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无极县剪纸艺术大师牛士民积极传承民间艺术,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的剪纸艺术从无极逐步走向全国,走向海外,受到广泛赞誉。
无极剪纸艺术由来已久,早在古代,全县就有剪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习俗。无极剪纸艺术构思新奇,取材广泛,世间百态无所不取无所不剪。过年时剪《富贵有余》、《鲤鱼莲子》、《吉祥如意》表示连年有余、新春快乐;正月十一是旧时的老鼠节,在这一天要剪《老鼠娶媳妇》、《猫捉老鼠》,表达全民灭鼠、节粮归仓之意;正月十五要剪《金猴闹春》、《舞龙图》;二月二要剪《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等。片片剪纸,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牛士民是无极县西南王村人,他姥姥是一位很有名的剪纸艺人。牛士民在很小的时候到姥姥家去,时常被满屋子墙壁上的剪纸吸引。当时,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张1米见方的“猛虎”剪纸,那大老虎的形象在他姥姥的剪刀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也就是从那时起,牛士民开始了自己的剪纸生涯,并专门去他姨家学剪纸。
牛士民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但一直没有中止对剪纸艺术的追求与探索。
2006年秋,有一天,牛士民看到柿子树上落下的一片叶子被虫子咬了一个洞,于是他突发奇想,开始了对叶剪的尝试。搞叶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叶子干了就特别脆,根本没法剪。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后来对叶子进行化学处理后,叶子变软些就比较好剪了。叶子是天然材料,剪出的昆虫,给人一种“天艺合一”的感觉。此后,他还陆续开发了皮剪、革剪、布剪和羽毛剪等十多个品种。
牛士民的作品线条流畅,活灵活现,功力独到。进入展室,你会被其间的艺术氛围包裹得严严实实:桌子上摆的、墙上挂的全是各式各样的剪纸。看那在火红的纸上剪出来的“嫦娥奔月”、“红楼十二钗”,形神俱备、呼之欲出;在树叶上剪出的蝗虫、公鸡、老虎等动物更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这年,无极剪纸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士民受到极大鼓舞,在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下,他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民间艺术博览会。 他高超的剪纸技艺,得到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为此,县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民间艺人”光荣称号,2007年他还被省文联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2008年6月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极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光荣称号。
令牛士民难忘的是他的“澳门之行”,那是由河北省文化厅与澳门特区文化局合作推出的一项活动。2007年2月5日,牛世民与武强年画大师康英勤等民间艺术家启程前往澳门,在那里待了14天,连春节都是在澳门过的。牛士民的澳门之行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展示无极剪纸的独特魅力,二是在周六、周日两天给国际友人讲课并亲手教他们制作剪纸。
他带去了自己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唐伯虎山水四条幅”、“京剧脸谱”、“睡观音”等。 他的作品深受澳门各界人士的青睐。
出行前,他听省文化厅的同志说澳门同胞想要一批“小老鼠”为题材的剪纸,便和妻子一起动手,用20多天时间赶制出了《老鼠娶媳妇》、《老鼠偷大米》、《老鼠偷鸡蛋》等 2700幅以小老鼠为内容的剪纸作品,无偿赠送。这些剪纸内容丰富,表现生动,很受澳门市民喜爱。在澳门,他的20多幅作品被美国、菲律宾、加拿大等外国友人收藏。
在澳门,牛士民成了当地媒体报道的热点,《澳门日报》《澳门每日邮报》、澳门电视台、澳亚卫视等都专门派出记者,对他的活动连续进行报道。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澳门电视台、澳亚卫视为牛士民拍了专题片,作为珍贵资料由澳门文化局永久收藏。
汶川大地震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牛士民参加了《河北青年报》组织的义卖捐助活动,把多幅叶剪的拍卖费捐献给汶川儿童。
2008年夏,牛士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制作成了一幅长20米、宽1米的大型剪纸作品,上面剪出的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20个古遗址:以保定古莲池开头,依次是长城青山岭段、赵州桥、邯郸丛台、正定隆兴寺等。这幅剪纸是牛士民迄今制作的最大一幅作品,观者无不叹为观止。现在,这幅作品已被中国数字图书馆作为珍品收藏。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牛士民受邀参加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在河北“祥云小屋”内,牛士民选送的一幅幅细腻传神的作品,醉倒了广大游客,他的展台前每天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尤其是他现场在树叶上剪出十二生肖作品,更是让游客们大饱眼福,拍手称奇。
2009年,牛士民应“中国老年远程教育幸福养老大课堂”邀请为全国老年人讲授剪纸知识,被聘为专家团专家。他的事迹被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门报道,受到全国上百家网站的追捧,因此,他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声名远扬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2010年,在河北文化厅的组织下,牛士民作为中国剪纸界的代表荣幸地参加了加拿大郁金香文化节并获奖。他的叶剪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各国使节对此惊羡不已, 加拿大电视台和多家媒体予以报道。2011年,牛士民又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之星。
现在,牛士民觉得自己肩头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发扬光大无极剪纸,他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唐山滦州古城、北京怀柔世界手工村都设立了展销点,产品供不应求。他还花心思培养了80余名剪纸能手,这其中还有十多名残疾人。
继承传统文化,多出高档作品,让无极剪纸更广泛地走向海外,扮靓世界是牛士民的新追求。
无极剪纸艺术由来已久,早在古代,全县就有剪灯花、挂彩纸、剪年福(符)、贴窗花的习俗。无极剪纸艺术构思新奇,取材广泛,世间百态无所不取无所不剪。过年时剪《富贵有余》、《鲤鱼莲子》、《吉祥如意》表示连年有余、新春快乐;正月十一是旧时的老鼠节,在这一天要剪《老鼠娶媳妇》、《猫捉老鼠》,表达全民灭鼠、节粮归仓之意;正月十五要剪《金猴闹春》、《舞龙图》;二月二要剪《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等。片片剪纸,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牛士民是无极县西南王村人,他姥姥是一位很有名的剪纸艺人。牛士民在很小的时候到姥姥家去,时常被满屋子墙壁上的剪纸吸引。当时,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张1米见方的“猛虎”剪纸,那大老虎的形象在他姥姥的剪刀下,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也就是从那时起,牛士民开始了自己的剪纸生涯,并专门去他姨家学剪纸。
牛士民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但一直没有中止对剪纸艺术的追求与探索。
2006年秋,有一天,牛士民看到柿子树上落下的一片叶子被虫子咬了一个洞,于是他突发奇想,开始了对叶剪的尝试。搞叶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叶子干了就特别脆,根本没法剪。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尝试了很多方法,后来对叶子进行化学处理后,叶子变软些就比较好剪了。叶子是天然材料,剪出的昆虫,给人一种“天艺合一”的感觉。此后,他还陆续开发了皮剪、革剪、布剪和羽毛剪等十多个品种。
牛士民的作品线条流畅,活灵活现,功力独到。进入展室,你会被其间的艺术氛围包裹得严严实实:桌子上摆的、墙上挂的全是各式各样的剪纸。看那在火红的纸上剪出来的“嫦娥奔月”、“红楼十二钗”,形神俱备、呼之欲出;在树叶上剪出的蝗虫、公鸡、老虎等动物更是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这年,无极剪纸被河北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士民受到极大鼓舞,在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们的支持下,他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市级民间艺术博览会。 他高超的剪纸技艺,得到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为此,县委宣传部授予他“优秀民间艺人”光荣称号,2007年他还被省文联授予“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2008年6月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极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光荣称号。
令牛士民难忘的是他的“澳门之行”,那是由河北省文化厅与澳门特区文化局合作推出的一项活动。2007年2月5日,牛世民与武强年画大师康英勤等民间艺术家启程前往澳门,在那里待了14天,连春节都是在澳门过的。牛士民的澳门之行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展示无极剪纸的独特魅力,二是在周六、周日两天给国际友人讲课并亲手教他们制作剪纸。
他带去了自己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唐伯虎山水四条幅”、“京剧脸谱”、“睡观音”等。 他的作品深受澳门各界人士的青睐。
出行前,他听省文化厅的同志说澳门同胞想要一批“小老鼠”为题材的剪纸,便和妻子一起动手,用20多天时间赶制出了《老鼠娶媳妇》、《老鼠偷大米》、《老鼠偷鸡蛋》等 2700幅以小老鼠为内容的剪纸作品,无偿赠送。这些剪纸内容丰富,表现生动,很受澳门市民喜爱。在澳门,他的20多幅作品被美国、菲律宾、加拿大等外国友人收藏。
在澳门,牛士民成了当地媒体报道的热点,《澳门日报》《澳门每日邮报》、澳门电视台、澳亚卫视等都专门派出记者,对他的活动连续进行报道。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澳门电视台、澳亚卫视为牛士民拍了专题片,作为珍贵资料由澳门文化局永久收藏。
汶川大地震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牛士民参加了《河北青年报》组织的义卖捐助活动,把多幅叶剪的拍卖费捐献给汶川儿童。
2008年夏,牛士民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制作成了一幅长20米、宽1米的大型剪纸作品,上面剪出的是河北省最具有代表性的20个古遗址:以保定古莲池开头,依次是长城青山岭段、赵州桥、邯郸丛台、正定隆兴寺等。这幅剪纸是牛士民迄今制作的最大一幅作品,观者无不叹为观止。现在,这幅作品已被中国数字图书馆作为珍品收藏。200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牛士民受邀参加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在河北“祥云小屋”内,牛士民选送的一幅幅细腻传神的作品,醉倒了广大游客,他的展台前每天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尤其是他现场在树叶上剪出十二生肖作品,更是让游客们大饱眼福,拍手称奇。
2009年,牛士民应“中国老年远程教育幸福养老大课堂”邀请为全国老年人讲授剪纸知识,被聘为专家团专家。他的事迹被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门报道,受到全国上百家网站的追捧,因此,他迈上了新的台阶,成为声名远扬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2010年,在河北文化厅的组织下,牛士民作为中国剪纸界的代表荣幸地参加了加拿大郁金香文化节并获奖。他的叶剪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各国使节对此惊羡不已, 加拿大电视台和多家媒体予以报道。2011年,牛士民又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之星。
现在,牛士民觉得自己肩头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发扬光大无极剪纸,他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唐山滦州古城、北京怀柔世界手工村都设立了展销点,产品供不应求。他还花心思培养了80余名剪纸能手,这其中还有十多名残疾人。
继承传统文化,多出高档作品,让无极剪纸更广泛地走向海外,扮靓世界是牛士民的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