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以及“数字校园”、“班班通”建设,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得到提高,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的优势也充分展现出来。对此,本文分析总结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整合 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课本文本以外的文本、音、画等资源融入语文教学,增加了课堂宽度和深度,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也展现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采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濡目染,大脑皮层通过刺激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注意力投入到了语文学习中。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内容、多种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课内外最大程度的学到丰富的知识。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以语文朗读片断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深刻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只要适度有新意的设疑,引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兴奋点”,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利用音乐、图片、影视等创设情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以多媒体为主体的教学手段,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大脑,引发了学生想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另外,课堂上的诵读,是语文学科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可以凭借信息技术把视频素材与音频素材“整合”于一起,使学生在教学中实现“视”“听”同步,即可“视”普通文本,又可“视”插入的生动形象的图片;既可“听”配乐朗诵,也可以“听”不须配乐的朗诵,任凭选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效果,让学生对语文有了极大兴趣。
2.扩大信息容量,增强学习热情
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在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中,信息组织大多采用超文本结构,它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方式。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成一本书,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读什么内容都由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任务、知识结构等决定,学生可以按自己认知的特点把所学到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自主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改变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创造一个适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正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重要的手段。
1.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自主探究,是由教师确定一个问题,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得信息去探索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指导,需要搜集哪一些资料,从何处去获取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找相关资料,研究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得尤为广泛。
探究的先由教师起引导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逐步家具问题,起初是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最后要争取达到教学中无需教师引导学生也能去不断探索新问题的目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是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内涵。合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进行,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成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这种交往与协作,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
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教师互动、交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反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主动反思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学习过程是一种能使学生从实际体验中获得教益的过程,以此对正在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理性审视。反思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可以将认识与行为适时联系,它具有重复性、改良性,从而使学习行为得以有效化延续。
另外,教学中教师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水平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找出经验和不足,不断调节课堂教学,抓住学生动态生成资源,及时改变教学设计,不断深化教学,才能令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创造性得到激发
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创建性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以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新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般地说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想象力,好奇心。想象力被人们称之为科学创造的动力和出发点,是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质。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有新的创举,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恐怕很难谈得上具有创造性思维。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于教学中,尤其多彩画面、视听音乐等,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发挥学生想象力。
2.有效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合于语文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聚汇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互联网,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有利于丰富了学生知识以及知识的主动重构,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整合 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课本文本以外的文本、音、画等资源融入语文教学,增加了课堂宽度和深度,有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也展现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采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濡目染,大脑皮层通过刺激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注意力投入到了语文学习中。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内容、多种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课内外最大程度的学到丰富的知识。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以语文朗读片断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有深刻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只要适度有新意的设疑,引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兴奋点”,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利用音乐、图片、影视等创设情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以多媒体为主体的教学手段,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大脑,引发了学生想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另外,课堂上的诵读,是语文学科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们也可以凭借信息技术把视频素材与音频素材“整合”于一起,使学生在教学中实现“视”“听”同步,即可“视”普通文本,又可“视”插入的生动形象的图片;既可“听”配乐朗诵,也可以“听”不须配乐的朗诵,任凭选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效果,让学生对语文有了极大兴趣。
2.扩大信息容量,增强学习热情
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渠道。在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中,信息组织大多采用超文本结构,它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方式。如果按超文本方式组织成一本书,这本书无所谓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从哪段正文开始阅读,读什么内容都由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任务、知识结构等决定,学生可以按自己认知的特点把所学到的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载体发生了变化,而且还具有信息多、内容新和阅读速度快的特点,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自主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改变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创造一个适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正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重要的手段。
1.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自主探究,是由教师确定一个问题,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得信息去探索学习的一种方法。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指导,需要搜集哪一些资料,从何处去获取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找相关资料,研究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运用得尤为广泛。
探究的先由教师起引导作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究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帮助学生逐步家具问题,起初是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最后要争取达到教学中无需教师引导学生也能去不断探索新问题的目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是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内涵。合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它成员进行,甚至可以同其它组成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这种交往与协作,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
学生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教师互动、交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反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主动反思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学习过程是一种能使学生从实际体验中获得教益的过程,以此对正在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理性审视。反思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可以将认识与行为适时联系,它具有重复性、改良性,从而使学习行为得以有效化延续。
另外,教学中教师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师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水平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找出经验和不足,不断调节课堂教学,抓住学生动态生成资源,及时改变教学设计,不断深化教学,才能令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创造性得到激发
创造性思维是指具有创建性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以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新的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一般地说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想象力,好奇心。想象力被人们称之为科学创造的动力和出发点,是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质。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有新的创举,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恐怕很难谈得上具有创造性思维。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于教学中,尤其多彩画面、视听音乐等,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发挥学生想象力。
2.有效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合于语文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语文学科知识为载体,聚汇成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启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远程教育资源、互联网,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图片与视音频等),有利于丰富了学生知识以及知识的主动重构,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