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合油或动物油脂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消化吸收率比较低。为提高油脂的吸收率,饲料乳化剂的应用越来越受重视。饲料中脂肪和油类是猪饲粮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但不同来源油脂在组成、质量、饲喂效果和价格上有较大差异。基于此,文章就油脂在畜禽日粮中的作用及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油脂;畜禽日粮;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388-01
1.脂肪的消化吸收原理
脂肪不溶于水,而体内的酶促反应是在水溶液中或者油水界面处进行,所以脂肪必须先乳化才能进行消化,乳化剂使脂肪乳化成非常细小的乳化微粒,但不改变脂肪的性质,乳化后的脂肪需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分解的产物是甘油二酸酯、甘油一酸酯、脂肪酸和甘油。消化和吸收是两个过程,其中乳化和酶解是消化过程,是吸收的基础,是脂肪利用的关键。乳化是物理过程,是第一步;酶解是化学过程,是第二步,两者互相配合,完成脂肪的消化。
如果内源性乳化剂量不足,脂肪不溶于水,在水中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成油团状,不能分散,从而影响到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从而导致动物出现营养型腹泻。脂肪在动物体内只有在胆汁酸盐等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乳化的脂肪微粒才能和脂肪酶充分接触,从而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才能经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进入体内参与细胞合成和提供能量代谢。可见乳化作用是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过程。目前饲料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添加外源性乳化剂,来帮助解决脂肪的乳化问题。
2.油脂的制备
大部分含油植物种子中贮藏三酰甘油(TAGs)作为发芽和生长的能量,TAGs贮藏在亚细胞微粒油脂体(oilbody)中。油脂体是球形结构,内部为液体三酰甘油,外部是由单层的磷脂层及镶嵌蛋白所构成。TAGs和油脂体蛋白质在光滑的内质网上产生,油脂体是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形成的。近年来,因油脂体比较稳定,不易聚合,具有双亲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
结构脂质有增强免疫力、改善氮平衡、降低血脂、减少肥胖症的患病风险和减少癌症等功能,广泛用于医学临床营养支持、婴儿食品和低热量食品。甘油骨架上含有的中长碳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为中长碳链甘三酯(Mediumandlongchaintriglycerides(MLCT)。中长碳链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结构脂质,一般是由天然脂质经脂肪酸重组获得,包括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位置的改变和脂肪酸组分的变化,主要组分为中碳链脂肪酸(C8-C12)和长碳链脂肪酸(C14-C24)。目前,用于制备中长碳链甘三酯方法常用的有三种,为油脂酸解法、油脂酯—酯交换法和酯化法。
油脂酸解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脂肪酸中的酰基与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的酰基发生互换,脂肪酸进入甘油三酯骨架,使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种类和组成等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甘油三酯。赵等用脂肪酶作催化剂,研究了底物摩尔比、酶添加量、水分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油中辛酸插入率的影响。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己烷体系中,油与辛酸摩尔比为1∶2,加酶量为15%(WT),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4h时,辛酸的合成率最高,达到34.91%;在无溶剂体系中,在油与辛酸摩尔比为1∶2,加酶量为20%(WT),在50℃反应24h时,辛酸的插入率最高,达到32.42%。陈等以菜籽油和辛酸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使用脂肪酶催化酸解合成结构脂质。实验找出Sn-1,3位特异性强、催化活性高的LipozymeRMIM酶。并以LipozymeRMIM为催化用酶催化酸解合成结构脂质。结果表明,在底物比为l∶4,加酶量为10%,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5h的条件下,辛酸合成率最高,达到40%。
3.日粮中添加油脂的作用
3.1 营养作用
无论是动物油脂,还是植物油脂,通常都会含有90%以上的总脂肪酸。脂肪酸在动物体内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油脂的能量含量很高,约为谷物饲料的2~3倍,是配制高能量日粮的首选原料。实践证明,添加5%~10%的油脂,可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6%的油脂,能使断奶仔猪增重提高5%~10%,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消耗降低7%~15%。
3.2 辅助作用
在畜禽日粮中进行油脂的添加,可以为畜禽吸收营养物质提供一定的溶剂。例如:在畜禽的消化道中,油脂可以被作为溶剂,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血液当中,油脂则有能够帮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输。与此同时,将油脂添加在饲料当中,能将日粮风味进行改善,由于受到油脂特有香味的影响,使得日粮的适口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促进畜禽更加愿意去采食。在很多养殖场当中都会使用到粉状饲料,对畜禽而言,粉状饲料比较干涩难咽,采食相对困难,所以在添加油脂后,会使得饲料的外观形状得到有效改善,使得畜禽的采食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3.3 额外作用
将油脂添加在畜禽日粮中,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与辅助作用,还应当改善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并通过脂肪酸的互补从而使得增热作用产生。例如:牛油的热能应当要比植物油、猪油低,但是将植物油、牛油与猪油混合后,能够使得牛油脂肪酸的利用率得到大大改善,将牛油的代谢能大大提高,使得油脂的相乘作用得到大大的提高。
4.以油脂养牛为例进行分析
4.1 给断奶后的犊牛用油
在断奶后的犊牛日粮中添加3%}5%的油脂,不仅能抵抗断奶应激反应,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寒能力,防治犊牛便秘。
4.2 给孕牛用油
怀孕牛添加油脂可提高所生犊牛的抗寒应激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在母牛怀胎最后6周中,在饲料中添加2%-3%的红花籽油,可使犊牛体内含有较多的褐脂肪,出生后可立即产生足够的体温以适应寒冷天气,从而增强抗寒应激的能力。
4.3 给母牛分娩用油
冬季母牛分娩出现难产需要助产时,可先向阴门瀚膜上涂抹或向阴道内灌注适量的花生油或豆油等润滑油,或涂在助产者的手臂上,这样有利于助产。
4.4 给内牛用油
给肉牛添加油脂,不仅可促进增膘,且能提高牛肉品质。
(1)肉牛增膝。猪板油(大油)250克,炼成熟油,鲜韭菜1千克切碎,食盐1025克,将其混合炒熟,一次性喂给;连喂7一8天,可使瘦牛加快增膘。
(2)提高牛肉品质。用炼过的牛油与米糠、棉籽饼混合喂牛,可明显提高肉牛重量,并使牛肉品质大大改善。
4.5 给役牛、种牛、,年牛用油
冬春季节除抓好一般饲养管理外,每月给牛灌服1碗油(400}500毫升,所用油类以花生油最好,猪油也可,其他凡是人可食用的油类皆可),这样可渗透滋润牛百叶的每个角落,使饲料易于运转、消化、通过,可有效预防“百叶干”。
综上所述,油脂在畜禽日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依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油脂,从而提高畜禽的养殖水平。
参考文献
[1] 记者谭亚敏.基差交易成油脂饲料企业经营“好帮手”[N].期货日报,2016-11-11002.
[2] 陈拥军,林仕梅,罗莉,李云.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及健康的危害[J].水生生物学报,2016,40(03):624-633.
[3] 温晓鹿.饲料中油脂评价及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6,25(09):51.
[4] 李道明,郭少华,李星星,王永华.油脂特异新酶的发现、改造和机制解析[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17:2.
[关键词]油脂;畜禽日粮;作用;应用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388-01
1.脂肪的消化吸收原理
脂肪不溶于水,而体内的酶促反应是在水溶液中或者油水界面处进行,所以脂肪必须先乳化才能进行消化,乳化剂使脂肪乳化成非常细小的乳化微粒,但不改变脂肪的性质,乳化后的脂肪需在脂肪酶作用下分解,分解的产物是甘油二酸酯、甘油一酸酯、脂肪酸和甘油。消化和吸收是两个过程,其中乳化和酶解是消化过程,是吸收的基础,是脂肪利用的关键。乳化是物理过程,是第一步;酶解是化学过程,是第二步,两者互相配合,完成脂肪的消化。
如果内源性乳化剂量不足,脂肪不溶于水,在水中由于表面张力的原因,成油团状,不能分散,从而影响到脂肪和脂肪酶的接触,从而导致动物出现营养型腹泻。脂肪在动物体内只有在胆汁酸盐等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乳化的脂肪微粒才能和脂肪酶充分接触,从而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才能经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进入体内参与细胞合成和提供能量代谢。可见乳化作用是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过程。目前饲料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添加外源性乳化剂,来帮助解决脂肪的乳化问题。
2.油脂的制备
大部分含油植物种子中贮藏三酰甘油(TAGs)作为发芽和生长的能量,TAGs贮藏在亚细胞微粒油脂体(oilbody)中。油脂体是球形结构,内部为液体三酰甘油,外部是由单层的磷脂层及镶嵌蛋白所构成。TAGs和油脂体蛋白质在光滑的内质网上产生,油脂体是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形成的。近年来,因油脂体比较稳定,不易聚合,具有双亲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
结构脂质有增强免疫力、改善氮平衡、降低血脂、减少肥胖症的患病风险和减少癌症等功能,广泛用于医学临床营养支持、婴儿食品和低热量食品。甘油骨架上含有的中长碳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为中长碳链甘三酯(Mediumandlongchaintriglycerides(MLCT)。中长碳链脂肪酸甘油酯是一种结构脂质,一般是由天然脂质经脂肪酸重组获得,包括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位置的改变和脂肪酸组分的变化,主要组分为中碳链脂肪酸(C8-C12)和长碳链脂肪酸(C14-C24)。目前,用于制备中长碳链甘三酯方法常用的有三种,为油脂酸解法、油脂酯—酯交换法和酯化法。
油脂酸解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脂肪酸中的酰基与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的酰基发生互换,脂肪酸进入甘油三酯骨架,使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种类和组成等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甘油三酯。赵等用脂肪酶作催化剂,研究了底物摩尔比、酶添加量、水分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油中辛酸插入率的影响。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己烷体系中,油与辛酸摩尔比为1∶2,加酶量为15%(WT),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4h时,辛酸的合成率最高,达到34.91%;在无溶剂体系中,在油与辛酸摩尔比为1∶2,加酶量为20%(WT),在50℃反应24h时,辛酸的插入率最高,达到32.42%。陈等以菜籽油和辛酸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使用脂肪酶催化酸解合成结构脂质。实验找出Sn-1,3位特异性强、催化活性高的LipozymeRMIM酶。并以LipozymeRMIM为催化用酶催化酸解合成结构脂质。结果表明,在底物比为l∶4,加酶量为10%,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5h的条件下,辛酸合成率最高,达到40%。
3.日粮中添加油脂的作用
3.1 营养作用
无论是动物油脂,还是植物油脂,通常都会含有90%以上的总脂肪酸。脂肪酸在动物体内分解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所以,油脂的能量含量很高,约为谷物饲料的2~3倍,是配制高能量日粮的首选原料。实践证明,添加5%~10%的油脂,可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5%~6%的油脂,能使断奶仔猪增重提高5%~10%,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消耗降低7%~15%。
3.2 辅助作用
在畜禽日粮中进行油脂的添加,可以为畜禽吸收营养物质提供一定的溶剂。例如:在畜禽的消化道中,油脂可以被作为溶剂,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在血液当中,油脂则有能够帮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输。与此同时,将油脂添加在饲料当中,能将日粮风味进行改善,由于受到油脂特有香味的影响,使得日粮的适口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促进畜禽更加愿意去采食。在很多养殖场当中都会使用到粉状饲料,对畜禽而言,粉状饲料比较干涩难咽,采食相对困难,所以在添加油脂后,会使得饲料的外观形状得到有效改善,使得畜禽的采食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3.3 额外作用
将油脂添加在畜禽日粮中,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与辅助作用,还应当改善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并通过脂肪酸的互补从而使得增热作用产生。例如:牛油的热能应当要比植物油、猪油低,但是将植物油、牛油与猪油混合后,能够使得牛油脂肪酸的利用率得到大大改善,将牛油的代谢能大大提高,使得油脂的相乘作用得到大大的提高。
4.以油脂养牛为例进行分析
4.1 给断奶后的犊牛用油
在断奶后的犊牛日粮中添加3%}5%的油脂,不仅能抵抗断奶应激反应,还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寒能力,防治犊牛便秘。
4.2 给孕牛用油
怀孕牛添加油脂可提高所生犊牛的抗寒应激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在母牛怀胎最后6周中,在饲料中添加2%-3%的红花籽油,可使犊牛体内含有较多的褐脂肪,出生后可立即产生足够的体温以适应寒冷天气,从而增强抗寒应激的能力。
4.3 给母牛分娩用油
冬季母牛分娩出现难产需要助产时,可先向阴门瀚膜上涂抹或向阴道内灌注适量的花生油或豆油等润滑油,或涂在助产者的手臂上,这样有利于助产。
4.4 给内牛用油
给肉牛添加油脂,不仅可促进增膘,且能提高牛肉品质。
(1)肉牛增膝。猪板油(大油)250克,炼成熟油,鲜韭菜1千克切碎,食盐1025克,将其混合炒熟,一次性喂给;连喂7一8天,可使瘦牛加快增膘。
(2)提高牛肉品质。用炼过的牛油与米糠、棉籽饼混合喂牛,可明显提高肉牛重量,并使牛肉品质大大改善。
4.5 给役牛、种牛、,年牛用油
冬春季节除抓好一般饲养管理外,每月给牛灌服1碗油(400}500毫升,所用油类以花生油最好,猪油也可,其他凡是人可食用的油类皆可),这样可渗透滋润牛百叶的每个角落,使饲料易于运转、消化、通过,可有效预防“百叶干”。
综上所述,油脂在畜禽日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依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油脂,从而提高畜禽的养殖水平。
参考文献
[1] 记者谭亚敏.基差交易成油脂饲料企业经营“好帮手”[N].期货日报,2016-11-11002.
[2] 陈拥军,林仕梅,罗莉,李云.饲料油脂氧化对养殖鱼类生长及健康的危害[J].水生生物学报,2016,40(03):624-633.
[3] 温晓鹿.饲料中油脂评价及其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J].广东饲料,2016,25(09):51.
[4] 李道明,郭少华,李星星,王永华.油脂特异新酶的发现、改造和机制解析[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