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案一、运用“椭圆的定义”探讨轨迹
  例1 设定点[F1](0,-3)、[F2](0,3),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a+9a(a>0)],则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线段
  C.不存在 D.椭圆或线段
  解析 当[a=3]时,[PF1+PF2=F1F2],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当[a>0]且[a≠3]时,[PF1+PF2>F1F2],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
  例2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B.到定直线[x=a2c]和定点[F(c,0)]的距离之比为[ca]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C.到定点[F(-c,0)]和定直线[x=-a2c]距离之比为[ca(a>c>0)]的点的轨迹是左半个椭圆
  D.到定直线[x=a2c]和定点[F(c,0)]的距离之比为[ca(a>c>0)]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解析 由教材第47页例6(特例)与第51页的(一般性)描述知:椭圆[x2a2+y2b2=1(a>b>0)]也可以定义为“平面内到定点[F(c,0)]和定直线[x=a2c]的距离之比是常数[ca(a>c>0)]的点的轨迹.”故选D.
  点拨 (1)椭圆的第一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2)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F(c,0)]和定直线[x=a2c]的距离之比是常数[ca(a>c>0)]的点的轨迹是椭圆[x2a2+y2b2=1(a>b>0)].点[F(c,0)]为右焦点,直线[x=a2c]为右准线.
  方案二、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推导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例3 椭圆[x225+y92=1]上不同三点[Ax1,y1]、[B4,95]、[Cx2,y2]与焦点[F4,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求证[x1+x2=8].
  证明 由椭圆方程知[a=5],[b=3],[c=4].
  由椭圆[x2a2+y2b2=1(a>b>0)]的第二定义知[AFa2c-x1=ca],
  ∴[AF=a-ex1=5-45x1].
  同理[CF=5-45x2].
  ∵[AF+CF=2BF],且[BF=95],
  ∴[5-45x1+5-45x2=185],
  即[x1+x2=8].
  点拨 设[P(x0,y0)]为椭圆[x2a2+y2b2=1(a>b>0)]椭圆上的任一点,[F1(-c,0)]、[F2(c,0)]分别为其左、右焦点,则有
  左焦半径公式[PF1=a+ex0,]
  右焦半径公式[PF2=a-ex0.]
  方案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4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且[△ABC]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解析 以[BC]所在直线为[x]轴、[BC]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x,y)],根据已知条件得[|AB|+|AC|=10.]
  再根据椭圆定义得[a=5,c=3,b=4],
  所以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x225+y216=1] ([y]≠0).
  例5 已知椭圆经过两点([-32,52)与(3,5)],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析 设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0,][n>0,][m≠n)]
  则有[m(-32)2+n(52)2=1m(3)2+n(5)2=1],解得 [m=16,n=110.]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6+y210=1].
  点拨 学习时,尤其要加深对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
  [不同点&标准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1(a>b>0)]&图形& & &焦点坐标&[F1(-c,0) , F2(c,0)]&[F1(0,-c), F2(0,c)]&共同点&定义&第一定义与第二定义.&[a、b、c]的关系&[a2=b2+c2,a>b>0,b、c]大小不确定.&焦点的位置
  的判定&[x2]、[y2]项中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那一条轴上.&]
  方案四、运用“离心率的定义”求椭圆的离心率
  例6 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一点,且[∠PF1F2=15°,∠PF2F1=75°], 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解析 由椭圆离心率的定义,结合正弦定理,有
  [e=2c2a=F1F2PF1+PF2=sin90°sin75°+sin15°=sin90°sin(45∘+30°)+sin(45°-30°)=63.]
  例7 若椭圆的焦距是长轴长与短轴长的等比中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解析 依题意得 [(2c)2=(2a)⋅(2b)],即[c2=ab],
  所以 [c4=a2b2⇒c4=a2(a2-c2)].
  两边同时除以[a4],得 [e4=1-e2].
  解得 [e2=5-12], 所以[e=5-12].
  点拨 求椭圆的离心率时,若不能直接求得[ca]的值,通常由已知条件寻求[a]、[b]、[c]的关系式,再与[a2=b2+c2]组成方程组,消去[b],得到[a]、[c]的方程,再转化为[e]的方程求解.椭圆的离心率[e=ca∈(0,1)],反应了椭圆的扁平程度,离心率越小椭圆越扁.
  方案五、运用“整体思想”解决椭圆的中点弦问题
  例8 已知椭圆[x22+y2=1],求过点[P12,12]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分析一 已知一点求直线,关键是求斜率,故设斜率为[k],利用条件求[k].
  解法一 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12=kx-12].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1+2k2x2-2k2-2kx+12k2-k-32=0].
  由韦达定理得[x1+x2=2k2-2k1+2k2].
  ∵[P]是弦中点,∴[x1+x2=1],故得[k=-12].
  所求直线方程为[2x+4y-3=0].
  分析二 设弦两端坐标为[x1,y1]、[x2,y2],列关于[x1]、[x2]、[y1]、[y2]的方程组,求斜率[y1-y2x1-x2].
  解法二 设过[P12,1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x1,y1]、[Bx2,y2],则由题意得
  [x212+y21=1,①x222+y22=1,②x1+x2=1,③y1+y2=1. ④]
  ①-②得[x21-x222+y21-y22=0]. ⑤
  将③④代入⑤得[y1-y2x1-x2=-12],即直线的斜率为[-12].所求直线方程为[2x+4y-3=0].
  点拨 (1)有关弦中点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过定点且被定点平分的弦;平行弦的中点轨迹;过定点的弦中点轨迹.
  (2)解法二是“点差法”,用于解决有关弦中点问题较方便,要点是巧代斜率.
  (3)有关弦及弦中点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应用韦达定理”及“点差法”.对其他二次曲线问题也适用.
  方案六、利用“函数思想”解决椭圆中的范围或最值问题
  例9 过椭圆[2x2+y2=2]的焦点的直线交椭圆[A、B]两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
  分析 由过椭圆焦点,写出直线[AB]方程为[y=kx+1],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巧妙地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起到避繁就简的效果.
  解析 焦点[(0,±1)] ,设直线过焦点(0,1) ,直线方程为[y=kx+1]与[2x2+y2=2]联立 ,消去[y], 得 [(2+k2)x2+2kx-1=0],其两根[x1、x2]为点[A、B]的横坐标.将三角形[AOB]看作[△AOF]与[△BOF]组合而成,[OF]是公共边,它们在公共边上的高长为 [|x1-x2|].
  [∴SΔAOB=12|OF|⋅|x1-x2|], 其中[OF=c=1].
  [∴SΔAOB=12|x1-x2|]=[12(x1+x2)2-4x1x2]
  =[124k2+4(2+k2)(2+k2)2]=[2k2+1+1k2+1+2][≤22.]
  当[k2+1=1k2+1]即[k=0]时取“=”,即当直线为[y=1]时,得到[△AOB]的面积最大值为[22] .
  点拨 先建立函数模型,再求函数的最值,是解决椭圆中的最值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这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关键的技巧是“配凑”.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①每一项要取正值;②不等式的一边为常数;③等号能够成立.其中正确应用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这种解法的关键.
  方案七、利用“方程思想”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题
  例10 椭圆的两焦点坐标分别为[F1(-3,0)]和[F2(3,0)],且椭圆过点[(1,-32)].
  (1)求椭圆方程;
  (2)过点[(-65,0)]作不与[y]轴垂直的直线[l]交该椭圆于[M、N]两点,[A]为椭圆的左顶点,试判断[∠MAN]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解析 (1)由题意,可求得椭圆方程为[x24+y2=1.]
  (2)设直线[MN]的方程为[x=ky-65,]
  联立直线[MN]和曲线[C]的方程[x=ky-65,x24+y2=1.]
  消去[x],得[(k2+4)y2-125ky-6425=0]
  [Δ=(125k)2-4×(k2+4)×(-6425)=(125k)2+4×(k2+4)×6425>0,]
  设[M(x1,y1), N(x2,y2), A(-2,0)],
  则[y1+y2=12k5(k2+4),][y1y2=-6425(k2+4),]
  则[AM⋅AN=(x1+2,y1)⋅(x2+2,y2)]
  [=(k2+1)y1y2+45k(y1+y2)+1625=0,]
  所以 [∠MAN=π2].
  点拨 (1)研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去方程组中的一个变量,得到关于另一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
  ①△>0⇔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
  ②△=0⇔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③△<0⇔直线与椭圆相离⇔无公共点.
  (2)有关定值问题的探讨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常要引进参数(如上面的[k]),再通过演算推理,证明运算结果与参数无关.
其他文献
看过达芬奇小时候的你们都应该知道这位大师小时候是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微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你和宝贝今天观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