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文从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以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归因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互作用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或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机不是靠“灌输”来形成的,而是靠学习本身所附带的一系列结果的强化作用来维持的。虽然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与学习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根据耶基斯——多德森的研究,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即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在这个程度上增强或降低学习动机都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例如,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但过度注意某一内容会忽视其他内容,从而导致注意力的范围狭窄。
每个学生的动机都是不同的,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可能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感兴趣,如兴趣或好奇心等因素。外部动机指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和赞誉、避免惩罚、取悦教师或者是为了与任务本身无关的其他原因,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真正的兴趣,关心的只是“它能使我们获得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确保外部动机为学习提供支持。
学生学习动机弱化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学生学习动机呈下降趋势,许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课,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危险的。因此,弄清学生学习动机弱化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程内容本身的体系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教法知识本身的体系决定了学生要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学生对这些枯燥的内容无法提起兴趣是很正常的。学生会感到压力很大,从而享受不到成功的感觉,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如何使专教法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体验等问题是教学编写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详细讲,学生认真听,学生静静地在课堂上坐上几十分钟听老师讲解,肯定会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了。在幼教能力的训练上,很多教师不能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认识到教法学习的重要性。显然,学生的这种观点的形成是受教师平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使其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枯燥的知识学习,这种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而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更加重了学生的这种压力,以使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学习任务及学习周期
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关、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或与真实情境相联系,他们更可能渴望学习。而那些困难的任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更高的指导,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变得不安,甚至沮丧失去学习兴趣。而语文教学中,学习成果的呈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学生在较短时期内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学习动机也会逐渐削弱。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有研究表明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明显变化:从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为了个人前途和国家与集体利益、为了好分数等发展到具有明确、具体、多样的动机类型,较为突出的是把学习与个人的前途、利益、成就等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帮助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可以实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所谓挑战性是指学习任务的难度必须高于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但又不过于困难以致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这与中国教育界所一贯提倡的“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有异曲同工之效。老师不要假定学生一定会喜欢容易的学习任务,很多时候学生觉得容易的任务枯燥无趣,这一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身上。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最佳机会。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任务以后,他们的自信和对学习环境的自主性会增长,从而进一步保持了他们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二、设置自主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对课程教学会更有认同感,对学习任务的动机也较为强烈。老师不必把自己预备的授课计划看作是金科玉律,加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建议,保留适当调整修订的余地。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用游戏的方式或在模拟情景中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效果。
第三 、采用多种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归因
采用多种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让学生有自我评估的机会。美国教育学界认为考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功能:总结性的考试和过程性的考试。总结性的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作一个评估性的总结,如期中期末或升学考试。过程性的考试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所以其结果不一定要计入学生的成绩。对如何运用这两类考试,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度的比例,不可一味用总结性的考试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一阶段学完后也采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让学生逐步明晰学习中问题的原因,并能够针对性的去改进,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
第四、慎用外在奖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虽然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运用外在动机,同时也可以运用自身的内在动机学习,她们已经能够领会学习是为了自身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外在奖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而取消一切奖励也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奖励的质量比奖励形式本身更为重要。教师要奖励学生的良好成绩和表现,而不是单纯奖励参与活动。只有这样,外部动机才能作为一种手段引发和巩固内部动机,从而形成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的双高动机组合。
参考文献:
[1]蓝云.学习动机浅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02(3):5-9.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2.
[4]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著,陈红兵,张春莉译.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25-427.
[5]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归因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互作用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或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学生持续的学习动机不是靠“灌输”来形成的,而是靠学习本身所附带的一系列结果的强化作用来维持的。虽然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与学习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根据耶基斯——多德森的研究,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即中等强度的动机,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在这个程度上增强或降低学习动机都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例如,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但过度注意某一内容会忽视其他内容,从而导致注意力的范围狭窄。
每个学生的动机都是不同的,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可能仅仅是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感兴趣,如兴趣或好奇心等因素。外部动机指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取得高分和赞誉、避免惩罚、取悦教师或者是为了与任务本身无关的其他原因,他们对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真正的兴趣,关心的只是“它能使我们获得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确保外部动机为学习提供支持。
学生学习动机弱化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学生学习动机呈下降趋势,许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课,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危险的。因此,弄清学生学习动机弱化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程内容本身的体系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但是教法知识本身的体系决定了学生要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意义和教学方法,学生对这些枯燥的内容无法提起兴趣是很正常的。学生会感到压力很大,从而享受不到成功的感觉,逐渐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如何使专教法课程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成就体验等问题是教学编写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详细讲,学生认真听,学生静静地在课堂上坐上几十分钟听老师讲解,肯定会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发展能力,培养个性了。在幼教能力的训练上,很多教师不能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认识到教法学习的重要性。显然,学生的这种观点的形成是受教师平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影响的。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使其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枯燥的知识学习,这种学习会让学生感到有压力,而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更加重了学生的这种压力,以使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学习任务及学习周期
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关、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或与真实情境相联系,他们更可能渴望学习。而那些困难的任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更高的指导,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变得不安,甚至沮丧失去学习兴趣。而语文教学中,学习成果的呈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学生在较短时期内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学习动机也会逐渐削弱。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有研究表明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有明显变化:从学习动机不太明确、学习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为了个人前途和国家与集体利益、为了好分数等发展到具有明确、具体、多样的动机类型,较为突出的是把学习与个人的前途、利益、成就等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提高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帮助学生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可以实现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所谓挑战性是指学习任务的难度必须高于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但又不过于困难以致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这与中国教育界所一贯提倡的“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有异曲同工之效。老师不要假定学生一定会喜欢容易的学习任务,很多时候学生觉得容易的任务枯燥无趣,这一现象尤其容易发生在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身上。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最佳机会。当学生经过努力完成任务以后,他们的自信和对学习环境的自主性会增长,从而进一步保持了他们对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二、设置自主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如果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对课程教学会更有认同感,对学习任务的动机也较为强烈。老师不必把自己预备的授课计划看作是金科玉律,加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建议,保留适当调整修订的余地。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用游戏的方式或在模拟情景中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效果。
第三 、采用多种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归因
采用多种形式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让学生有自我评估的机会。美国教育学界认为考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功能:总结性的考试和过程性的考试。总结性的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作一个评估性的总结,如期中期末或升学考试。过程性的考试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所以其结果不一定要计入学生的成绩。对如何运用这两类考试,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度的比例,不可一味用总结性的考试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在一阶段学完后也采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让学生逐步明晰学习中问题的原因,并能够针对性的去改进,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
第四、慎用外在奖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虽然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运用外在动机,同时也可以运用自身的内在动机学习,她们已经能够领会学习是为了自身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外在奖励可能削弱内部动机,而取消一切奖励也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奖励的质量比奖励形式本身更为重要。教师要奖励学生的良好成绩和表现,而不是单纯奖励参与活动。只有这样,外部动机才能作为一种手段引发和巩固内部动机,从而形成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的双高动机组合。
参考文献:
[1]蓝云.学习动机浅析[J].教育科学研究, 2002(3):5-9.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2.
[4]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著,陈红兵,张春莉译.教育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25-427.
[5]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