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校园建设是整个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高层次、高格调、高品位充满平等友爱的校园环境,既能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作用,又能“润物细无声”地内化师生的自身修养与涵养,外化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所以,要构建这样一个“养德治性,好学求知”的精神校园,就必须立足以人为本,创建一种和谐自由的校园氛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一、创建和谐校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播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的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二、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教育作用。
1、舒适、典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体现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表现形态。一方“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青春校园,能使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2、良好的人文环境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志趣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教育是走向心灵的艺术
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相互尊重的生活学习氛围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1、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师生广泛的参与共同管理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推行人性化的管理。用科学激励的方法来引导人,而不是用单纯的惩罚方式去束缚人。在提倡谅解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人人参与竞争、人人机遇平等、人人心情舒畅、人人都能发挥最大潜能的教育工作环境,各尽其能、各显其才。
2、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要求教师具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理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理念,规范自身的教育言行,时时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②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师德修养,博学多才,言谈举止,甚至穿着,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小学时代启蒙教师的影响至为重要,会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校园里营造良好氛围,从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志、关心同志、尊老爱幼、举止文明、勤于学习、热爱劳动、穿着得体等方面认真做起,以自身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带动和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促进教育主体各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四、要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
1、拓宽德育工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具有很高的信誉和值得学生敬爱与向往的光荣集体里,学生因为是这个和谐集体的一员而感到十分自豪,于是由于这一集体的优良环境的感染、浓厚氛围的熏陶,合理规范的约束,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一种暗示,这种暗示会转化为学生一种信念、道德、价值观,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对学生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宽容理解,关心体贴,以诚心换学生的真心,以真情换友情,与学生力量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这样师生之间便勤于沟通,学生也易于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促进办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2、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校要加强生活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生存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校立足教育实际,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民主、自由、和谐与平等,即达到校园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人际环境谐、育人环境优、心理环境健康的和谐氛围,使学生知识转化为智慧,积淀成为人格,成为和谐校园的受益者,和谐社会的服务者。
参考文献
[1] 姜涛.管子新注[M].济南;齐普书社,2006.
[2] 王天恨.四书白话句解[M].成都:成都古摘店,1988.
[3] 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 ,(18):28一30.
一、创建和谐校园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在启迪心智、传播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的进化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二、和谐的校园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教育作用。
1、舒适、典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体现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表现形态。一方“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青春校园,能使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2、良好的人文环境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它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志趣高尚的思想品德。
三、教育是走向心灵的艺术
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创新、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宽松、相互尊重的生活学习氛围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1、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只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师生广泛的参与共同管理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在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更要注重推行人性化的管理。用科学激励的方法来引导人,而不是用单纯的惩罚方式去束缚人。在提倡谅解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人人参与竞争、人人机遇平等、人人心情舒畅、人人都能发挥最大潜能的教育工作环境,各尽其能、各显其才。
2、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要求教师具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理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理念,规范自身的教育言行,时时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②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师德修养,博学多才,言谈举止,甚至穿着,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小学时代启蒙教师的影响至为重要,会给小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校园里营造良好氛围,从文明用语、清洁卫生、热爱学校、团结同志、关心同志、尊老爱幼、举止文明、勤于学习、热爱劳动、穿着得体等方面认真做起,以自身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带动和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促进教育主体各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四、要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构建和谐的教育体系
1、拓宽德育工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一个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具有很高的信誉和值得学生敬爱与向往的光荣集体里,学生因为是这个和谐集体的一员而感到十分自豪,于是由于这一集体的优良环境的感染、浓厚氛围的熏陶,合理规范的约束,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一种暗示,这种暗示会转化为学生一种信念、道德、价值观,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对学生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宽容理解,关心体贴,以诚心换学生的真心,以真情换友情,与学生力量保持情感体验上的一致,这样师生之间便勤于沟通,学生也易于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促进办学效益的整体提升。
2、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校要加强生活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生存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自主、创造、竞争、合作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优良的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校立足教育实际,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民主、自由、和谐与平等,即达到校园自然环境美、社会环境美、人际环境谐、育人环境优、心理环境健康的和谐氛围,使学生知识转化为智慧,积淀成为人格,成为和谐校园的受益者,和谐社会的服务者。
参考文献
[1] 姜涛.管子新注[M].济南;齐普书社,2006.
[2] 王天恨.四书白话句解[M].成都:成都古摘店,1988.
[3] 许嘉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J].求是,2004 ,(18):28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