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操作学习为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以课题为主线,刺激学生为完成课题,进行自主学习、设计论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动,以“你已经知道的知识”、“你想知道的知识”、“你获得的知识”为课本知识学习思路,对相关主题活动进行实操。操作学习注重实践,引导思维,面向每一位学生,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手、脑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参与操作——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情感升华。该文从操作学习来源及理论基础,初中生物课程属性及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操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三方面进行探讨。意在阐明操作学习对于间接经验的内化、学生实践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操作学习 能力培养 主线引领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及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深入师生和家长之心,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而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益的东西,就不能让课堂浮于形式,最好的媒体也不能替代学生的操作。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就必须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我一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一边认真实践,对生物课的操作性学习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教学收获,现与大家分享。
一、操作学习来源及理论基础
(一)操作学习的来源
操作学习是根据学习对象的形态和所用媒介而定的学习类型。而我们所探讨的操作性学习正是通过学习者对实际事物的操作或身体器官动作为对象而进行学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1],操作性学习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美国的一线教育学家提出的“hands-on”思想,他们提倡的全民教育,使每个学习者都能真正的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实验更加形象化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同时“hands-on”也成为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并且被法国学校使用,取名为LAMAP。正是由于我国教育研究者在学术交流中,发现了欧美的“做中学”思想,为了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打破僵局,便引进了“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而不仅仅是文字符号、语言表述或者是静听、静思。
(二)操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心理学中对行为主义的界定。它结合了早期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特点,既坚持了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创造,非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不可;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2]刘恩山教授倡导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通过实践、思考,达到理解重要概念的目的。
二、初中生物课程属性及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物课程属性
我国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11年颁布,其中对课程性质有如下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3]生物学课程的理科属性主要体现在“以实验为基础”的特色上,许多生物学知识是以概念和事实为基础的。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任务中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客观世界。但由于初中生物属非统考学科,教师、学生和家长受外界环境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生物课堂中出现重讲授、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现象、轻本质等现象较为普遍。甚者,出现过于追求合作的形式化,教学的情境化,方式的表面化,课堂的热闹化,手段的现代化等现象。加之关于初中生物操作性学习的研究还不多,而且教师对于操作学习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仅作为一种形式,仅当作“练习”,仅视为“动手”,操作材料已被事先“限定”等。 [4]这种为实验而实验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起到任何好处。
三、操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实践,构建操作学习新理念
操作学习也可以称为动作性学习,区别于符号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等学习类型,其指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手、脑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参与操作—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情感升华”。 操作学习主张实践与思维的结合。行为即实践;认知即思维,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实践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操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中做实验,也不仅仅是为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探究而动手操作。它是为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以课题为主线,刺激学生为完成课题,进行自主学习课本相关知识、设计论证相关事实、合作探究相关实验、展示交流课题结果等活动,以“你已经知道的知识”、“你想知道的知识”、“你获得的知识”为课本知识学习思路,对相关主题活动进行实操。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实践与思维的结合”为理念指导,设计了各种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听觉”时,设计了“滴答、滴答、滴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三人为一组,一人将手表从贴在被测者耳朵的地方慢慢移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另一人测量手表与耳朵的距离,以此体验人的两只耳朵在听力上是否存在差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设计“快餐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操作活動,让学生用各种食物在小块牛皮纸上摩擦,再将牛皮纸晒干,让学生通过观察油斑了解食物中含脂肪的情况。学习“观察植物”一节时,设计 “叶片泄漏了植物的哪些秘密?” 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判断等方式,了解其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操作学习 能力培养 主线引领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及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深入师生和家长之心,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而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教给学生一生受益的东西,就不能让课堂浮于形式,最好的媒体也不能替代学生的操作。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动”起来,就必须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因此,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我一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一边认真实践,对生物课的操作性学习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教学收获,现与大家分享。
一、操作学习来源及理论基础
(一)操作学习的来源
操作学习是根据学习对象的形态和所用媒介而定的学习类型。而我们所探讨的操作性学习正是通过学习者对实际事物的操作或身体器官动作为对象而进行学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1],操作性学习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美国的一线教育学家提出的“hands-on”思想,他们提倡的全民教育,使每个学习者都能真正的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实验更加形象化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同时“hands-on”也成为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的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并且被法国学校使用,取名为LAMAP。正是由于我国教育研究者在学术交流中,发现了欧美的“做中学”思想,为了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打破僵局,便引进了“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而不仅仅是文字符号、语言表述或者是静听、静思。
(二)操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心理学中对行为主义的界定。它结合了早期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特点,既坚持了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创造,非你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不可;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2]刘恩山教授倡导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通过实践、思考,达到理解重要概念的目的。
二、初中生物课程属性及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生物课程属性
我国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11年颁布,其中对课程性质有如下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3]生物学课程的理科属性主要体现在“以实验为基础”的特色上,许多生物学知识是以概念和事实为基础的。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生物学科的特点就是在教学任务中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认识客观世界。但由于初中生物属非统考学科,教师、学生和家长受外界环境影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生物课堂中出现重讲授、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现象、轻本质等现象较为普遍。甚者,出现过于追求合作的形式化,教学的情境化,方式的表面化,课堂的热闹化,手段的现代化等现象。加之关于初中生物操作性学习的研究还不多,而且教师对于操作学习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仅作为一种形式,仅当作“练习”,仅视为“动手”,操作材料已被事先“限定”等。 [4]这种为实验而实验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起到任何好处。
三、操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重实践,构建操作学习新理念
操作学习也可以称为动作性学习,区别于符号学习、交往学习、反思学习等学习类型,其指学习者通过动手操作,达到手、脑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即“参与操作—体验生活—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情感升华”。 操作学习主张实践与思维的结合。行为即实践;认知即思维,二者是相互关联的,实践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操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堂中做实验,也不仅仅是为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探究而动手操作。它是为学生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以课题为主线,刺激学生为完成课题,进行自主学习课本相关知识、设计论证相关事实、合作探究相关实验、展示交流课题结果等活动,以“你已经知道的知识”、“你想知道的知识”、“你获得的知识”为课本知识学习思路,对相关主题活动进行实操。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实践与思维的结合”为理念指导,设计了各种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听觉”时,设计了“滴答、滴答、滴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三人为一组,一人将手表从贴在被测者耳朵的地方慢慢移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另一人测量手表与耳朵的距离,以此体验人的两只耳朵在听力上是否存在差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设计“快餐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操作活動,让学生用各种食物在小块牛皮纸上摩擦,再将牛皮纸晒干,让学生通过观察油斑了解食物中含脂肪的情况。学习“观察植物”一节时,设计 “叶片泄漏了植物的哪些秘密?” 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判断等方式,了解其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