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改革开放,不仅要求有正确的立场、正确的方向,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方法错误或者不当,改革开放就会出现曲折甚至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只有掌握正确的改革方法论,才能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的认识上达到了新高度,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
正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在改革中注重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如果改革偏离或者背叛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所有的改革都将失去意义。
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改革的主人。只有为了人民,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依靠人民,改革才能克服各种阻力与障碍。如果不紧紧依靠人民,不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受益者,那么,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将难以推行,一切改革都将付诸东流。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伊始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一改革立场的明确宣示,又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规律的深刻总结,因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
第一,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各项权益得到不断充实和保障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评价标准,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的回应,是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回答。
第二,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把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是改革智慧和社会活力的不竭源泉。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才能成功。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每一次重大改革决策,都是党中央在集中全党智慧、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基础上作出的。每当改革开放处于重要关头,都是党中央旗帜鲜明、高瞻远瞩,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可能如此坚定而扎实。所以,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越要把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统一起来。
第三,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才能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方能事半而功倍。而要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就必须掌握好改革节奏,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对实践发展有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只要能够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方法论
基于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改革关系的科学把握,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也就是说,只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修养和博大胸怀,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从全局出发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切不能只看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更不能受到这些利益的羁绊和束缚。其次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使作出的改革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再次要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 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口号。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和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矛盾分析方法的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前,如果没有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足温饱,就不会有改革开放。35年来,改革正是在回应时代声音、冲破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中不断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所以,抓住重大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解决重大问题是把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扎实推进的切入点。
坚持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底线思维”,是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种蕴含了辩证法、实践论的系统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对于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的事业越向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也就越多。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又看到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既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守住底线、不破红线,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并促进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改革规律,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是最根本的解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无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还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都是首要的。但解放思想不是思想的随意发散,而必须以实事求是为目的和准则。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找出症结、寻找答案、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打破思想的僵化和利益的羁绊。
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我国的改革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如果不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造成改革的“短板”,就会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继续深化改革的阻碍。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但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如果不能看到这一点,不分重点地推进改革,不分眉毛胡子地一把抓,就会使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匹配,既浪费资源,又贻误时机,同样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会阻碍社会活力的解放和增强。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辩证统一,是我们党在改革方法论上的重大创新。一些人认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已经过时了。但实际上,尽管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改革经验,也从中认识和把握了一些规律,但是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且我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制定统一政策的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从基层一线的探索中得到改革经验的方法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同时,在对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不及时把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适宜推广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转化为普遍遵循的政策和法律,如果不及时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就可能造成改革的盲目和混乱,使改革的目标无从实现。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统一起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统一,形成顶层决策和基层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
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结合,才能既有闯的劲头,又不会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习近平同志指出,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那么,怎么判断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呢?判断标准就是“四个有利于”,即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交融的态势更加明显,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稳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这样的复杂环境,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不仅明确指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价值指向,而且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
责编/艾芸 袁静 美编/李祥峰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
正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认识,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在改革中注重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但不会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如果改革偏离或者背叛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所有的改革都将失去意义。
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既是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改革的主人。只有为了人民,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依靠人民,改革才能克服各种阻力与障碍。如果不紧紧依靠人民,不让人民成为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受益者,那么,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将难以推行,一切改革都将付诸东流。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伊始就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一改革立场的明确宣示,又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规律的深刻总结,因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方法论。
第一,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各项权益得到不断充实和保障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全面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评价标准,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的回应,是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回答。
第二,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把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实践,是改革智慧和社会活力的不竭源泉。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才能成功。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每一次重大改革决策,都是党中央在集中全党智慧、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愿望基础上作出的。每当改革开放处于重要关头,都是党中央旗帜鲜明、高瞻远瞩,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向前推进的。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可能如此坚定而扎实。所以,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越要把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统一起来。
第三,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必须把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只有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才能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方能事半而功倍。而要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就必须掌握好改革节奏,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下定决心加快推进;对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但又必须突破的改革,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可能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对实践发展有要求、但操作上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可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开。只要能够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方法论
基于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改革关系的科学把握,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也就是说,只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才能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修养和博大胸怀,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从全局出发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切不能只看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更不能受到这些利益的羁绊和束缚。其次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使作出的改革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再次要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 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口号。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和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矛盾分析方法的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前,如果没有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足温饱,就不会有改革开放。35年来,改革正是在回应时代声音、冲破妨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中不断深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解决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所以,抓住重大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解决重大问题是把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扎实推进的切入点。
坚持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底线思维”,是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种蕴含了辩证法、实践论的系统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对于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的事业越向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也就越多。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又看到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既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又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守住底线、不破红线,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并促进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改革规律,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是最根本的解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无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还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都是首要的。但解放思想不是思想的随意发散,而必须以实事求是为目的和准则。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找出症结、寻找答案、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打破思想的僵化和利益的羁绊。
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我国的改革是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如果不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造成改革的“短板”,就会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继续深化改革的阻碍。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但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如果不能看到这一点,不分重点地推进改革,不分眉毛胡子地一把抓,就会使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匹配,既浪费资源,又贻误时机,同样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会阻碍社会活力的解放和增强。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辩证统一,是我们党在改革方法论上的重大创新。一些人认为,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已经过时了。但实际上,尽管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改革经验,也从中认识和把握了一些规律,但是实践在不断发展变化,而且我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制定统一政策的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从基层一线的探索中得到改革经验的方法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重要。同时,在对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不及时把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适宜推广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转化为普遍遵循的政策和法律,如果不及时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就可能造成改革的盲目和混乱,使改革的目标无从实现。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统一起来,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统一,形成顶层决策和基层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
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结合,才能既有闯的劲头,又不会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习近平同志指出,提出改革举措当然要慎重,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那么,怎么判断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呢?判断标准就是“四个有利于”,即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交融的态势更加明显,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稳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这样的复杂环境,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不仅明确指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价值指向,而且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
责编/艾芸 袁静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