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是驱使一个国家不断朝前发展、自立自强的推动力,更是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让孩子们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俨然成为现今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从而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是许多数学老师的共同目标。作者针对如何把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新 教学方式 开放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虽然在新课程标准革新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意识到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开发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但要切实做到在中学数学课上发展学生的变革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对创新能力具备正确的认识。
  但凡提起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很多人都简单地把其定义为进行一些小发明或者制作某个简单的手工作品,就属于对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或者说让孩子们在平常学习活动中天马行空般地回答问题,诸如此类的看似让学生主动发挥自己的思维,但是这种毫无事实依据、完全脱离实际的行为不仅不是创新,虽然看似离奇却进入新的极端。为了避免这种极端产生,教师应对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正确的认识,明确每个具有创新意识的行为看似离奇但是从某些特定角度审视是符合情理的,而不是完全的天马行空。所以教师对创新能力的正确认识应该是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把社会进步与教材改进有机结合,实现旧知识有新发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养成独立自主摸索习惯进而提升创新能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束缚,能否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与社会环境和数学环境的影响是关系重大的。因此老师不能像以往,高高在上仿佛遥不可及,让孩子们即使想亲近老师也不敢,更不要说抛弃思想包袱大胆地开拓思维进行学习创新。老师应该通过组织不同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营造融洽气氛,同学之间积极团结互助,并开展良性竞争。首当其冲的是教师要重新认识好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虽然现今提倡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孩子们,但大多数教师还是坚持自己在讲台上讲,把控整个课堂发展,限制孩子们想象。因此教师首先应改变自我定位,积极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让他们尝试主导自己的实践,老师只需做好对主体节奏的把控即可,与孩子们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给他们自我发挥的空间才有利于他们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除了教师注重提升业务水平,具备相应教学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孩子们的革新意识开发和创造力培养渗透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通常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促进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敢于质疑与探索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刺激孩子们产生探索欲望。
  对于初中阶段孩子们而言,兴趣是他们坚持做一件事的根本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孩子们有热诚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刺激他们内在探索欲望。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乐趣呢?笔者面对这一问题时,通常课前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因为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再加以富有活力且紧张刺激的小活动或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引导他们产生新的认知冲突,从而进一步探索真理,解决实际问题。重大的发现往往起源于好的问题,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刺激他们产生探索欲望,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积极思考,为自我创新提供先决条件。例如: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一课教学中,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抛硬币猜正反面。通过讲解抛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二)多布置开放性作业,激励孩子们敢于质疑。
  一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教师既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挖掘未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师们如果能利用开放性作业,让孩子们在课余完成作业的同时敢于创新,对问题敢于质疑。不仅时间比上课更充足,而且参与程度极大地提高,通过布置有效的开放性作业并及时多予以激励,鼓励他们敢于对问题质疑,然后探索验证。布置开放性作业不给学生限定范围,有利于学生打开思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尽可能地选择开放性题目。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要有创新作品,除了具备良好创新意识外,还要具备数学环境及雄厚的知识积累,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对以往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进行革新,不能一成不变、闭门造车。因为以往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所以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或者分组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为其创新提供较好的数学环境和知识积累。例如: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几何体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与区别,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平移与旋转的异同点,不仅接受速度快,而且认识更深刻彻底。
  总而言之,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作为普通的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勤奋钻研教材,敢于开拓进取,挖掘新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引导孩子们积极思考,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丽霞.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2015.04:52-53.
  [2]程艳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3:212-212.
  [3]罗德庆.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广西教育,2015.
其他文献
函数中的多元变量问题是函数导数综合题的难点,困难之处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一元函数,在处理多元不等式时可以利用条件粗略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处理好相关函数的分析(单调性、奇偶性等),以备使用,本文以一些习题为例介绍常用的处理方法.  题型一: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求解  例1.已知函数y=f(x)是R上的减函数,函数y=f(x-1)的图像关于点(1,0)对称,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f(x-2x)≤-f(
期刊
三角形中的范围与不等式问题是学生学习解三角形过程中比较困惑的问题,不仅需要用到三角变换、正余弦定理,还涉及基本不等式及求函数值域.现就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该类问题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题型一:求三角函数值范围问题  例1.若△ABC的内角满足sinA sinB=2sinC,则cosC的最小值是 .  【解析】cosC=,由sinA sinB=2sinC可得:a b=2c,  ∴c=  ∴cosC
期刊
阐述了近来传感器的发展和未来传感器技术的前景。传感器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超越人体传感器的功能,并且期望在将来极大地需要融合(tofuse)微观传感器和宏观传感器的技术和使之系列化。
简介宽带去偶的原理及衡量其优劣的指标,以F在FXl00NMR仪的宽带去偶为例说明其近代应用。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人探究到模仿他人探究再到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