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获取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 然而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相对落后,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各方面,农民很难享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保障属于政府社会职能的范围,扶弱济贫、保障 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必要性 现状;对策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农村社会保险。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计划生育等许多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险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二)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社会群体运用掌握的资金、实物、服务等手段,通过一定机构和专业人员,向农村中无生活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向农村中一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以使受救助者能继续生存下去。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农村社会互助和农村社会救济两个方面。农村社会救济的对象主要是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以及其他困难群众。
(三一)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福利是指为农村特殊对象和社区居民提供除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外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事业,其主要任务是保障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的基本生活,同时对这些特困群体提供生活方面的上门服务,并开展娱乐、康复等活动,逐步提高其生活水平。
(四)农村社会优抚。农村社会优抚是指优待、抚恤和安置农村退伍军人以及对农村从军家属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补助。农村社会优抚是一项特殊的保障,已列入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需矛盾的现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安全网”,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尤其是贫 困农民提供的一种普遍的、预设的制度安排框架,使他们在面对外界各种风险威胁时,能够 通过这种制度帮助消除、缓解和应付这些威胁及其对贫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影响。理论上 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提供。然而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 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造成农村社会保 障的严重缺位。
(一)地区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平衡,一般说来,经 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 多数贫困人口,许多人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二)社会化程度弱,农民负担重。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很小范围内实行,没 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农民参保水平较低。
(三)资金缺乏,来源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 ,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据资料显示, 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只有10%左右。这样不仅造成农村社 保资金的短缺,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加大了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工 作的难度。
(四)资金管理水平低下,难以增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监 督。这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 管理、使用集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民政部门、计生委、基金会、寿险公司等机构都 涉及农村社会保障,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 常发生矛盾,导致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使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漏洞百出,水平低下,难以增值。
三、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客观需要。目前,对于形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造成三农问题 的 根本原因。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实质就是对农民实行歧视政策,结果就造成了市民与农民 之间的不平等。生存权是人权的基本 内容,它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 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自然产生的 。农民作为社会主要劳动者, 应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这是受到我国法律 保护的。
(一)有效扩大内需, 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经济从1992 年之后发生了 重大变化, 由原来的“产品短缺”时代, 进入所谓的“生产过剩”时代。经济学家把这种 现象表述为“卖方与买方市场的结构性转换”, 也就是内需不足。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难在农村落实并不是因为农民文化水平低,觉悟低, 而是因为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养儿防老”是他们的一种现实选择。现在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 农民养老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除了靠自己的积蓄解决一部分外, 更多的是靠子 女保障, 也就是家庭保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喜欢超生的原因。因为子女越多, 日后 的保障系数就越高。如果赋予农民切实的养老医疗保障,农民是不愿意多生养子女的。
(三)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缓解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行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 在社会保障严重缺位的情况下, 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 活保障功能, 它是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
(四)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社会公平,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稳 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主要有两个指标, 一个是贫富差距的大小;一个是就业率的高低。当 前 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面临比较深刻的危机。当前巨大的城乡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根源 。 三、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路
(一)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在现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从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及其保障水平。
1、应优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的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因而我们在构建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确立保障线标准。确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
(2)、合理筹集保障资金。通过社会救济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历来都是政府的职责。因此,保障资金的来源应以政府为主,决不能向农民个人伸手,各级政府应作好财政合理分配工作。
(3)、正确界定保障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一般包括因缺少劳动,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4)、正确选择资金管理与保障方式。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保障资金集中到县一级统一管理,实行专户专帐,按时下拨到乡镇统一发放;二是各级政府财政负担的资金集中到县一级统一管理,村集体负担的资金,可由村集体直接与参保对象签定合同或协议,按时发放。相比而言,第二种方式更可行一些。最低生活保障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其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发放救济金;二是发给部分救济金和部分实物(如粮食、燃料等);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如义务工、学杂费、部分医疗费等。
2、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1)、养老保险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养老保险的形式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一般地区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济发达地区,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外,鼓励农民个人按照自愿原则,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2)、正确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办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在现阶段实行“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充为辅、政府予以扶持”的办法是符合农村实际的,这里关键是要把握好“为主”、“为辅”、“扶持”的度。
(3)、努力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已积累近百亿元,且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将加速,养老保险基金如何保值增值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认真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办法与措施,逐渐使基金运营走向市场,实现基金的合理组合和最大增值。
(4)、加强养老保险管理。针对当前存在的管理工作薄弱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逐步实行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一要建立健全适和当地实际工作需要的业务、财务、基金和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严格监督和检查,及时向各方面公布有关情况,增加透明度;三是要健全实务流程,大力推行和普及规范化操作,逐步推广和运用计算机个人帐户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这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十分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应予以大力推广,并在条件成熟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渡,但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合作医疗形式;
(2)、建立合理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
(3)、合理确定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4)、强化管理与监督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要管理好用好合作医疗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要加强审计与监督。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织,定期对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医疗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要进行严格审计,并向农民张榜公布。各级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工作并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
(二)、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同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比例分配。二是借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经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从社会广泛募集资金。还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将三种彩票发行机构合并,缩小管理成本。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税法制定,一般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强制性等特征,是相对比较固定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障税作为附加税,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一方面可以减少征收成本,另一方面富者多缴,穷者少缴,起到“抑富济贫”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三)、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强化监督
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人民投保热情不高,社会保障意识淡薄,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规范有密切联系。因此,要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在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上下工夫。首先,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监督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队伍建设。要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育一支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所需要的专业队伍。
(四)、强化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
农民社会保障意识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和组织要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农村的宣传教育规划,按照“舆论先行”的原则,在农村进行广泛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优越性的宣传;要建立社会保障宣传日,确立宣传主题,扩大宣传效果,让农民了解社会保障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要加强政府的督促和检查力度,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各级政府须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配置社会保障资源。
(五)、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保障的整体水平
在法制建设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专项法规的建设,比如有关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的专项法规;另一方面是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建设,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宣传,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参保,并最终得到实际的保障。
总之,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它的建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不平衡状况,解决“民生”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未来,以服务型政府为理念,积极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而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必要性 现状;对策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农村社会保险。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计划生育等许多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险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二)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及各种社会群体运用掌握的资金、实物、服务等手段,通过一定机构和专业人员,向农村中无生活来源、丧失工作能力者,向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以下的个人和家庭,向农村中一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的遇难者,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以使受救助者能继续生存下去。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农村社会互助和农村社会救济两个方面。农村社会救济的对象主要是五保户、贫困户、残疾人以及其他困难群众。
(三一)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福利是指为农村特殊对象和社区居民提供除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外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事业,其主要任务是保障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的基本生活,同时对这些特困群体提供生活方面的上门服务,并开展娱乐、康复等活动,逐步提高其生活水平。
(四)农村社会优抚。农村社会优抚是指优待、抚恤和安置农村退伍军人以及对农村从军家属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补助。农村社会优抚是一项特殊的保障,已列入国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需矛盾的现状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安全网”,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农民,尤其是贫 困农民提供的一种普遍的、预设的制度安排框架,使他们在面对外界各种风险威胁时,能够 通过这种制度帮助消除、缓解和应付这些威胁及其对贫困农民基本生计安全的影响。理论上 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提供。然而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 平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造成农村社会保 障的严重缺位。
(一)地区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不平衡,一般说来,经 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则集中了我国大 多数贫困人口,许多人连温饱还没有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仍然很低。
(二)社会化程度弱,农民负担重。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很小范围内实行,没 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农民参保水平较低。
(三)资金缺乏,来源不合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 ,而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足。据资料显示, 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只有10%左右。这样不仅造成农村社 保资金的短缺,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加大了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工 作的难度。
(四)资金管理水平低下,难以增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监 督。这主要是因为,在管理体制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 管理、使用集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民政部门、计生委、基金会、寿险公司等机构都 涉及农村社会保障,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 常发生矛盾,导致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的状况。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使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漏洞百出,水平低下,难以增值。
三、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客观需要。目前,对于形成三农问题的原因,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是造成三农问题 的 根本原因。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实质就是对农民实行歧视政策,结果就造成了市民与农民 之间的不平等。生存权是人权的基本 内容,它是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权利, 是基于人类生存本能而自然产生的 。农民作为社会主要劳动者, 应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这是受到我国法律 保护的。
(一)有效扩大内需, 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经济从1992 年之后发生了 重大变化, 由原来的“产品短缺”时代, 进入所谓的“生产过剩”时代。经济学家把这种 现象表述为“卖方与买方市场的结构性转换”, 也就是内需不足。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是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难在农村落实并不是因为农民文化水平低,觉悟低, 而是因为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养儿防老”是他们的一种现实选择。现在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 农民养老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农民的养老、医疗问题除了靠自己的积蓄解决一部分外, 更多的是靠子 女保障, 也就是家庭保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喜欢超生的原因。因为子女越多, 日后 的保障系数就越高。如果赋予农民切实的养老医疗保障,农民是不愿意多生养子女的。
(三)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缓解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实行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 在社会保障严重缺位的情况下, 土地实际上担负着农民最基本的生 活保障功能, 它是家庭保障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也是农民最后的一道生活安全保障。
(四)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社会公平,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稳 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主要有两个指标, 一个是贫富差距的大小;一个是就业率的高低。当 前 我国在这两个方面都面临比较深刻的危机。当前巨大的城乡差距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根源 。 三、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路
(一)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在现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从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及其保障水平。
1、应优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的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因而我们在构建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确立保障线标准。确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既要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又要防止保障标准过高而形成养懒汉的倾向。
(2)、合理筹集保障资金。通过社会救济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历来都是政府的职责。因此,保障资金的来源应以政府为主,决不能向农民个人伸手,各级政府应作好财政合理分配工作。
(3)、正确界定保障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一般包括因缺少劳动,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
(4)、正确选择资金管理与保障方式。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将保障资金集中到县一级统一管理,实行专户专帐,按时下拨到乡镇统一发放;二是各级政府财政负担的资金集中到县一级统一管理,村集体负担的资金,可由村集体直接与参保对象签定合同或协议,按时发放。相比而言,第二种方式更可行一些。最低生活保障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其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发放救济金;二是发给部分救济金和部分实物(如粮食、燃料等);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如义务工、学杂费、部分医疗费等。
2、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1)、养老保险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养老保险的形式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一般地区普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经济发达地区,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外,鼓励农民个人按照自愿原则,缴纳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2)、正确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办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在现阶段实行“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充为辅、政府予以扶持”的办法是符合农村实际的,这里关键是要把握好“为主”、“为辅”、“扶持”的度。
(3)、努力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已积累近百亿元,且随着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将加速,养老保险基金如何保值增值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要认真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办法与措施,逐渐使基金运营走向市场,实现基金的合理组合和最大增值。
(4)、加强养老保险管理。针对当前存在的管理工作薄弱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状况,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逐步实行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一要建立健全适和当地实际工作需要的业务、财务、基金和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严格监督和检查,及时向各方面公布有关情况,增加透明度;三是要健全实务流程,大力推行和普及规范化操作,逐步推广和运用计算机个人帐户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3、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这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十分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应予以大力推广,并在条件成熟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向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渡,但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选择合作医疗形式;
(2)、建立合理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
(3)、合理确定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4)、强化管理与监督机制。一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要管理好用好合作医疗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要加强审计与监督。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监督组织,定期对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医疗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要进行严格审计,并向农民张榜公布。各级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定期向同级人民政府汇报工作并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
(二)、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
一是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同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比例分配。二是借鉴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经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从社会广泛募集资金。还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将三种彩票发行机构合并,缩小管理成本。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税法制定,一般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强制性等特征,是相对比较固定的筹资渠道。社会保障税作为附加税,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一方面可以减少征收成本,另一方面富者多缴,穷者少缴,起到“抑富济贫”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三)、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强化监督
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人民投保热情不高,社会保障意识淡薄,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规范有密切联系。因此,要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在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上下工夫。首先,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监督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再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队伍建设。要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育一支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所需要的专业队伍。
(四)、强化人们的社会保障意识
农民社会保障意识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和组织要强化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意识。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农村的宣传教育规划,按照“舆论先行”的原则,在农村进行广泛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优越性的宣传;要建立社会保障宣传日,确立宣传主题,扩大宣传效果,让农民了解社会保障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保障的意识;要加强政府的督促和检查力度,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列入政府工作的考核范围,努力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各级政府须把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配置社会保障资源。
(五)、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保障的整体水平
在法制建设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专项法规的建设,比如有关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的专项法规;另一方面是有关地方性法规的建设,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宣传,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参保,并最终得到实际的保障。
总之,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它的建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不平衡状况,解决“民生”问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未来,以服务型政府为理念,积极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而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