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那么,何为“创新”呢?创新,是“无中生有”,是“破旧立新”,是“标新立异”,是“独辟蹊径”。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地理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而创新地理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无论从智力经验,还是知识的积累,都存在着不足,他们的思想不会受到许多限制,这是中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可贵之处,实施创新地理教学有利于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利用创新型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创新地理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最新体现,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创新地理教学的任务再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仅仅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的再现型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因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所需的“空气”、“阳光”、“水分”。教师只有创造一个适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外在条件,加上学生自身的内因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地理教师,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在受到老师的赏识激励时,会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情,就容易引发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课,愿意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激励的情境,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
二、贴近生活识“地”析“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而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班学生都沉浸在悲痛中,对这“天灾”的发生无所适从。这时,我利用地理课的机会给学生讲授了《六大板块的运动》和地震发生时的避震知识。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生活中学习地理的必要性。
三、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
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学生敢于、勇于、乐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他们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教师教学的创新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榜样
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特别是教师对地理问题、地理现象的分析、归纳、综合的创新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所需的“水分”。如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将各种应用辅助教学软件等,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为解决地理问题提供新的方式、方法。地理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图像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优势,课堂上若能充分利用电脑、录像、挂图、幻灯、投影这些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图像情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想学”进入“爱学”阶段。
五、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内外两个层面。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二是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边听边质疑,而非机械地听,要探究,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中强调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参观访问、建立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事物与其自身的相关性,从而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感知中得到理性的提高。比如赤脚试一下河水与岸边沙子的温度,从亲身体会中得出相同太阳辐射下,水体与陆地增温的差异,从而对季风的成因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过去僵死的、陈旧的、毫无生气的,甚至令人厌烦的课堂变为充满生机活力的、有趣味性的、师生互动互学的,令人留念的地方,也把教师从固定的教学摸式、枯燥的说教中解放出来,给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着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并用好地图。
面对这样一群生气蓬勃,并肩负开创未来伟业的一代人,地理教师不但要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的思想,主动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的地理教育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有一种直面失败、总结教训、继续探索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无论从智力经验,还是知识的积累,都存在着不足,他们的思想不会受到许多限制,这是中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可贵之处,实施创新地理教学有利于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所以利用创新型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创新地理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最新体现,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创新地理教学的任务再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仅仅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的再现型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创立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因为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所需的“空气”、“阳光”、“水分”。教师只有创造一个适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外在条件,加上学生自身的内因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作为地理教师,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学生在受到老师的赏识激励时,会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情,就容易引发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课,愿意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激励的情境,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
二、贴近生活识“地”析“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而在好奇心驱动下的探索可以转化为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贴近生活识“地”析“理”。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班学生都沉浸在悲痛中,对这“天灾”的发生无所适从。这时,我利用地理课的机会给学生讲授了《六大板块的运动》和地震发生时的避震知识。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生活中学习地理的必要性。
三、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
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学生敢于、勇于、乐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他们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教师教学的创新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榜样
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特别是教师对地理问题、地理现象的分析、归纳、综合的创新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所需的“水分”。如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将各种应用辅助教学软件等,熟练运用于教学之中,为解决地理问题提供新的方式、方法。地理课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图像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多的优势,课堂上若能充分利用电脑、录像、挂图、幻灯、投影这些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手段,创设图像情景,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调动,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想学”进入“爱学”阶段。
五、新课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内外两个层面。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二是提升学习品质和精神,边听边质疑,而非机械地听,要探究,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中强调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有助于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参观访问、建立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事物与其自身的相关性,从而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感知中得到理性的提高。比如赤脚试一下河水与岸边沙子的温度,从亲身体会中得出相同太阳辐射下,水体与陆地增温的差异,从而对季风的成因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课程改革实验,过去僵死的、陈旧的、毫无生气的,甚至令人厌烦的课堂变为充满生机活力的、有趣味性的、师生互动互学的,令人留念的地方,也把教师从固定的教学摸式、枯燥的说教中解放出来,给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探寻主动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是事半功倍的前提。地理作为科学的一门,学法上与其他学科有着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等。同时还有它独到的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地图。有人说:“学地理就是学地图”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学法来充分接触地图,学好并用好地图。
面对这样一群生气蓬勃,并肩负开创未来伟业的一代人,地理教师不但要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的思想,主动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的地理教育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要有一种直面失败、总结教训、继续探索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