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的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尚需提高、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结构有缺陷、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协同培训医学专业师资的平台不健全、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培养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的策略:完善培养与考评相结合的培训管理和评价制度;完善协同培养医学专业师资的机制和平台;系统优化“三维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创新立体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模式;加大力度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资源。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01-03
  為应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和要求,促进医学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卫健委等部委联合出台系列文件。如2012年出台《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对医学院校教师能力提升提出要求和计划;2018年2月《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再次明确要求:“全维度打造医德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院校最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加强师德、医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在教书育人、提升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导作用”,“医学院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要着力加强基础医学师资和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基础医学师资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引导高水平临床医师从事临床和基础教学工作,建设一批由基础和临床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包括医学专业教师队伍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加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和实践紧迫而必要。
  一、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尚需提高。根据医学教育实践、文献资料以及近年来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审核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地方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有效运用还不够;重科研轻教学、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投入教学工作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师德师风、医德医风、人文素养等综合职业素养还需提升;等等。
  (二)职前教育缺失导致医学专业师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结构存在缺陷。我国医学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医院医生,经过为期两个月的教师岗前培训,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即可成为医学院校专职或兼职教师。这个短期的培训,根本无法补足医学专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可以说,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师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教师教育实践培训。作为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个体经验)。大多医学专业教师基本不具备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直接导致医学专业教师教学意识淡漠、教育思维及能力缺失,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三)地方医学院校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首先,师资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培训课程缺乏系统设计,培训内容较为零散,随意性比较大,无法为医学专业教师提供系统的教育专业知识。其次,培训模式单一。培训重理论讲授,轻实操训练;重集中培训,轻个性化培养;重理论教学培训,轻实践带教培训;重教学技能培训,轻师德医德培养,极度忽视教师职业情感和健康心理发展等。急需构建适合医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培训课程体系及多层次、多样化、分类培训模式。
  (四)协同培训医学专业师资的平台不健全。医学院校专业师资指在医学院校从事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护理等专业教师。临床医学专业师资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医学院校本部(包括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临床医学院的教师、教学医院(或实践教学基地)的带教教师等。医学院校本部、非直属附属医学院、教学医院(包括社区实践基地)等因为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加之很多教学医院分散在各地,存在异地教学问题,协同管理和教学的机制尚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一体化共享平台或体系不完善,导致临床医学专业师资培养的差异很大,医学院校本部的培训还不能很好地实现延伸,或延伸覆盖不够,深度和广度也不够。这导致各教学医院师资水平有很大差异,难以保障教学质量的同质化。药学、生物技术等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教师,大多也缺乏在行业企业里工作实践的经验,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五)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管理制度机制不够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三级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和教研室对自身培养师资的职责认识还不够清晰,日常培养师资的工作落实不到位,如集体备课、试讲、听课、传帮带等工作不够扎实,流于形式,成效不显著。跨学院和跨专业的联合培养,特别是临床与基础协同培养师资的机制也不健全,基础和临床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极为薄弱。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管理尚未信息化,致使培训管理的效率很低。另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考评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未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或者占比不够,还不足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致使教师参加培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动力不足。
  (六)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资源不足。单科性地方医学院校,资源较为单一,特别在教育学科方面的资源欠缺,建设专业性师资培训队伍比较困难,难以保障常规性师资培训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医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师资奇缺,教育学与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很难实现,培训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经验性传帮带,无法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层面,培训质量和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师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和资源、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等都不足,未能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撑和保障。   二、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建构的策略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针对地方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根据医学教育规律,以及地方经济对医学专业教师的需求和要求,必须从机制体制建设、优化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模式、建设培训资源等方面,四位共进,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以期提高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的积极性和动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实效,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强调协同培养及多方合力,综合研究完善制度机制、课程体系、培训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有机联系,加以系统规划和设计制度及体系。
  (一)完善培养与考评相结合的培训管理和评价制度。教学改革制度先行,建章立制是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扎实落实的关键。探索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制度保障体系,将培训与考核评价结合起来,要修订或制定相关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管理和考核评价、职称评审等系列配套制度,制定教师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方案和指标,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纳入职称晋升考核体系中,增加考评权重。在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注重管理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外发动力和内生动力激发并重原则。构建一个立体、分层、多元的培养考核体系,力图实现对教师教学能力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价,既发挥考核评价的管理性价值,同时也激发和满足教师发展性需求。
  1.完善考核评价三级管理机制。学校、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联动,职责清晰、合力培养、协同管理是推进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机制保障。学校统一规划、系统设计、组织实施与监控。二级学院及教研室,强化师资培养和考核的意识和职能,配合学校完成教师培养和考核相关工作的同时,发挥主体作用,扎实落实培养和考核制度。学校将该项工作列入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也作为二级学院及教研室评优评选的依据之一。
  2.分层次、分阶段考核评价。针对新手教师、熟练教师、专家教师不同的发展阶段,设定培养培训目标,同时要求分层次、分阶段考核:实施教学准入考评,把好青年教师的入口关;实施常规培训考评,夯实教师职业发展基石;实施职称晋升考评,激发教师走向职业巅峰的根本动力。把好职业进阶的每一关,促进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
  3.考核评价的多维度。培养“术业与德行并重”的医学师资,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必须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即以师德师风(包括医德医风、人文素养等)、教学业务能力(教育理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基本技能、教育技术方法、教研能力等)、临床实践技能(医学双职型教师必备能力)等多维度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内容的性质,建立分类评价方案和考核指标,确保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4.考核评价的多元化。一是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包括集中考核与日常评价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考核结合,网上评价与线下考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结合等。二是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主体,包括管理者考核评价、督导或导师考核评价、同行观摩评价、学生评教、自我改进评价(录像)等。避免单方或单一考核主体的片面性,从不同视角获得反馈信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升自我。
  5.考核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建立教师教学培训学分制度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档案,为考评提供依据。将考核评价结果有效应用于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选等工作中,同时也反馈给教师本人,为教师改进教学、调整自我发展规划等做参考。此外,对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判断,获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发展的相关信息,为管理部门和二级院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培养、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二)完善协同培养医学专业师资的机制和平台。医学专业师资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经验。而这些技能和经验必须在长期实践中获得,并且要随着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医学专业师资必须定期轮岗、挂职、顶岗等。完善医教协同、校企研协同的师资培养机制和平台非常必要。
  1.医教协同完善临床师资培养的机制和平台。从两个层次上完善临床的医教协同师资培养机制和平台,一是完善医教协同师资培养的机制,搭建和完善培训平台。与相关卫生管理、医院、卫生预防机构等沟通,共同规划临床医学专业教师的培训方案,协同制定合作培训计划,通过系列专题培训、技能竞赛培训等有效途径联合开展培训工作。发挥临床医学院(直属附院)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培训辐射至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二是完善基础与临床协同培养师资机制及平台建设。修订相关制度,明确和强化二级学院在师资培养中的工作职责。构建基础及临床教师学习共同体,推进协同培养教学团队。二级学院(教研室)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承担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进行差异化、精准化、个体化培训。加强基础和临床协同培养,促进基础及临床教师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基础医学师资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水平临床医师从事临床和基础教学工作,提升团队教学能力。
  2.校企研协同完善医学相关专业师资培养的机制和平台。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培训经费、时间等保障。与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沟通合作,为药学、生物技术、市场营销(医药方向)等专业教师提供挂职、顶岗、研究等专业实践机会,专业教师定期进入相关行业学习、工作,获得最新行业信息,丰富行业实践经验,及时更新知识,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同时,出台对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設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聘请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兼职师资,补充相关专业实操教学师资不足的状况。
  (三)系统优化“三维度”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课程。根据新入职教师、熟练教师、资深教师的不同需求,分层次从系统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强训教学基本技能(理论和实践带教)、涵化双德职业素养(医德、师德)三个维度系统设计培训课程。优化培训课程:探索补足医学专业教师系统化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系列理论课程和网络理论课程等,根本性解决医学专业教师条件性知识长期而普遍缺失的状态;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要注重理论培养和实操培训结合,加强对教师临床实践教学带教技能的培养;“双德”素养中纳入教师职业情感发展、心理调适等课程内容,着重“双德”及职业情感及健康心理培训课程的设计,填补医学专业教师职业情感发展的缺失,关注教师精神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职业情感与状态,突出对教师精神价值追求的人文关照。形成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每个模块都有基础板块和提升板块,供不同层次教师培训学习。   (四)创新立体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模式。根据培训课程性质,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方法,形成立体、多樣化的培训模式。开展网络课程及线下培训结合、集中培训及自主学习结合、团队学习与个别指导结合、常规培训与竞赛培训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结合、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结合等多样化的培训,如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专题培训、专家讲坛、网络课程培训、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研讨会、教学沙龙和工作坊、一对一导师制、选送外出进修培训(包括专项出国教学培训)等。强化对教师课堂讲授技巧、教师语言艺术、教案撰写、课件制作等教学技能的实操培训。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根据医学教育的规律,尝试跨学科共同学习及培养教学团队,建构教师间互动及参与的共同成长模式,如建立教师网络社群、教师成长关怀工作室、教师拓展活动训练营(团队意识及情感交流)等。将人性化培训理念融入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全过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管理制度、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各环节设计,始终关注教师作为人的价值、尊严和情感,将分享、互助、情感支持、心理疏导和陪伴等融入培训课程及培训过程中。
  (五)加大力度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师资。为保障培训持续性和系统性,建立一支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体、校外培训教师为补充的教学培训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通过遴选教师送培,开发和组建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兼职)。与此同时,应大力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网络资源建设,加速教师教学培训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提高培训及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培训和管理工作提高互联网技术支持。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购买和自建优质培训课程,为教师自主学习培训、团队学习提供资源支撑。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教师教研社群或工作坊等,为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提供更多渠道。加强录播教室管理,增建智慧教室(或微格教室),为教师教学培训、自主学习等提供场地和设备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维和.双一流建设离不开教师这个“第一资源”[N].光明日报,2018-02-17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03)[2019-10-14].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5262659.htm
  [3]王定华.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引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一流本科背景下构建‘四位一体’医学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2019JGZ136)
  【作者简介】李 荔(1967—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教育评价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白 玲(1965—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教育评价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管理;陈 玲(1986—) ,广西柳州人,硕士,桂林医学院教育评价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技术领域.由于电脑技术的先进性便捷性,倍受教育技术专业的制作人员和一部分教师的青睐.视听媒体教学中原来被称为电化教育的重要"支柱"的电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软土地基路基施工技术难点及措施.
为掌握某矿山井下采空区的安全性状况,在前期现场空区探测的基础上,建立了空区赋存地质模型,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矿体开挖后采空区周边围岩中的应力、位移分布情况
一、总体情况本月,我国农药进出口同比数量金额较大幅双升,贸易顺差7.16亿美元。进出口数量(货物量,下同)为15.67万吨,同比上升34.14%;进出口金额为7.82亿美元,同比上升16.48
井下中深孔采矿过程中,经常出现爆破悬顶、立墙等问题,其中产生悬顶的原因主要是补偿空间不足和装药未装好,为了解决悬顶问题,采用了施工加强排法,相邻进路互助法和天井-措施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74例,我们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他们进行治疗,现回顾分析他们
根据小麦黄花叶病防控项目要求和生产需求,我们选择了0.135%赤·吲·芸苔可湿性粉剂(碧护)、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沃生)、30%噁霉灵等3种药剂对小麦黄花叶病发病田进行
举例介绍了国内金属矿山含水破碎带中难采矿体的开采技术现状,及此类难采矿体的主要开采工艺,包括采准切割、回采、支护等。探讨了各种工艺的设计、选择,并指出了采矿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