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展览不同,刘庆和将“漂”的开幕式定在傍晚,余晖退下,夜色袭来,为炙热的夏日降了些许温度。
走进瑜舍酒店,环看四周,与艺术链接的宗旨可见一斑。因是晚上,酒店大厅中光线昏暗,几盏为数不多的射灯将光线投射到刘庆和的雕塑装置作品上,方才隐约见到些端倪。由大厅上方落下的几张钢丝网帘将整个空间气氛拢在一起,远看便已觉一种神秘、探知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正中有两个相互呼应但不十分对称的长方形“沙池”,刘庆和的雕塑装置作品就是在此展示。
刘庆和此次的雕塑装置作品“漂”,无疑是之前“浮现—刘庆和苏州计划”的一个延续,依旧是昏暗的灯光营造出半梦半醒间的气氛;依旧是穿着节省、表情困惑的年轻模特;依旧是铁丝装扮的草丛和铝网做成的起伏的山丘??置身其中,那种困惑迷茫之感油然而生。而艺术家本人对此也并不回避,坦言这种对于装置的尝试并非真正跨界,而只是将多年积聚的经验、情感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如其水墨作品中突出表现的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以及追求都市化利益和本土文化流失等问题,“漂”,也延续了这种思考。“漂,意味着不确定的方向和行进,展览中,20几个年轻人的塑像将以‘漂’的意味、神思,重新弥漫开来。”漂是一种状态,有浮沉;有起落;有顺势而行;有逆流而上??而在如今诸多繁华表象背后,“漂”似乎是一种过于自然的态度,显得不合时宜,但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中,即使你使出再大的力,恐怕也只能被诸多合力助推着“漂”起来了,不免被动、茫然,即使不明方向也来不及彷徨徘徊,剩下的只有不辨方向的前行。
刘庆和的水墨与装置作品的气息十分相似,正如他在2009年的纸本水墨作品《响水》中所表现出的沐浴在夜色与水汽之中的人的迷乱。此次装置作品中,几个年轻的“模特”在“水洼”中或默默垂首;或瞪眼回望。相同的形体,不同的是他们的妆容。凌乱的头发,各色的服饰,每个“小人儿”都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将自己变形的影子投射到由树脂材料所做成的“水面”之上,些许起伏的铝制的银色“小山”,又将你引入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处所,好似一个混沌的边界,黑暗中隐约透出一点点隐秘的微光,照亮眼前来路,却又找不到真实的出口。几把破旧的铁椅和扎人的“乱草”,让材料本身的硬性特质被极尽暧昧的气氛所溶解,不明就里的蛊惑之情也不禁让人“出神儿”—每个人拖着相同的躯壳行走在奔往“幸福”的路上,脑海中仿佛回响着冲锋的号角,努力通过脸上的妆容、身上的服饰制造出自己与他人的一点点不同,可若能跳出俯瞰,每个所谓独立的人其实只是涌动的人潮中随波漂流的浮萍,摇摆而不由自己。
艺术圈的跨界屡见不鲜,在“浮现—刘庆和苏州计划”之前,刘庆和一直坚持架上绘画,进行水墨创作,他细腻敏感,尤爱“女人”,在中国画领域他的水墨创作所表现出的大气和张力着实令人叹服,此番跨界难道只是一次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换么?若只是一次形式转换,那它作为一件装置作品独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尽管中国目前几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当道”的时代,但中国画在这个“娱乐圈”的地位却不免尴尬。不甘心固守的艺术家便不断聚集力量和经验,尝试新的突破,而在刘庆和积极倡导水墨当代性的同时,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欲望;如何保持作品的当代性,应该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寻求艺术突破自然是令人钦佩与欣喜的,但如何突破,能否真正做到突破才是关键。若以一个符号屹立不倒并不能让艺术家感到满足,那怎样突破呢?是横向的开疆拓土,还是纵向的深入探索,我们需拭目以待。
走进瑜舍酒店,环看四周,与艺术链接的宗旨可见一斑。因是晚上,酒店大厅中光线昏暗,几盏为数不多的射灯将光线投射到刘庆和的雕塑装置作品上,方才隐约见到些端倪。由大厅上方落下的几张钢丝网帘将整个空间气氛拢在一起,远看便已觉一种神秘、探知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正中有两个相互呼应但不十分对称的长方形“沙池”,刘庆和的雕塑装置作品就是在此展示。
刘庆和此次的雕塑装置作品“漂”,无疑是之前“浮现—刘庆和苏州计划”的一个延续,依旧是昏暗的灯光营造出半梦半醒间的气氛;依旧是穿着节省、表情困惑的年轻模特;依旧是铁丝装扮的草丛和铝网做成的起伏的山丘??置身其中,那种困惑迷茫之感油然而生。而艺术家本人对此也并不回避,坦言这种对于装置的尝试并非真正跨界,而只是将多年积聚的经验、情感以立体的方式表现出来。
正如其水墨作品中突出表现的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以及追求都市化利益和本土文化流失等问题,“漂”,也延续了这种思考。“漂,意味着不确定的方向和行进,展览中,20几个年轻人的塑像将以‘漂’的意味、神思,重新弥漫开来。”漂是一种状态,有浮沉;有起落;有顺势而行;有逆流而上??而在如今诸多繁华表象背后,“漂”似乎是一种过于自然的态度,显得不合时宜,但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中,即使你使出再大的力,恐怕也只能被诸多合力助推着“漂”起来了,不免被动、茫然,即使不明方向也来不及彷徨徘徊,剩下的只有不辨方向的前行。
刘庆和的水墨与装置作品的气息十分相似,正如他在2009年的纸本水墨作品《响水》中所表现出的沐浴在夜色与水汽之中的人的迷乱。此次装置作品中,几个年轻的“模特”在“水洼”中或默默垂首;或瞪眼回望。相同的形体,不同的是他们的妆容。凌乱的头发,各色的服饰,每个“小人儿”都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将自己变形的影子投射到由树脂材料所做成的“水面”之上,些许起伏的铝制的银色“小山”,又将你引入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处所,好似一个混沌的边界,黑暗中隐约透出一点点隐秘的微光,照亮眼前来路,却又找不到真实的出口。几把破旧的铁椅和扎人的“乱草”,让材料本身的硬性特质被极尽暧昧的气氛所溶解,不明就里的蛊惑之情也不禁让人“出神儿”—每个人拖着相同的躯壳行走在奔往“幸福”的路上,脑海中仿佛回响着冲锋的号角,努力通过脸上的妆容、身上的服饰制造出自己与他人的一点点不同,可若能跳出俯瞰,每个所谓独立的人其实只是涌动的人潮中随波漂流的浮萍,摇摆而不由自己。
艺术圈的跨界屡见不鲜,在“浮现—刘庆和苏州计划”之前,刘庆和一直坚持架上绘画,进行水墨创作,他细腻敏感,尤爱“女人”,在中国画领域他的水墨创作所表现出的大气和张力着实令人叹服,此番跨界难道只是一次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换么?若只是一次形式转换,那它作为一件装置作品独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尽管中国目前几乎进入了一个“艺术当道”的时代,但中国画在这个“娱乐圈”的地位却不免尴尬。不甘心固守的艺术家便不断聚集力量和经验,尝试新的突破,而在刘庆和积极倡导水墨当代性的同时,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欲望;如何保持作品的当代性,应该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寻求艺术突破自然是令人钦佩与欣喜的,但如何突破,能否真正做到突破才是关键。若以一个符号屹立不倒并不能让艺术家感到满足,那怎样突破呢?是横向的开疆拓土,还是纵向的深入探索,我们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