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之间如何解决巨额贸易逆差引发的汇率争议,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密切关注的话题。
正当中美两国金融、贸易问题摩擦不断时,8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的报道《中国威胁“核选择”抛售美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篇文章称中国政府暗示:如果美国通过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来迫使人民币尽快升值,中国将有可能对所持巨额美国国债进行抛售。消息一出,世界各大媒体争相转载,美元与世界主要货币的比价当天应声大跌,美国总统布什、财政部长保尔森纷纷就此事发言。
传闻乍起
据《每日电讯报》称,近日两位中国“官员”首次警告,如果美国为了惩罚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而对中国进行制裁,中国政府将可能动用它的1.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抗击美国国会向人民币升值施压的“政治武器”。报道声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在解读政府政策时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应被用作与美国谈判的“棋子”。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则向《中国日报》(China Daily)表示,要让人们知道北京可以选择让美元崩溃,而且具有这一能力。他说:“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美元,当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国国债,对维持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贡献很大。俄罗斯、瑞士和一些其他国家已经降低美元持有量。”他认为只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中国不大可能跟风。一旦人民币大幅升值(可能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中国央行就会被迫抛售美元。”
报道认为,若中国政府在目前美元接连跌破数个历史支撑位的时候采取这一措施,将可能引发一场美元崩盘,还会大大刺激美元债券收益,重击疲弱的美国楼市,并可能让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据估计,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超过9000亿美元是以美国债券形式持有的。虽然透露消息的是两位“智库”人物,但中国政策的改变常常由重要智库和学界宣布。
这篇报道很快被《华盛顿邮报》、法新社等多家媒体转载、评论,有些网站还将其列入“突发新闻”,震动了美国政经两界。
当天,很少谈论经贸问题的布什在接受福克斯新闻电视台采访时罕见地強调:“如果这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他们那样做是鲁莽的。”他认为中国此举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将要超过美国,双方应该通过诚恳、有效的方式解决分歧,如透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布什同时质疑这个报道的消息源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国家主席的办公室”。
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拜登趁机“借题发挥”:要不是布什进行了这么一场没有必要的战争,我们怎么会落得欠中国1万亿美元的窘境。我们应当立即停止战争,削减我们的赤字,确保我们不再欠中国这么多钱。而此言正中希拉里之意,表示“百分之一百地同意他的建议”。
美国联邦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共和党首席参议员葛拉斯里则在11日致函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要求他明确澄清日前两位中国金融官员提出以抛售美元报复美国贸易制裁的说法,不代表中国政府官方立场。葛拉斯里在信中说:“美国不会因为这种威胁,而停止鼓励中国实行汇率市场化的步骤。”7月26日,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一项法案,提出如果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在被认定为有“根本性偏差”后未进行重估,则可对该国实施反倾销惩罚,葛拉斯里是法案发起人之一。
但刚刚结束中国访问行程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却表示,如果有一百件事情要担心,这是他最不担心的事。他回应CNBC的记者:“坦率地说,这是无稽之谈。我已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群中国高层官员会面。中美经济关系对两国都很重要,也对双方都有广大助益,中国想要强化稳固这个关系。”
保尔森说,中国是美国政府财政债券的第二大持有国,但是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债券比一天的交易量都还少得多,美国拥有广阔的、流动的市场,欢迎中国投资美国。任何国家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都是对美国的信心投票。
断章取义
8月10日一早,何帆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每日电讯报》的记者为了扩大影响和吸引眼球,对他的话断章取义。
“3月份我写了《警惕汇率问题成为中美之间打不开的死结》一文,8月7日中国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加以摘登,而英国《每日电讯报》又进行了‘再创作’。事实上我一直强调的观点是汇率改革长期对中国有利。中国政府在汇率改革方面一直是在逐步调整,有自己的全局安排。美国不能把汇率改革的任务简单化、政治化。如果把汇率改革简单等同于人民币升值,不仅美国不会从中获利,也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进一步缩水,这可能会迫使中国加快抛售美国的国库券。事实上近些年包括俄罗斯、瑞士等国家纷纷大量减持美元,而中国一直比较保守,仍然保持着美元为主的资产结构,这对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一种极大的支持。”
何帆还说《每日电讯报》错误地使用了official一词。“其实我不是官员,而是一名研究人员。中国的学者都是比较独立的,并没有在为中国政府吹风。”
夏斌则表示,将抛售美国国债作为经济谈判的筹码,只是他早在今年4月就完成了的一份报告中的一条建议,针对的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日报》近日刊登后,被《每日电讯报》“加工”得如此危言耸听,也令他始料未及。
其实,类似的“国债门”事件早在2004年年底就曾上演。《新民周刊》联系到了现在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任教的张志超教授。他回忆说,2004年11月25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曾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过一次学术讲座。台下有人提问美元下跌对中国外汇储备影响,他基于美国数据,回答说在中国5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库券占不到2000亿美元。且从数据看,美元资产所占比例减少,因此中国是充分考虑到分散风险的。没想到一位本地的财经日报记者当即将此番纯学术性的言论捅了出去,并称中国已开始减少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又被一些国外媒体渲染为“中国开始抛售美元”,立刻在国际市场上掀起恐慌。第二天国际金融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美国国债和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比价马上全线下跌。
无独有偶。2006年年初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局长胡晓炼一句“要优化外汇储备”,激起外界对中国可能抛售美国国债的猜测,并随即引来时任美国财长的斯诺1月10日高调回应“不怕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007年6月美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中国减持了5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一场有关中国会不会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的风波又闹得沸沸扬扬。不少分析揣测,中国一直在增持美国国债,4月份罕见地减持,可能标志着某种新趋势。
市场行为
根据美国财政部7月1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继4月中国减持58亿美元美国国债后,5月又减持了66亿美元。中国连续两个月减持美国国债,总计金额超出百亿美元,是至少7年来最大减幅。此时“国债门”引人关注可以理解,但多位学者认为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乃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无需大惊小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福祥认为,随着美元持续走软,美元资产渐渐受到冷落,为了保全资产,中国肯定会出售一些美国国债,以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也指出,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带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温和升值,因此有必要减持一些美元资产。之所以减持美国国债,是因为目前美元的中长期利率走势难以判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美元的前景不被看好,而中国外汇储备中绝大多数是美元资产,美元一旦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中国将受到损失。事实上这种担心并非仅来自中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央行也有同样的担心。当前减持美国国债的并非中国一家,美国的盟国英国的减持力度更大,仅4月份就减持了12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