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碗里,想锅里,仗越打越大”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祖谅(1911-1961),河南商城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排长、红31军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386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参谋长、第十八兵团第60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十八兵团军长兼成都警备司令部司令,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第60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61年5月13日,15岁的张晓蒲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死离别:年仅50岁的父亲张祖谅患胃癌与世长辞。直到现在,对张晓蒲来说,父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不过,那张熟悉的面庞,包含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我一直在收集父亲的资料,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父亲的许多战斗经历,有的广为流传,有的鲜为人知。中央7台曾播出《抗美援朝十大虎将》,其中一位讲的就是父亲。”
  入朝参战前,毛泽东叮嘱他先补好牙
   1952年9月,张祖谅由川西军区司令员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军长。随同张祖谅抵达北京的,有两位年轻的参谋陈丹特和罗斯丁。后来,陈丹特写下了一篇回忆文章《回忆毛主席接见张祖谅军长》,详细记录了北京之行的细节。
   在北京,张祖谅受命参加10月1日的国庆观礼。随后,张祖谅即准备入朝赴任,总干部处的一位处长却通知张祖谅留下待命,说有中央领导同志要接见他。
   10月4日一早,张祖谅获悉,这位即将于当天上午11时接见他的中央领导同志竟然是毛泽东。“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一改平时稳重的姿态,兴奋得像个小孩子,赶忙换衣服,刮胡子。”
   11时,张祖谅带着两位参谋,乘车来到了中南海。“会客厅简单朴素,放着一排旧沙发。毛主席身材魁梧,面孔慈祥,站在门口迎接,招呼张祖谅同志及其随行人员坐下。”
   随后,毛泽东询问了张祖谅的经历,并鼓励了60军。接着毛泽东话题一转,望着张祖谅那颗掉了还没来得及补上的牙齿,幽默地说:“你晚去几天,到协和医院把牙补上,到朝鲜后,拉开嗓门,说话声音大一些,动员部队打个翻身仗。”
   见过毛泽东后,张祖谅立即去协和医院补牙。回到住处,经过一番慎重的思索,他提笔写下了“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上下信赖,团结一致”16个字。就是带着这16字箴言,他赶赴朝鲜,创造了经典战例。
  
  “张祖谅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桌上的,想到锅里的”
   1952年10月,张祖谅刚进入朝鲜,就到了二十兵团。二十兵团位于志愿军防线东端的凸面上,60军就守在凸字形战线顶端东部。这个凸出来的地区,宽约20公里、纵深最深处近9公里,经过敌人两年的经营,已形成以多处山峰和高地为主要支撑点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
   敌军将这一阵地称为“密苏里防线”,与美军著名军舰“密苏里”号同名,大有将这条防线比作钢铁军舰般刚强的意味。敌人占领的几个制高点,高出志愿军阵地一二百米,晴天可以俯视20兵团纵深20公里。
   张祖谅到了20兵团后,坚决贯彻“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加强防御的同时,又主动出击,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与此同时,张祖谅一直在抓紧准备攻击敌人较大的目标,时任20兵团代司令员的郑维山,在回忆文章里这样称赞张祖谅:“张祖谅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桌上的,想到锅里的,仗越打越大。我很赏识他这一点。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必须具有全局在胸、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素质。”
   一次,郑维山去60军视察,发现他们不定期地向敌阵地前沿开炮。开始,郑维山以为是冷枪冷炮活动,后来,张祖谅告诉他,那是下面在挖坑道。原来,往敌人工事下面挖坑道时,由于距敌人太近,放炮炸石很有可能被敌人察觉,于是张祖谅就采取以地面炮兵做掩护的做法。就这样,在地面轰隆隆的炮声中,60军把坑道挖到了离敌人前沿阵地不远的地方,而敌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撕破“密苏里防线”,为谈判增加筹码
   1953年6月9日,史无前例的3500人大规模潜伏战开始了。到10日凌晨,所有潜伏人员已在敌人阵地前潜伏完毕。
  这是漫长的一天,3500名潜伏的战士,悄无声息地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每个动作都小心翼翼。一旦夜幕降临,潜伏就可宣布成功,奇袭就可以开始。然而,就在黄昏前,敌人发射的炮弹打进了潜伏区。其中一發落在了535团2营突击队5连的潜伏区。弹片揳进了战士张宝才的双腿。顿时血流如注,张宝才痛得昏了过去。从昏迷中醒来后,张宝才拼命咬着自己的袖子,他的脸色由红到白,由白到黄,最终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一天,潜伏部队涌现了15名张宝才式的无畏勇士。
   入夜,潜伏的战士们奇袭敌人,仅仅用70分钟,就攻占了预定目标。“密苏里防线”被张祖谅指挥的60军撕开了一个口子,随后,该防线迅速崩溃。
   6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发来嘉奖令。电文称:“我军60军此次反击883.7高地(含973高地)和902.8高地战斗,是我从敌一个团阵地同时突击,并占领了该团的主峰阵地,仅经一小时零十分钟战斗即创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我60军首创我军防御作战以来一次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特予通报表扬。望再接再厉,继续稳扎狠打,争取更大的胜利。”
   而韩军27团1营营长崔奎宣日后撰写的战场“证言”,从另一个角度,见证了这场大规模潜伏战的巨大成功。崔奎宣说:“虽然预料敌人发动进攻,但直到敌两个营出现在我营阵地前,才知道进攻规模之大……”
   第60军打的这场史无前例的潜伏战,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敌前大潜伏》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为证:
   战报传到了汉城,传到了“联合国军”司令部,传到了板门店,对方态度忽然变得老实些了,在停战谈判文件全部达成了协议,双方军事人员最后一次校正军事分界线时,一条粗粗的红杠把883.7、973、902.8等高地划在了我方控制线之内。战线拉平了,敌人的突出部被切掉了。
   “OK?”我方代表目视对方军事人员在问。
   “OK!”对方军事代表无可奈何地耸耸肩,摊开了双手。
其他文献
亲爱的读者朋友,欢迎您作客“传奇茶馆”,“读人物、学知识、交朋友”。《今古传奇》弘扬主旋律,提供正能量,影响日巨。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对本期刊物有何建议和意见?请不吝指点!  温馨提示:互动为读者交流平台,来信选登,虽无稿酬,但会作为年底评选优秀读者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热情参与!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跟随儿子在宁波十多年,宁波的城市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繁荣的经济与文化,接触
期刊
我的姑丈生前在工厂里是先进生产者、模范工人。退休后,他成了我们家的种田能手和“植棉大王”。   20世纪50年代,三余镇建起了轧花厂。初建时,工厂只有幾间平瓦房,工人们用脚踏轧花车进行轧花。当时,厂里的工人都是附近农民,大家一凑合,买轧花车,两人一台,带进厂就成了工人。姑丈是其中一员。   工厂里没有宿舍,姑丈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做工人轧花,下班回了家就是农民,要去田里种庄稼。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期刊
在香港沦陷后,  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港九独立大队慨然而起,  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灵活周旋  其实对于日军的作战行动,中国共产党人早有预判。同年11月下旬,日军即将进攻香港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即接到了正在香港开会的该队政委尹林平的指示:“作好应变的准备,一旦战事发生,立即派部队进入港九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根据这一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于12月9日派一部兵力进入
期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今年是《今古传奇》人物专刊创刊10周年。10年前,一个新生的刊物面临巨大的挑战,要想在同类纸媒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还想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稳健成长更是艰难。作为《今古传奇》人物专刊创刊成员,我有幸在这十年里对刊物持续关注,并见证了她的成长与壮大。从碎片式阅读到专题式编辑方向的大胆改革,从月发行量3万册到30多万册的逆势增长,从一个普通的文摘刊物到“中国第一红
期刊
2019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美国商務部工业与安全局将华为列入一份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实体名单”中。当晚8时25分,CCTV6电影频道临时改变节目单,在黄金档播放了经典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儿女》。此举唤醒了大家对抗美援朝的记忆。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第一次呐喊,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豪言壮语,在朝
期刊
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非一帆风顺,  而是险象环生,甚至差一点儿毁于灾难。  宇航员们险些永远留在月球上  1969年7月16日13时32分,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搭载着“阿波罗11号”把三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送上奔向月球的轨道。4天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
期刊
1941年12月25日晚上9时45分,  日本海陆军联合发表文告,宣布香港的投降。  香港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时期,从此时此分开始计时  谈到香港历史,有这样一个名词是绕不过去的,这就是“三年零八个月”。   1941年12月25日晚上9时45分,日本海陆军联合发表文告,宣布香港的投降。略谓:“困守香港之敌军,不复能抵抗日军之继续袭击,已于1941年12月25日下午5时50分投降日军,并于晚上7时
期刊
“堂堂几尺高的男子汉,要劲,满身是;要枪,手里有;  眼看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不让去打,真是活受罪!”  随后,吕正操率部“脱离国民党部队,北上抗日”   吕正操(1904-2009),奉天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第53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116师16旅参谋处长,647团、691团团长。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
期刊
1895年2月,刘公岛。那年冬天最冷的几天里,6名木匠正在岛上一座庭院里打一口棺材。铁锤敲击、长钉入木的声音刺破安静的空气,在黑漆漆的刘公岛上空回荡。一个人时不时叫停木匠,自己躺进棺材里,一试大小。这个人叫丁汝昌。   2月12日,挂着白旗的“镇北”号炮艇载着丁汝昌署名的投降文书,驶至日舰阴山锚地,向日军接洽投降事宜。另一边,丁汝昌举起了混着鸦片的葡萄酒,一饮而尽。鸦片酒药力发作缓慢,直到翌日凌
期刊
傅崇碧(1916-2003),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63军军长,入朝作战,率部坚守铁原。归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人们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个“万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