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所组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意志力和竞争意识,来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竞争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对体育教学来说也应适应这一新课程理念。但在现实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诸方面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在师生关系上缺少平等、民主的氛围,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结果经常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学生不理不睬的尴尬局面,极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打破以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要你学为我要学,乐于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充分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1935年首先提出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所组成,从广义上讲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主要靠后天培养。
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家王策之教授在其《教学论稿》一书中提出:“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至于在每周几节有限的课内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那还是第二位的事情。”本人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因为试图靠每周两节课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把教会学生锻炼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如果在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组织措施,我想是行不通的。
布鲁姆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学生能力的差异在于后天习惯方面造成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速度方面。这表明,智力因素影响教学质量只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并非决定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氛围、竞争意识、学习评价等因素的作用,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行驶,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是他们能持久勤奋学习的基础,但学生不能自动地产生这种动力,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懈地做思想工作,使他们对学习产生需要,使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志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比如体操这一门课,男生多数不喜欢,他们比较喜欢篮球、足球这一类有对抗性的课程。这时就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他们讲述体操是一门可以塑造人体形体美的课程,也可播放一些我国选手在世界体操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动作的美,以此来激发学习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比如长跑是一项最不受女生喜欢的运动。大部分同学产生畏难怕累的心理,如何扭转这种局面,首先教师应在心理上给学生树立信心,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战胜困难的勇气,说明长跑一方面是锻炼体能,同时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另一方面,以我国优秀运动员王军霞在训练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高手如林的竞技场上,屡破世界记录,为祖国争光这一实例,说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是练习中长跑锻炼的好时期,是为终身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了长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学生上课的兴趣越高,接受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用诚挚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在上实心球时,第一投没有设标志物,在丈量成绩后,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成绩差的给予鼓励,并在第二投时做一个体育达标的标志,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标志更远的地方,全力以赴。为了不让部分达标的同学产生自满心理,可以根据成绩合理分组,使成绩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同学展开比赛,激发了竞争的意识,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平均成绩。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善于引导,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身体发育的关心超过了对子女心理的培养,造成学生娇气、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由于学科的特点,体育在锻炼学生意志力上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比如长跑这项运动就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好教材,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特别害怕长跑。这时,我们可以跟学生讲清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而造成的生理不适应,如呼吸困难、头昏、四肢无力等都是暂时现象,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改变和提高,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练习实践中亲自体验到闯过“极点”,出现“二次呼吸”的过程,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通过不断的“质变”使体能增强,也达到了锻炼和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刘翔、姚明、王军霞等体育名将刻苦训练,依靠顽强的意志力战胜困难为国争光的事迹来鼓舞学生。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其次,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意志品质,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相应对策,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培养。对胆小、意志软弱的学生,而通过跳高、跳马等运动项目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品质;对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的可通过球类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对毅力差的学生,可通过长跑等项目来培养他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最广泛的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4、竞争意识的培养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的机制,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最为直接而有效的途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我认为在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中首先要制定好合理的规则,使参加者都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成若干组,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身体素质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质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求进,体质差的学生在兴趣中提高,最后赛后要认真进行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尤其在比赛中已经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的学生更应该加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多做总结,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使学生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益,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学生学习动机的确立、意志的锻炼、兴趣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性格的优化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力;竞争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对体育教学来说也应适应这一新课程理念。但在现实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教师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诸方面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在师生关系上缺少平等、民主的氛围,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结果经常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学生不理不睬的尴尬局面,极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打破以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要你学为我要学,乐于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充分发挥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1935年首先提出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所组成,从广义上讲包括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等。非智力因素主要靠后天培养。
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家王策之教授在其《教学论稿》一书中提出:“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至于在每周几节有限的课内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那还是第二位的事情。”本人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因为试图靠每周两节课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把教会学生锻炼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如果在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组织措施,我想是行不通的。
布鲁姆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学生能力的差异在于后天习惯方面造成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速度方面。这表明,智力因素影响教学质量只是一个速度的问题,并非决定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氛围、竞争意识、学习评价等因素的作用,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们知道火车没有动力不能行驶,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那他将一事无成。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原因,是他们能持久勤奋学习的基础,但学生不能自动地产生这种动力,这就需要老师坚持不懈地做思想工作,使他们对学习产生需要,使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志向,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比如体操这一门课,男生多数不喜欢,他们比较喜欢篮球、足球这一类有对抗性的课程。这时就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他们讲述体操是一门可以塑造人体形体美的课程,也可播放一些我国选手在世界体操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动作的美,以此来激发学习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比如长跑是一项最不受女生喜欢的运动。大部分同学产生畏难怕累的心理,如何扭转这种局面,首先教师应在心理上给学生树立信心,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战胜困难的勇气,说明长跑一方面是锻炼体能,同时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另一方面,以我国优秀运动员王军霞在训练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高手如林的竞技场上,屡破世界记录,为祖国争光这一实例,说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是练习中长跑锻炼的好时期,是为终身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了长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事实证明,学生上课的兴趣越高,接受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用诚挚的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在上实心球时,第一投没有设标志物,在丈量成绩后,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成绩差的给予鼓励,并在第二投时做一个体育达标的标志,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标志更远的地方,全力以赴。为了不让部分达标的同学产生自满心理,可以根据成绩合理分组,使成绩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同学展开比赛,激发了竞争的意识,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平均成绩。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善于引导,就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调动起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身体发育的关心超过了对子女心理的培养,造成学生娇气、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由于学科的特点,体育在锻炼学生意志力上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比如长跑这项运动就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好教材,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特别害怕长跑。这时,我们可以跟学生讲清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而造成的生理不适应,如呼吸困难、头昏、四肢无力等都是暂时现象,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来改变和提高,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练习实践中亲自体验到闯过“极点”,出现“二次呼吸”的过程,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通过不断的“质变”使体能增强,也达到了锻炼和培养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刘翔、姚明、王军霞等体育名将刻苦训练,依靠顽强的意志力战胜困难为国争光的事迹来鼓舞学生。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其次,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意志品质,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相应对策,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培养。对胆小、意志软弱的学生,而通过跳高、跳马等运动项目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的品质;对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的可通过球类比赛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对毅力差的学生,可通过长跑等项目来培养他们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最广泛的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4、竞争意识的培养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的机制,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最为直接而有效的途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我认为在组织各类竞赛活动中首先要制定好合理的规则,使参加者都在一个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其次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成若干组,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身体素质好的在成就中突破,中等素质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求进,体质差的学生在兴趣中提高,最后赛后要认真进行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尤其在比赛中已经尽了全力,但仍然失败的学生更应该加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多做总结,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使学生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益,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学生学习动机的确立、意志的锻炼、兴趣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性格的优化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