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呼唤“孔雀归来”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青华乡山川秀美、树木葱郁、物产丰饶,美丽的澜沧江支流黑惠江在崇山峻岭间一路穿行。黑惠江畔的“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以保护绿孔雀为单一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二三十年前,这里曾经绿孔雀成群,翎毛遍地。2006年以后,这个曾经的绿孔雀的家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绿孔雀的身影。“大理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成立以来,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保护区又恢复了适合绿孔雀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热切盼望着孔雀再度归来。

打猎者化身守护人


  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000公顷,海拔1240米—2010.2米,隶属青华乡漾江、中窑、银厂、西窑4个村委会辖区内。位于保护区边缘的苗兴村是一个有着35户128人的苗族聚居村落,这里过去叫左家坟村,祖祖辈辈都有着狩猎的传统风俗。49岁的专职管护员罗文家就出生在这里,他自幼就喜欢跟着父亲进山打猎。
  “二三十年前我也打过黑锦长尾雉,10年前国家出台不准私藏枪支的政策后,我就把猎枪上交了,弓弩也挂起来了,不再打猎了。”罗文家说。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增强,罗文家主动放弃弓弩,成为了一名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员。2018年,罗文家带领全村村民把养在家里的环颈雉、画眉、白腹锦鸡等多种鸟类的“油子”全都放生了,投奔到青华省级绿孔雀保护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成为一名专职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工资。
  谈到打猎的收入时,罗文家说:“十天打猎九天空,一天打到背不动。”打猎的收入并不固定,放下弓弩开始种植养畜业后,他家里收入一年四五万,加上管护员的工资,一年可以挣7万多。“成为管护员后,有了固定的收入。如今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大学毕业、一个高中毕业,日子比从前好过多了!”
  看到罗文家两只手掌的掌心黑漆漆的,就知道他下班后就回去敲核桃了。当地人都说,手越黑越有钱。他家的核桃每年可收成一吨左右,还种了水晶豌豆、包谷、苦荞、大麦、燕麦等,养了猪和鸡,生活充实而快乐。
  在管护局的大力宣传下,保护区内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知道要保护野生动物。在众人的努力下,青华乡成为一个生态环境好、人民富足的小乡镇。

红外线影像记录动物活动踪迹


  保护区内布设了5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利用野生动物活动时触发红外相机拍摄照片、视频的原理,定期回收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确定野生动物物种及种群数量。根据不同海拔梯度和生境,保护区建立了15条野生动物固定监测样线,通过样线观察野生动物实体和活动痕迹、聆听鸟类鸣声等方式观察记录野生动物。
  “我们根据地势来判断一片地区是鸟类经常出没还是兽类经常出没,兽类一般会走宽阔的地方。红外相机摆放位置的高度,一般与动物的肩部一样高。布设好相机后,红灯一闪就离开。我们现在走过的这条路,是兽类必经的径道,一个月可拍摄到三四十种小动物。这台相机是10多天前刚换的新卡,我们每个月会把储存卡取回去导一次影像。”保护区科研所所长杨家伟介绍说。
  按照保护区的统一安排,每名巡护人员每月巡山18—25天,每人固定走一条监测样线,每天巡山2小时以上,并将发现的动物粪便、羽毛、足迹拍照上传到监测系统。每周一至周五,7名巡护员同时巡护,避免重复调查。每名巡护员每个月走8次样线,科研监测员每月月底对56次巡护中记录到的野生动物资料进行一次整理汇总。
  “我们在整个保护区内都设置了红外相机,这种相机可以防水、拍视频、拍照片,一般可以拍摄一分钟的视频,但我们一般都取用30秒视频,每个相机上都有编号,拍摄的照片、视频上也显示有时间。管护人员每天都要来巡山,查看相机内是否拍到野生动物。”作妈村管护站科研监测员李兴权说。
  “我们还会根据动物的粪便、季节性来区分动物活动范围,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位置,小地名叫作‘下荒地’。布设在这里的是13号红外相机,黑颈长尾雉常常在这个区域出现。因为这个地方它的天敌少,又是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林,地上的昆虫和果子都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保护区内的作妈村巡护队队长黎荣程说,如果他们巡山时遇见陌生的鸟类,当场打电话向科研监测员描述鸟怎么叫的、长什么样,科研监测员会立马拿着相机赶过来拍摄。
  2019年的四五月间,村民发现了正在孵化的9枚黑颈长尾雉鸟蛋。管护站科研监测员在鸟巢附近搭棚子隐藏起来,观察鸟蛋的孵化过程。
  “两台红外线照相机夜间拍摄,我俩则利用老鸟离巢觅食的时间用摄像机拍摄。一天上午,老鸟离巢觅食后,我们听见鸟巢上方的岩壁上有响动,细观察,发现一条正在伺机偷食鸟蛋的蛇。第二天,我們带来了捕蛇工具,趁老鸟离巢时把蛇从岩壁上夹了下来。我们一直盯守了近20天,一直到孵化出6只小黑颈长尾雉,被老鸟带着飞走了。” 李兴权说。

这里曾经满山见到绿孔雀


  “十冬腊月,村民种在地里的豌豆成熟时,绿孔雀就成群结队地来偷食。一只绿孔雀在田边放哨,一群绿孔雀在地里偷食。一旦发现有人过来,放哨的绿孔雀一声鸣叫,一群绿孔雀应声而起,顺着山坡滑翔而下。待来人走开后,绿孔雀又慢慢地走上坡来。”黎荣程今年50岁了,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总是能见到成群结队的绿孔雀。
  “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每天在山上放牛放羊,走到黄家坟附近(保护区核心区),常常见到大孔雀领着小孔雀,悠然自得地走在林间小道上。有时候天不亮出门,绿孔雀黑压压的一大群挡在路上,天亮明了才慢慢地走开。”黎荣程说。
  在保护区老百姓的印象中,绿孔雀体积大,进食多,以茅草筑成长形的巢穴,晚上蹲在大树上过夜。二三十年前,成群的绿孔雀在村前屋后频繁出没,总是能在山坡上捡到绿孔雀的长翎毛,家家户户都插着孔雀翎毛做装饰。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绿孔雀食物短缺,生存环境受到破坏。2006年以后,已经没有再见到绿孔雀的踪影。
  作妈村管护站站长字红军说,这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他们在巡护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过去没有见过的新物种。有一天的雨后,他骑着摩托下漾江,在路边看到了一只已绝迹多年的红螺疣螈,一个急刹车停下来,差点儿被紧跟在身后的同事追尾。他们用袋子把那只红螺疣螈装起来,带到水边,又在水草中翻出来了两只,非常激动。“我们一直做培训,认识各种野生动物,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条例、新的森林保护法等,像常见的动物我们基本上看到了就可以认出来是什么动物,鸟类听声音就知道是什么鸟了。”
  自2016年管护局成立以来,保护区从未发生森林火灾。在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人类活动方面,自2016年建立基准数据库至今,无新增人类活动点。截至2020年8月,管护局共监测到鸟类159种、兽类1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林麝、黑颈长尾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白腹锦鸡、白鹇、红隼、灰头鹦鹉、绯胸鹦鹉等)。2020年发现新记录物种2个。
  1996年,由大理州环境科学研究所、巍山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联合邀请有关专家对保护区进行了考察,当时记录到绿孔雀有20多只;2000年,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在保护区内一个叫段家的地方拍摄到了绿孔雀成群到农地觅食的影像资料。
  近年来,相关部门分别于2010年、2016年、2018年,先后通过访问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样线调查法、繁殖期绿孔雀鸣声录音回放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对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绿孔雀种群和栖息地情况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后虽未发现绿孔雀及其活动痕迹,但栖息地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仍然具备绿孔雀生存繁衍的适宜生境。
  “保护区森林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原生树种和次生林,非常适合雉类生长。保护区已经恢复到绿孔雀理想的生存环境,我们热切地盼望着孔雀归来!”巍山青华绿孔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管护人员深情呼唤。
其他文献
天边最后一抹晚霞越来越淡,天色渐渐暗沉下来。洱海生态廊道蜿蜒曲折的透水沥青道路两侧,一盏盏暖黄色的地灯投向路面,与排列在草地上的半月形生态灯交相辉映,灿若星河。一声、两声……虫鸣蛙唱声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与三三两两或骑行、或漫步的人群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琴瑟和鸣的美丽画卷。  洱海生态廊道全称为“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五大工程: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
3718种,这是云南省境内1992年至2020年累计发现新种的数量,其中新物种2519种,新记录种1199种。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接中南半岛,是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备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会地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
走进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仁和坪镇大栗树村张辅华家,远处,山野间融融绿意;身边,一群群蜜蜂嗡嗡相随。“自从养了蜂,树不砍了,农药也不打了,现在一年就回本还赚了5万多元。”张辅华的脸上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悅。  这里地处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武陵山区,地势险要、层峦叠嶂,交通较为落后,曾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但另一方面,五峰县却坐拥81%的森林覆盖率、生物物种之多接近全欧洲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东南亚是全球热带雨林三大核心分布区之一,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特有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融合了印度、喜马拉雅、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南方等生物区系成分,成为研究生物多样性起源、维持和变化的一个关键区域。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外来生物入侵、狩猎和非法贸易等因素,使得东南亚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过,当人类来到城市,而在这里早就居住着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其他物种,当人们开始关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空间里,那些与自己共享同一片土地、水源、空气的其他物种,会与自然建立起更深厚的联系。成都熊猫谷景区内,小熊猫呈放养状态。  联合国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70%的人口居住于城市中。在相当长的时间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虽然“蝴蝶效应”并非一个生态学理论,但是作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生态学意义。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近年来气候变化、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因素令亚马孙雨林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这也让全球生态系统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
夏秋之交,洱海海西生态廊道沿线,星星点点的海菜花在湖面成片开放。市民和游客纷纷将拍摄到的海菜花图片发送到朋友圈,成为大家争相转发的“爆款”美图。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孔海南与团队成员在洱海调研。  海菜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濒危水生植物,对水质污染很敏感,一旦水质受到污染就不能生长,花期通常在5—10月之间,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一线水质好的自然湖泊里,它还能吸附泥沙及水中的氮、
近日,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团队对外宣布,发现采自苍山的甲虫“活化石”大卫两栖甲,以及“大理蝎蛉”“南诏蝎蛉”两个蝎蛉新种。  启动于2020年7月的“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由大理州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项资助,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负责执行,是继1981年中英和1984年中美苍山植物联合科考以来,针对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