚未
目的探讨髋臼邻关节骨囊肿的X线和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0年9月,2005年3月具有典型表现的5例髋臼邻关节骨囊肿,其中1例撮有X线、CT、MRI片,资料齐全。
硝苯地平又名硝苯吡啶、圣痛平、拜心通、心痛定,为常用的抗高血压扩血管药物。我们自1998年1月以来共观察治疗高血压病339例,对硝苯吡啶的用药方法、剂量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
无锡南濒太湖,北枕长江,在苏锡常都市圈乃至长三角经济圈中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无锡在打好"太湖牌"的同时,应从战略高度加快锡澄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及早谋略城市向滨江
一、股权多元化企业党建工作现状根据党章和中组部的规定,公司党组织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抓好股权多元化企业中党组织的设置工作.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且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
本文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从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聚落空间文化系统的角度分析传统村落空间文化生态要素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关系,提出通过建设"传统村落文
根据叶绿素a(Chl.a)和总磷(TP)等水质指标的监测值,采用模糊综合法和海明距离模糊法对海河天津段水质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模糊综合法是通过建立模糊矩阵和权向量,利用最大隶属原则进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相互之间各种心理形态的关系,构成了人际关系。护理工作是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互动过程,护患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