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我认识到这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有极大意义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科学研究
  何为“人”·汉字的“人”起源于优秀的古文化——象形字,看上去其就像是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其基本释义想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的高等动物。除此之外,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交际,其他的动物通过叫声或者是肢体动作也能够传达自己的思想,与对象产生交流,但是他们的思想和交流深度都远远不能达到人的程度。英文的“people”是“person”的复数形式,它是指具有构成人格的某些能力或属性,而这些能力或属性又由不同学科的不同作者以及不同时代和地点的不同文化所定义。单从语言上来说,似乎我们探求不到人的本质,那么究竟何为“人”·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做出了很科学的回复: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社会中的人。
  没有人的存在,即使有各种高楼大厦,眼花缭乱的高科技,光怪陆离的都市也不能够称为是社会。而任何一个人是无法脱离社会存在的,他/她必然存在于社会的联系之中。可以说人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么也无法称之为人。判断一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是取决于他高矮胖瘦等生理特征,而是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换言之,也就是他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集中表现为人的阶级本质。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也是不同的。奴隶社会中的奴隶主和奴隶他们的根本利益是截然相反的,奴隶主总是想要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更多的奴隶以及奴隶的更多劳动成果,这时候他们甚至不把奴隶当做人看,奴隶的地位与家畜没什么不一样。奴隶主想要通过压榨奴隶来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或者是其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而奴隶则是通过自身的奴努力想要基本的生存,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够谈其他更伟大的事物。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矛盾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第一种是封建贵族与新型地主有矛盾。封建贵族总是想要不停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样就需要占有额外的区域,即地主的土地;而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或者生活得好好的,谁也不想被无偿夺取这些所占有的东西。第二种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地主在拥有土地之后雇佣农民来为其耕作,不用费什么力气;而对于农民而言,哪个农民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呢·农民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为地主劳作这么多年得到的东西却很有限,有时候全家都吃不饱饭,眼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收割到别人的口袋里,实在是非常难以接受。第三种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皇帝拥有无上的统治权,对于全国各地每个人都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宰相绞尽脑汁为皇帝献计献策,终究没有对自己的控制权,皇帝说连诛九族就诛九族,说满门抄斩就一夜成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不同于前两种社会,但它也属于阶级社会,资本家和劳动者的矛盾从根本上不是一致的。资本家想用最少的报酬来获得劳动者最大的剩余价值,或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或增加他们的工作强度;而劳动者即便是为资本家创造了再多的价值也只能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而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这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也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没有任何对立,他们都在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
  二、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不是虚幻的或者想象编造的或者固定不变的人,而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一定实践的人。这个实践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包括为了顺利生存下来的物质生活实践、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家和社会的社会政治实践和为了发现探索自然更多奥秘的科学文化实践。总的来说,“现实的人”有历史上的“历史的现实”的人,有处于当下社会活动中“现实的人”,有未来社会中的“未来的现实”的人。从个体的角度说,有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有不同知识和经验背景、不同感性特征与理性特点的人。从个体成长史的角度说,有处于不同智力发育、情感状态和社会素质养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上的人。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现实的人,其物质生产活动首先要满足自身的生存和活动;再就是为了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这比基本的生存需要更高了一个层次;还有就是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通过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人可以建立自己的最小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即家庭,通过传宗接代、世代更替人口数量或发生着变化或基本不变,以此达到社会的人口平衡,以便于更好地发展;最后是人们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单个人与其他个体产生联系,不同个体之间的各种联系相互交叉形成网络,这就构成了社会。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中相应发生的,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关系。而在这当中,经济关系是奠定基础的关系,不断地生产出新的关系,满足新的需要从而不断地进行新的物质生产关系。这些不同的生产关系正是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不仅有物质上的发展,还有思想和政治上的不断进步。
  三、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错,但是其中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杰出人物。普通人个体是在人民群众中对历史发展起作用的,是无数个一般的个体融合起来的结果,由此才有了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而杰出人物能够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他们能够推动或阻碍历史进程,加速或延缓进程速度,甚至能够局部改变历史本来的样子。比如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很厉害的攻克了许多困难,但是由于后来勾结国外势力,对中国的独立起着致命的阻碍作用。而毛泽东学习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并且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开辟了独属于中国的道路,最后也顺应民心带领全国人民赢得了独立并取得了解放,這便是推动了历史进程。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第一,阶级分析的方法。任何历史人物都是阶级社会的一员,都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所以无论这个人本身的性格、感情、行为如何,都要将其置身于对应的阶级中来分析。第二,历史分析的方法。任何杰出人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有时候是“时势造英雄”,要分析这样的英雄就不能不管不顾其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不能将其凌驾于时空之上进行评价。第三,辩证分析的方法。每个人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的人物,而是丰富的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是一样,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既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又有充满雄心壮志的时候。蒋介石虽然在整体上拖垮了中国的发展,但是其个人能力与贡献是不容蔑视的,他也从侧面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毛主席虽然有很多伟大的事迹和思想,但晚年还是犯了一些错误,我们不会抹去他犯的错误,也不会不承认他的伟大之处。
  结语
  以上是我认为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这些观点同样也能运用到我们以后的发展和认识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模式与其他学校语文教学模式存在极大的差异。在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弱智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保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培智班  前言: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教师所面对的教学情况与普通教育也存在极大
期刊
摘 要:人格特质和组织公民行为一直是心理学界和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焦点,本文就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进行理论综述,通过文献回顾与梳理,选取心理学中的人格特质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介绍了人格特质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概念,并且重点讨论其关系,旨在为未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人格特质;关系研究  一、引言  来自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Demnis Organ教授及其同事在1983年首次
期刊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内容理论性强,思政课教师逐渐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尽管“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思政课;翻转课堂;利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真正受益,是思政课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翻转课堂越来越多地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信息获取手段,各类网络课程的崛起对本科教学既是冲击,又是机遇。本文在分析了一些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后,指出可通过视频课程、情景模拟软件、各类数字化技术推动本科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探讨了云信息时代实体课堂的定位与走向,提出应利用实体课堂实现“高阶学习”过程,重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云信息时代;本科教学;教学方法  互联网技术
期刊
一、前言  西方心理学中一般认为工作绩效是“与组织目的有关的、可观测的行为”,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变量,而且在研究领域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领域。绩效评定逐渐由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工作行为的关注。在西方的“大五”人格模型出现以前,研究者曾经使用多种人格概念对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包括16PF,MBTI等。自从“大五”人格理论提出以后,大量研究围绕人格和绩效关系相继展开。  另一方面,组织
期刊
摘 要: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不是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教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调动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  关键词:激发;思维;问题  一、激发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2
期刊
摘 要: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监管力度的提高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有所获。学习平台存在形式单一、过程记录无连续性、最终反饋不及时等问题,并且大学生群体使用平台的兴趣不高,仅出于完成学校学分的要求,刷课现象严重。因此,增加学习平台的监管措施,能够使得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效地发挥其学习辅助的效用,真正成为学习的另一种补充形式。  关键词:监管措施;网络学习平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属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项课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许多学校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思维、智力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比较抽象、复杂,所以,教师就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提倡保留原文中“异”的成分,反对为达到自然流畅的翻译而采取变形或改写策略。贝尔曼提出了翻译中经常会出现的12种变形倾向并作详细阐释,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规避这12种变形倾向。  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针砭社会陋习的讽刺小品。此文至今读来,尤感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贝尔曼的12种变形倾向理论为依据,以张培基《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文为研究
期刊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离不开农村群众文化的支持,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落地生根,一方面关系到“文化自信”层面的重要意义。因此,探究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供给方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特色文化培育、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农村文化供给的基本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实施美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