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不少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家庭期望过高等原因,对父母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出现了严重的“高焦虑”症状,不能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生活中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应有之义。
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其成败在于师资的水平的高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健康的维护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良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唯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影响学生,并善于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依托“美心工作坊”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对现实的良好适应性。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开展教师团体心理督导,保持教师心理健康
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学校依托“美心工作坊”定期邀请省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方法,采用团体督导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使教师充分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用的助人过程,使教师们充分地认识心理教育的优势和对育人的辅助作用,掌握最基本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技巧。同时学校的专题沙龙,还为教师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通过对沟通技巧的掌握,教师懂得去欣赏他人,换角度看人,知道要去赞美别人,认识到不苛求别人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解放,整个学校呈现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
每到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美心工作坊”都举行新生心理调适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从而摸清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大致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
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
2.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会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会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教师过分严厉或放任,会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
3.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
从小学到初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小学及初中往往学习成绩不好,极易被老师和家长“边缘化”,从而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
4.家庭教育及亲情的缺失
据统计,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在其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及亲情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精神空虚,心理脆弱,甚至心灵扭曲。加之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这部分学生往往会选择早恋、上网等来逃避现实或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满足。
四、教师应讲究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正确引导:心病还需心药医
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在学会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2.善于等待
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对症下药
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辅导员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兴趣,甚至衣着去透视其内心的秘密和个性特征,从而摸清其心理状态,及时加以疏导,做学生的心灵按摩师。其次还应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五、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症结”
学生心理出现“症结”时,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有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通过专门教育及时疏导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咨询辅导、心理训练等),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精彩,源于成功,更源于欣赏。我们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主题班会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从老师、同学欣赏的目光中重拾自信,重塑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淮北工业学校)
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场所,其成败在于师资的水平的高低。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健康的维护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因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个优良的教师,除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唯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来影响学生,并善于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做学生的心理按摩师,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加强理论学习,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依托“美心工作坊”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对现实的良好适应性。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开展教师团体心理督导,保持教师心理健康
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学校依托“美心工作坊”定期邀请省内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方法,采用团体督导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使教师充分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用的助人过程,使教师们充分地认识心理教育的优势和对育人的辅助作用,掌握最基本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技巧。同时学校的专题沙龙,还为教师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通过对沟通技巧的掌握,教师懂得去欣赏他人,换角度看人,知道要去赞美别人,认识到不苛求别人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解放,整个学校呈现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
每到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美心工作坊”都举行新生心理调适心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从而摸清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大致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
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
2.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会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会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教师过分严厉或放任,会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
3.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
从小学到初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小学及初中往往学习成绩不好,极易被老师和家长“边缘化”,从而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
4.家庭教育及亲情的缺失
据统计,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在其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及亲情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精神空虚,心理脆弱,甚至心灵扭曲。加之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这部分学生往往会选择早恋、上网等来逃避现实或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求心灵的满足。
四、教师应讲究科学的方法,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正确引导:心病还需心药医
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在学会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2.善于等待
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对症下药
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辅导员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兴趣,甚至衣着去透视其内心的秘密和个性特征,从而摸清其心理状态,及时加以疏导,做学生的心灵按摩师。其次还应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艺术,应努力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对学生的期望不能太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五、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症结”
学生心理出现“症结”时,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有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等,通过专门教育及时疏导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只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咨询辅导、心理训练等),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精彩,源于成功,更源于欣赏。我们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职业技能大赛、主题班会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并从老师、同学欣赏的目光中重拾自信,重塑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者单位:淮北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