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泰安刘振海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二)
五、超前阅读
(二) 整体掌握
整体掌握指的是:1. 面向全体学生。2. 将英语的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五技能(听、说、读、写、译)与情境应用作为一个整体教、学、练、用。3. 在学习对话课和课文时,破除分割式串讲法,采用简笔画(挂图、表格或多媒体等)带词语要点提示法,将抽象繁杂的内容变为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连环画或看图作文,经过教师的科学点拨、引导,让学生将对话背熟后,进入角色地表演;将课文熟练复述,再进行课文的演讲、讨论等,突出任务型教学。
一、对话课
1. 听:采用“心记法(即让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听准中心),让学生听一遍对话录音,记住三件事:A. 什么人在对话? B. 在什么场所对话? C. 谈话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2. 问:就上述3个问题进行提问。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学生互相问答。
3. 读:可朗读或默读。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或同桌对读。借学生读对话的机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能联贯表达对话内容的简笔画来,并注上关键词,以帮助学生记忆上口。当然也可以采用图片、挂图、投影器或多媒体等。
4. 解疑:对话中没有多少要讲的内容。新学词语和语法条目也不要作过多的讲解、举例。可留在强化训练阶段中进行。解疑时间大体控制在2分钟左右,主要是扫除语句障碍。
5. 导背诵、导表演:(以下环节适用于较长文段,文段较短的要全文背诵,针对学情灵活操作)
A. 让学生合上书,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重点词语(或挂图、投影器、多媒体等),教师将对话的主要内容概述一下,形成一个整体情境,再由教师进入角色地示范表演对话1-2遍,让学生听准、记熟。
B. 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让全班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对话1-2遍。
C. 教师用教杆指点引导,让学生看着图文熟背对话,直到上口为止。
D. 根据教材上出现的对话人物,让同桌或前后桌展开对话,记不住的地方看一下图和文或相互提示一下,实在想不起来的句子可掀开书看一下。
E. 教师依照对话的角色,让学生在座位上对话。
F. 采用抢答式找2-3组学生到黑板前入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G. 让全班学生集体大声背诵对话1-2遍(照顾中差生)。
6. 再创情景的模拟对话表演:让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为一组,运用本对话中所学新词语及主要套语,编写出更换场所或再创情景的模拟对话,并在座位上进行对话表演。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让2-3组学生到黑板前口头进行对话表演。
7. 布置作业:复习课文中已超前学过的词汇,预习课文一遍,将疑难划出。
二、课文课
1. 听:即采用“心记法”让学生收听一遍课文的录音。让学生听准 ① 课文的主要线索或层次是什么? ②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③ 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意图是什么?
2. 问:采用抢答式,就上述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3. 读:教师领读(适用于低年级学生或差班学生),学生自读课文1-2遍(低年级学生1-2遍,高中学生一遍,课文过长的也可采取预习或将听读同时进行)。教师借学生读课文的机会,依照课文的线索或层次,在黑板上画出几幅能连贯表达课文内涵的简笔画,并在每幅画下注出能串连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这就成了一目了然的连环画了(也可用挂图、表格、投影器或多媒体等),极易整体熟练掌握课文。
4. 解疑:破除对课文的分割式串讲法及逐句翻译法,只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语疑难扼要解释,扫除语句障碍,对于课文中的大量新学词语和语法项目放在强化训练中归纳、简介、训练,以保证充足的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掌握时间。该环节控制在2分钟左右。
5. 导复述,导背诵:这个环节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包容性,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依照学情可长可短,可多可少,但对于较短的课文应全文背诵,对于较长的应尽力达到1/2的量进行复述或背诵。较难较长的课文,普通班,差班,也可以在第一节课先处理听、读、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分析,第二节课导复述,演讲及课文浓缩等。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运用所画简笔画(图表等)及词语要点提示,恰当点拨引导,利用20分钟左右时间,优生可熟练背诵、复述;差生也能简要复述,熟记课文主要内容和新学词语。这主要是将抽象繁杂的内容变成了形象直观的看图口头作文了,并依照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采取反复循环刺激,反复渗透,大大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语句要点特别是新学词语的高度复现率。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但要依学情灵活掌握):
A. 让学生合上书,教师用教杆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语句要点提示从头到尾将课文内容复述两遍,让学生用心听准、记熟。
B. 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大声,学生小声跟随教师复述课文。
C. 用上述方法教师小声,学生大声复述课文2-3遍。
D. 教师不出声,让学生大声看着图文复述课文。
E. 让学生看着图文自由复述课文。
F. 采用抢答式,找几位学生在座位上复述课文,每生只复述一幅图。
G. 采用抢答式,找一名优秀生在座位上看着图(文字可擦掉)从头至尾将课文复述完。
H. 采用抢答式,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面面对全体学生不看图和文字提示,将课文从头至尾复述完。
I. 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让全班学生一起大声将课文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至此,全班学生可熟练掌握课文,优生可背诵,个别记不住的,课下看看书也就记熟了。
6. 让学生以课文为话题,借用新学词语展开随心所欲的演讲、表演、搞新闻发布会等,将课堂语言转到真实情境的言语交际中运用。充分体现任务型教学。 7. 浓缩课文:教师用9-10个句子(初中可少些),包容本课所学新的词语要点,将课文内容浓缩成汉语(用投影仪或小黑板等),采用抢答式,让学生诸句译出。待集体矫正后,让学生背熟,作为本课的复习提纲。
8. 布置作业:改写或扩写课文。
(三) 强化训练
1. 检查学生课文的背诵、复述情况以及课文的改写情况。
2. 用投影仪等整体呈现本单元所要强化训练的新学的要点词语或语法项目。
3. 采取个个击破的方式,诸条简介和引导归纳、训练这些词语或语法现象。
1) 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出该词条或语法例句并注明汉义。2) 采用抢答式让学生背出该词语或语法项目在课文中出现的原句。3) 框架式训练:运用汉译英的方式让学生口头译出含有该词语或语法现象的2-3个句子。4) 多向交流:突出任务型教学,让学生运用新学语法、词语去做事情,去演讲等:
① 运用该词语或语法现象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
②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造句或互相用该词语或语法现象问答,对话。
5) 注释。即对该词条或语法的一些归纳、讲解等。
6) 将本单元所练的词语包容在一篇小短文里挖空,让学生做短文填空训练,以检测和训练学生对新学词语语法的运用能力,并熟背该短文。
7) 布置作业:扩写课文的某一部分。
(四) 习题精做
所谓习题精做指的是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量太大,再加上基础训练和各式各样的习题,学生的作业量太大,师生疲于奔命。为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将学生从题海之战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针对学情、教材、大纲和教材的重点从题海中精选出哪些是必做题?哪些题在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中已经做过了,可以不做。还要针对学生的缺漏点,采取以汉译英口头训练为主进行巩固和补偿性的训练,突出抓好因材施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重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在练习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教师一定要少讲、精讲。
(五) 学一带四
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目的和归宿。“学一带四”课是与教材同步的限时阅读训练课。即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自己完成四篇同步短文阅读训练,“学一带四”不是一成不变的,开始时可“学一带二”、“带三”,程度提高后也可“带五”、“带六”,要依本班的学情而定。训练时,教师要运用图示结构理论大胆放给学生自己读,自己做题,自己查阅资料,教师不能串讲,只交待阅读任务和解题技巧,控制时间,计算读速,矫正答案,帮助学生解除疑难。阅读时可让学生四篇文章一气做完,留出四五分钟由教师矫正答案、解除疑难,指导技巧。也可四篇文章划定时间,逐篇处理。所选短文最好应是英美人的原著原作,生词量不超过2%,与所学教材相近,难度略高于教材,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学生读时既不能朗读,也不能默读,而是采用扫瞄式的视读法。学生读时身要正,不用手指,不回视,遇到疑难,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可展开讨论。
(六) 课外阅读
课文的精读,课上“学一带四”的限时阅读和超前集中识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真正学好外语,单*课上时间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将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放在课外的大环境、大社会、大视野中去阅读、重现、体会和运用,才能熟练掌握。这也是学习外语的归宿。要让学生坚持每天读500-600词汇的同步趣味性短文,从初一坚持到高三读下来,仅课外阅读量就可达到90多万字,再加上教材,即“学一带四”的阅读量,因此学好一门外语的目标就可以达到。
2. 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并学会用英文写出心得体会。教师每周或每学期要总结表彰优秀,也可组织阅读竞赛。
3. 开展英语听力、口语角活动及英语节目表演文段、词汇演唱、广播,书法竞赛等。教师可到现场指导。
“24字”模式也可以用于复习课。进行期末、学年或毕业复习时可注重前四个环节(即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的灵活运用。
(未完待续)
五、超前阅读
(二) 整体掌握
整体掌握指的是:1. 面向全体学生。2. 将英语的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句型)、五技能(听、说、读、写、译)与情境应用作为一个整体教、学、练、用。3. 在学习对话课和课文时,破除分割式串讲法,采用简笔画(挂图、表格或多媒体等)带词语要点提示法,将抽象繁杂的内容变为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的连环画或看图作文,经过教师的科学点拨、引导,让学生将对话背熟后,进入角色地表演;将课文熟练复述,再进行课文的演讲、讨论等,突出任务型教学。
一、对话课
1. 听:采用“心记法(即让学生高度集中精力听准中心),让学生听一遍对话录音,记住三件事:A. 什么人在对话? B. 在什么场所对话? C. 谈话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2. 问:就上述3个问题进行提问。可以教师问学生,也可学生互相问答。
3. 读:可朗读或默读。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或同桌对读。借学生读对话的机会,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能联贯表达对话内容的简笔画来,并注上关键词,以帮助学生记忆上口。当然也可以采用图片、挂图、投影器或多媒体等。
4. 解疑:对话中没有多少要讲的内容。新学词语和语法条目也不要作过多的讲解、举例。可留在强化训练阶段中进行。解疑时间大体控制在2分钟左右,主要是扫除语句障碍。
5. 导背诵、导表演:(以下环节适用于较长文段,文段较短的要全文背诵,针对学情灵活操作)
A. 让学生合上书,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重点词语(或挂图、投影器、多媒体等),教师将对话的主要内容概述一下,形成一个整体情境,再由教师进入角色地示范表演对话1-2遍,让学生听准、记熟。
B. 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让全班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对话1-2遍。
C. 教师用教杆指点引导,让学生看着图文熟背对话,直到上口为止。
D. 根据教材上出现的对话人物,让同桌或前后桌展开对话,记不住的地方看一下图和文或相互提示一下,实在想不起来的句子可掀开书看一下。
E. 教师依照对话的角色,让学生在座位上对话。
F. 采用抢答式找2-3组学生到黑板前入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G. 让全班学生集体大声背诵对话1-2遍(照顾中差生)。
6. 再创情景的模拟对话表演:让学生以同桌或前后桌为一组,运用本对话中所学新词语及主要套语,编写出更换场所或再创情景的模拟对话,并在座位上进行对话表演。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让2-3组学生到黑板前口头进行对话表演。
7. 布置作业:复习课文中已超前学过的词汇,预习课文一遍,将疑难划出。
二、课文课
1. 听:即采用“心记法”让学生收听一遍课文的录音。让学生听准 ① 课文的主要线索或层次是什么? ②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③ 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意图是什么?
2. 问:采用抢答式,就上述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
3. 读:教师领读(适用于低年级学生或差班学生),学生自读课文1-2遍(低年级学生1-2遍,高中学生一遍,课文过长的也可采取预习或将听读同时进行)。教师借学生读课文的机会,依照课文的线索或层次,在黑板上画出几幅能连贯表达课文内涵的简笔画,并在每幅画下注出能串连课文内容的关键词。这就成了一目了然的连环画了(也可用挂图、表格、投影器或多媒体等),极易整体熟练掌握课文。
4. 解疑:破除对课文的分割式串讲法及逐句翻译法,只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和词语疑难扼要解释,扫除语句障碍,对于课文中的大量新学词语和语法项目放在强化训练中归纳、简介、训练,以保证充足的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掌握时间。该环节控制在2分钟左右。
5. 导复述,导背诵:这个环节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包容性,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依照学情可长可短,可多可少,但对于较短的课文应全文背诵,对于较长的应尽力达到1/2的量进行复述或背诵。较难较长的课文,普通班,差班,也可以在第一节课先处理听、读、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分析,第二节课导复述,演讲及课文浓缩等。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运用所画简笔画(图表等)及词语要点提示,恰当点拨引导,利用20分钟左右时间,优生可熟练背诵、复述;差生也能简要复述,熟记课文主要内容和新学词语。这主要是将抽象繁杂的内容变成了形象直观的看图口头作文了,并依照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采取反复循环刺激,反复渗透,大大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语句要点特别是新学词语的高度复现率。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但要依学情灵活掌握):
A. 让学生合上书,教师用教杆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和语句要点提示从头到尾将课文内容复述两遍,让学生用心听准、记熟。
B. 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大声,学生小声跟随教师复述课文。
C. 用上述方法教师小声,学生大声复述课文2-3遍。
D. 教师不出声,让学生大声看着图文复述课文。
E. 让学生看着图文自由复述课文。
F. 采用抢答式,找几位学生在座位上复述课文,每生只复述一幅图。
G. 采用抢答式,找一名优秀生在座位上看着图(文字可擦掉)从头至尾将课文复述完。
H. 采用抢答式,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面面对全体学生不看图和文字提示,将课文从头至尾复述完。
I. 教师用教杆指着图和文让全班学生一起大声将课文从头到尾复述一遍。至此,全班学生可熟练掌握课文,优生可背诵,个别记不住的,课下看看书也就记熟了。
6. 让学生以课文为话题,借用新学词语展开随心所欲的演讲、表演、搞新闻发布会等,将课堂语言转到真实情境的言语交际中运用。充分体现任务型教学。 7. 浓缩课文:教师用9-10个句子(初中可少些),包容本课所学新的词语要点,将课文内容浓缩成汉语(用投影仪或小黑板等),采用抢答式,让学生诸句译出。待集体矫正后,让学生背熟,作为本课的复习提纲。
8. 布置作业:改写或扩写课文。
(三) 强化训练
1. 检查学生课文的背诵、复述情况以及课文的改写情况。
2. 用投影仪等整体呈现本单元所要强化训练的新学的要点词语或语法项目。
3. 采取个个击破的方式,诸条简介和引导归纳、训练这些词语或语法现象。
1) 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展示出该词条或语法例句并注明汉义。2) 采用抢答式让学生背出该词语或语法项目在课文中出现的原句。3) 框架式训练:运用汉译英的方式让学生口头译出含有该词语或语法现象的2-3个句子。4) 多向交流:突出任务型教学,让学生运用新学语法、词语去做事情,去演讲等:
① 运用该词语或语法现象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
②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造句或互相用该词语或语法现象问答,对话。
5) 注释。即对该词条或语法的一些归纳、讲解等。
6) 将本单元所练的词语包容在一篇小短文里挖空,让学生做短文填空训练,以检测和训练学生对新学词语语法的运用能力,并熟背该短文。
7) 布置作业:扩写课文的某一部分。
(四) 习题精做
所谓习题精做指的是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现行教材的课后练习量太大,再加上基础训练和各式各样的习题,学生的作业量太大,师生疲于奔命。为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将学生从题海之战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针对学情、教材、大纲和教材的重点从题海中精选出哪些是必做题?哪些题在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中已经做过了,可以不做。还要针对学生的缺漏点,采取以汉译英口头训练为主进行巩固和补偿性的训练,突出抓好因材施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重练习的质量和效果。在练习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主,教师一定要少讲、精讲。
(五) 学一带四
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目的和归宿。“学一带四”课是与教材同步的限时阅读训练课。即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自己完成四篇同步短文阅读训练,“学一带四”不是一成不变的,开始时可“学一带二”、“带三”,程度提高后也可“带五”、“带六”,要依本班的学情而定。训练时,教师要运用图示结构理论大胆放给学生自己读,自己做题,自己查阅资料,教师不能串讲,只交待阅读任务和解题技巧,控制时间,计算读速,矫正答案,帮助学生解除疑难。阅读时可让学生四篇文章一气做完,留出四五分钟由教师矫正答案、解除疑难,指导技巧。也可四篇文章划定时间,逐篇处理。所选短文最好应是英美人的原著原作,生词量不超过2%,与所学教材相近,难度略高于教材,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学生读时既不能朗读,也不能默读,而是采用扫瞄式的视读法。学生读时身要正,不用手指,不回视,遇到疑难,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可展开讨论。
(六) 课外阅读
课文的精读,课上“学一带四”的限时阅读和超前集中识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真正学好外语,单*课上时间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将学过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放在课外的大环境、大社会、大视野中去阅读、重现、体会和运用,才能熟练掌握。这也是学习外语的归宿。要让学生坚持每天读500-600词汇的同步趣味性短文,从初一坚持到高三读下来,仅课外阅读量就可达到90多万字,再加上教材,即“学一带四”的阅读量,因此学好一门外语的目标就可以达到。
2. 引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读书笔记,并学会用英文写出心得体会。教师每周或每学期要总结表彰优秀,也可组织阅读竞赛。
3. 开展英语听力、口语角活动及英语节目表演文段、词汇演唱、广播,书法竞赛等。教师可到现场指导。
“24字”模式也可以用于复习课。进行期末、学年或毕业复习时可注重前四个环节(即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的灵活运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