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进化史

来源 :金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貔貅像虎豹一样威武,所以军队打着“貔” “貅”的旗號,象征着战无不胜;在清朝顺治年间,更有记载说大熊猫一到县城就抱着大门开始啃。大门不够啃,就去啃农民的犁、刀、斧头等等,大概大熊猫的另一个名字“食铁兽”就是这样得来的。
  明明是一种熊,名字的重点却是“猫”:明明是食肉目的猛兽,食物中99%却是竹子。这就是大熊猫。它们在动物园里赚足了人气和怜爱,很多人却忘记,它们真正的归属是在山间林下,活了上千万年,曾经凶猛无比,甚至有传说与黄帝争天下的蚩尤的坐骑就是大熊猫。
  熊猫非猫
  在距今约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大熊猫的足迹。当时的大熊猫是现在熊猫之先祖,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命名为“始熊猫”。始熊猫是由拟熊类动物演变而来的,外表如同肥胖的狐狸,以食肉为主,生活在云南元谋和禄丰地区的热带森林边缘。那里的气候炎热潮湿,也适合森林古猿、猩猩、巨猿和斑点鬣狗生活,始熊猫与它们一起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300万年前,始熊猫灭绝,但演化的旁支小种大熊猫出现在中国中南部地区,其体型只有现在大熊猫的一半大。有关专家从大熊猫小种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当时已经进化成兼食竹类的杂食动物。大约过了200万年,大熊猫小种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等地。
  小种大熊猫逐渐适应了亚热带竹林中的生活以后,体型开始逐渐增大,其种群在距今约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达到鼎盛。这时的大熊猫小种广泛分布于北京周口店到江南的广大地区,连越南、缅甸和泰国都发现过其化石。当时跟大熊猫小种一起生活的动物还有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在更新世中晚期,自然环境发生巨变,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特别是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剑齿虎、剑齿象全部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中国历史上的大熊猫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大熊猫的记载可以追溯到3000-4000年以前。不过各个时期关于大熊猫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据记载, 《书经》称貔, 《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古人留下的史料中,大熊猫是一种传奇色彩浓厚的动物。
  司马迁曾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3000多年前,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貔貅像虎豹一样威武,所以军队打着“貔” “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在清朝顺洽年间,更有记载说大熊猫一到县城就抱着大门开始啃。大门不够啃,就去啃农民的犁、刀、斧头等等,大概大熊猫的另一个名字“食铁兽”就是这样得来的。
  其实关于“食铁兽”的传闻并非夸张,1981年8月,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饲养场内,一只名叫莉莉的了岁雌性大熊猫就把盛饲料的马口铁盆子咬成碎块,一块一块地吞到肚里。
  到了近代,人们最初把大熊猫叫做“猫熊”或“大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由于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遂误认为“熊猫”,这个名称由此保留下来。
  熊猫的“国宝”进阶路
  熊猫是什么时候成为“国宝”的呢?其实这段历史并不长。由于古代的熊猫大多在山林野外,并且极习惯于躲藏,人们对熊猫也没有很多了解,熊猫真正被发现并引起关注还是在清同治年间。
  1862-1874年,居住在中国的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得知四川宝兴一带动物种类繁多,甚至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于是他从上海到达宝兴,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期间他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竹熊”的大熊猫的踪迹。通过当地猎人的帮助,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可是“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标本。
  大熊猫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从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迷并猎获这种珍奇的动物。其中包括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
  此后大熊猫以及西方探险家的猎捕行为在中国引起了关注,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到1988年,大熊猫被列为国家l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正式成为“国宝”。
  目前大熊猫的分布区已经相当狭小,包括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6个分布区域,栖息于海拔为1400米~3600米之间的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中,总面积为29500平方公里。
  现在熊猫在全中国总计有30个小种群,总000只左右。其中除四川卧龙外,每个种群不足50只,有的仅有10余只。
其他文献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佳句,至今为人诵读,朗朗上口;难兄难弟、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卿卿我我……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历尽传承,今天,仍被人们信手拈来。不过,关于它们的来源出处——《世说新语》未必众所周知。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一说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
期刊
“一个月前,我从敦煌研究院来到了故宫博物院,非常荣幸能够为两处中国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服务。同时,也非常欣慰,我們这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管理过程中始终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宣布退休,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成为新一代掌门人。从75岁的敦煌研究院进入94岁的故宫博物院,王旭东的一生似乎与文物有着说不清的缘分。  冥冥中注定与敦煌相遇
期刊
孔氏家祭是孔氏家族为纪念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及祖先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在孔子故里——中国曲阜举行,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源于自古以来祖先祭祀的文化传统,祭祀原汁原味地再现传统家祭程序和古典祭孔乐舞,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领悟古代祭祀的精髓所在。  孔氏家祭属民间祭祀活动,每年两次,分别在春季清明和秋季孔子诞辰曰,是孔氏家族敬仰先祖、团结族人、增强家族凝聚力的活动
期刊
考古界有个说法: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而淹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最完整、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古城遗址。  江南的6月,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细雨绵绵。“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恰逢淹城的汉服体验季,众多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在淹城遗址领略春秋古城的遗韵。三城三河,那些在河面上泛起的涟漪,那些静卧于河道中的独木舟,那些依然屹立不倒的城墙……  缘何重见天日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
期刊
暑假快到了,有什么打算吗?  我打算去江西的庐山看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是不是和庐山有关?  对,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正是被古人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的“三叠泉瀑布”。  那除了“三疊泉瀑布”,庐山还有什么有名的景点吗?  有啊,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的“仙人洞”也很有名。毛泽东的名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指的就是那里。另外,你知道道家“八仙”
期刊
美蛙鱼头是一道地地道道的精品川菜,主要食材是花鲢鱼头跟美蛙(美国牛蛙),美蛙入口肉质细嫩,鱼头又是整条鱼的精华,两者加在一起味道极其独特。  美蛙鱼头这道菜的历史并不长。1987年美蛙从美国引进,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青睐。人们试过将美蛙和鸡、鸭、排骨、肥肠、牛肉等搭配在一起煮,但由于鸡、鸭、排骨等煮熟后味道浓烈,破坏了美蛙原有的鲜味。经过多次尝试,厨师们将目标对准了花鲢鱼头。经过测试,高温烹
期刊
前不久,一位青年朋友在说起自己的职场生涯时,显得很纠结。他说,我进入职场还不到5个春秋,已经换了6份工作,但总感觉在哪个单位都不理想、都无法适应。  其实,像这位青年朋友的人生境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在进入职场后,无法适应环境,尤其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更是束手无策。所以,他们企图通过频繁跳槽来寻求改变。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让我一个寓言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飞行的途中偶遇一只鸽
期刊
贵州,一片神秘的土地,孕育着生命的蓬勃生机。  “多彩贵州”是近些年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品牌。秋天,贵州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有浅绿、浅黄、金黄、橘黄、桃红、深红:但到了春天,绿色则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而茶叶则是绿色贵州的珍宝。  茶树起源于低纬度的亚热带区域,中心区在云、贵、川相连的高原山地地带。而贵州恰好位于茶树起源的中心区域,是国内惟一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的区域。  贵州特定的地理环境,
期刊
中国有个成语叫“松茂柏悦”,松树繁茂,柏树喜悦,即为朋友的成功感到高兴。韩国与山东省的关系也可以用松柏来比喻。松树和柏树都是多年生针叶树,如果创造一个松树茂盛生长的环境,柏树自然也会繁茂,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我自去年就任韩国驻青岛总领事以来,与山东省官员展开了一系列密切的交流。在交流中,我发现很多人都会用韩国语说“我们不是外人”这句韩国俗语,让我真切感受到山东人真的把韩国当成
期刊
梁家沟村:一个小村庄的奋斗史  事实上,这座小村庄的发展史恰恰也是几代人“上下求索”的奋斗史,它如同一个缩影,让我们有机会瞥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去过革命圣地西柏坡的人,一定不会对“梁家沟村”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梁家沟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距离西柏坡纪念馆仅700米之遥,西柏坡高速公路延长线和207国道穿村而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这里的村民得以依托西柏坡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