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晓波、罗振宇共同见证,知识付费IPO之难
近日,知乎传出了要上市的消息,此时距离“罗辑思维”的运营主体思维造物2020年9月于科创板上市,再次引发的“知识付费赛道第一股”之争,才过去短短三个月的时间。
罗振宇的“思维帝国”,在披露招股书之后,接连遭遇估值腰斩、产品月活下降、营收大幅波动等困境,或许正预示着以线上知识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在版权意识觉醒不久的中国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
而更早前,与罗振宇争夺“知识付费第一股”宝座的吴晓波,旗下巴九灵借壳上市被证监会否决梦碎A股后,在6月又传出了主动上市的声音,不过其至今仍在遥待后续结果。
从知识付费两大领头羊的现状,可见知识变现发展之难。
在2016年就开始试水知识付费的知乎,也曾推出知乎大学、值乎、知乎LIVE和盐选等多项试水业务。可惜知乎Live不能满足用户系统化的学习,知乎大学因用户对内容质量的怀疑,也导致其打开率以及复购率一直都不高,至于盐选会员,虽然付费用户一年增长了四倍,但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并不高。
若仅凭现有知识付费业务的相关表现,知乎筹谋上市,恐怕前程难料。
回想知识付费赛道的发展第一步,还要从2013年公众号“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说起,不过在罗振宇率先开启知识付费模式之后,直至2016年才真正迎来了“知识付费元年”。
“付费阅读解决了互联网出现以来的一个主要痛点。在一些特定的消费场景中,付费阅读内容的需求已经诞生。”彼时,互联网娱乐高级分析师黄国锋分析认为,“一方面,网上免费信息丰富,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观众迫切需要快速获得对他们自己有价值或有趣的信息。”
于是,当风口袭来,罗振宇创办了得到APP、喜马拉雅主打有声读物、知乎发布了立足于知识分享的知乎Live、果壳网团队创建了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
一众跟风者,通过不同的产品载体对应了不同的用户需求,却迎来了差不多的发展结局:2017年,知识付费风口过境后,用户对知识付费的热情减退,各大付费平台的使用率也明显降低。
紧接着,外界开始质疑知识付费的合理性。
罗振宇在2018“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结束后,因引用的巴菲特“名言”,被指出是伪语录,“中年人看罗振宇的演讲和老年人买权健的保健品没什么区别”这类网络段子开始流行,用户质疑知识付费是个伪命题,“罗振宇们”只是在贩卖焦虑。
而用户的反应,恰好也解释了知识付费的发展之所以进入瓶颈,不仅仅是风口过境、红利消退的问题,更有参与者们自身的原因——无论是吴晓波,还是罗振宇,抑或是其他人,都无法去证明自己或讲师团队“搬运”的概念,或目前所拥有的“专业”内容,有多少核心竞争力。
再加上,知识付费模式极易被模仿和超越,行业又缺乏统一的内容质量和服务标准。有业内人士透露,“知识付费行业的复购率真心不高,很多只有10%,和割韭菜也差不多,第二年必须换拨新人继续忽悠。”
至于吴晓波在A股借壳上市折戟,后又打算主动上市的苦苦等待,与罗振宇坚持奔赴科创板,近乎“流血上市”般的遭遇,则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当前知识付费商业模式的不信任。
毕竟,流量变现攸关企业持续发展的造血能力。在还没有探索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支撑更长远发展的情况下,贸然走上IPO道路的艰难,肉眼可见。
前赴后继的竞争者中,知乎从不是最优者
事实上,从知识付费市场本身来看,自2016年开始,的确在不断发展,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向刺激,知识付费市场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据《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2017年以来,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8.0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392亿元。在2020年,中国在线学习用户中88.8%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46.8%的知识付费用户每月花费500-2000元购买知识付费产品。
市场的繁荣,促使想要瓜分“蛋糕”的参赛者争先入场:除了得到、蜻蜓、荔枝、知乎等老牌选手,还有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充当搅局者,加之百度和今日头条两大巨头开始深挖这一领域的潜力……一时间,知识付费赛道热闹非凡。
作为最早入局的参赛者之一,同时也在当前占据着头部梯队席位的知识付费平台,知乎在面对诸多强劲对手的进攻时,其商业模式一直都在被质疑。
首先是入局的脚步比较慢。在刚进入知识付费红利期时,知乎推出知识付费产品已经晚了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同行好几个月,推出的知识付费产品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雖然知乎通过知乎Live、书店、私家课等产品在知识付费领域大肆布局,其主要营收来源却一直都是广告,而广告的增多同时也致使用户体验感变差。
开放了注册之后用户素质的下降也是被质疑的主要原因。知乎独属于小众专业人士的圈层打破后,一部分专业人士出走其他平台,内容质量出现下滑导致用户流失。
除了上述知乎自身因素外,大环境的变化也不可忽视。由于知识付费平台太多,且行业混乱、内容参差不齐,用户难以分辨出有用的知识付费产品。这让用户留存、复购率低成为行业通病。
综合来看,在知识付费这条走起来注定艰难的发展道路上,知乎虽大招频频,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可以说在一众参赛选手中,从来都算不上是优胜者。
“知乎们”寻求鲜花和掌声并存的时代
当知乎参与到人们口中的“知识付费赛道第一股”竞逐赛中,锌刻度发现,行业内外对其上市的看法大多比较悲观,与看待早一步开启上市进程的吴晓波、罗振宇类似。
“付费模式允许大量高质量内容的加入,这个市场才会越来越繁荣。”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兼联合CEO 余建军认为,内容付费是比广告更好的商业模式。
更通俗地说,知识付费看重的是知识本身,优质的内容才是确保竞争力的“护城河”。而这,也是“知乎们”打破发展枷锁的关键所在。
既然如此,想要在内容上下足功夫,就要在做出更具吸引力与个性化的内容的同时,考虑如何提供好的使用体验、服务好用户。而根据前文提及的行业通病,“知乎们”应集中在内容质量的保证、商业模式的突破,以及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上。
在内容方面,不比早期为迎合受众碎片化需求,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的内容生产多呈现碎片化的状态,未来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占比提升,产出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连续性的优质内容,有利于系统性地获取知识。
在商业模式方面,要找到一条可持续、赖以支撑的业务主线,且保持用户信用体系、知识评价系统进一步完善也至关重要,让操作更便捷、做到需求的精准匹配,也是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不二之选。
在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方面,知识付费发展初期的泛知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若是沿着医疗、美容、健身等垂直领域发展,可向特定细分领域延伸,推出特定的知识付费产品。
眼下,“知乎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对于知识付费赛道,一个鲜花和掌声并存的时代,还远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