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时,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我们常常会运用反复和穿插的手法,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借以刻画形象,突出主题。这种写法的运用,既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感,又易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统观初中语文教材,我发现这种方法的运用在课本中广泛存在,这里就以《蜡烛》为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穿插效应中学习写作。
一、课文解读
分析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作者西蒙诺夫以诗人敏锐的视角,捕捉到了几个形象鲜明的意象——炮火、黑围巾和蜡烛,借此来表达南斯拉夫人民和前苏联红军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巧妙而自然地达到了暴露德国法西斯暴行的目的。
文章题为“蜡烛”,这一看似简单的意象,在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必然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作者再次运用了反复和穿插的手法,从老妇人摸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一直到结尾,文章围绕烛光进行反复的、逐层深入的刻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氛围里,蜡烛的特殊意义逐渐得以显现。这样一来,作者通过对三个意象的反复穿插和描绘,使文章的主旨如同剥笋一般,逐层显露出来。
二、方法点击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描写等内容。恰当地运用穿插,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观点,深化文章主题,表现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如何运用穿插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穿插描写。我们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景、物或人的描绘,以凸现文章的主题,表现人物形象。《蜡烛》一文中,作者多次穿插对炮火、黑围巾及蜡烛的描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2.穿插议论和抒情。即每叙述一件事或者描述完某一方面,就用抒情或议论的笔法穿插一段文字,目的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以《安塞腰鼓》为例,文中多次穿插抒情语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极大地渲染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3.穿插主题句。即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穿插文章的主题句,处处点示中心、强化中心,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如学生作文《小街真美丽》,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成三个角度写小街,每段开头分别用“小街是美丽的,美在自然”;“小街是美丽的,美在和谐”;“小街是美丽的,美在古朴”来串联文章的主题,这样安排结构,既使文面清晰,又让读者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写作训练
我要求学生进行同题作文训练,以“蜡烛”为话题,运用反复和穿插的写法,写一篇周记进行巩固练习。当然这样的训练远远不够,我还向学生推荐课本中其他一些运用穿插的例文,比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并要求学生阅读摘抄类的优秀文章,进行模仿创造,使之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总之,通过《蜡烛》一课的教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仅把课本教学看作知识的积累,而应在分析课文的同时寻找文章的亮点,撷取知识的精华,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逐渐达到“自能读书,不等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训练”的状态。
一、课文解读
分析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作者西蒙诺夫以诗人敏锐的视角,捕捉到了几个形象鲜明的意象——炮火、黑围巾和蜡烛,借此来表达南斯拉夫人民和前苏联红军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巧妙而自然地达到了暴露德国法西斯暴行的目的。
文章题为“蜡烛”,这一看似简单的意象,在反法西斯战争这个大的背景之下,必然蕴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作者再次运用了反复和穿插的手法,从老妇人摸出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一直到结尾,文章围绕烛光进行反复的、逐层深入的刻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氛围里,蜡烛的特殊意义逐渐得以显现。这样一来,作者通过对三个意象的反复穿插和描绘,使文章的主旨如同剥笋一般,逐层显露出来。
二、方法点击
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描写等内容。恰当地运用穿插,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观点,深化文章主题,表现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能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如何运用穿插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穿插描写。我们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对景、物或人的描绘,以凸现文章的主题,表现人物形象。《蜡烛》一文中,作者多次穿插对炮火、黑围巾及蜡烛的描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2.穿插议论和抒情。即每叙述一件事或者描述完某一方面,就用抒情或议论的笔法穿插一段文字,目的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以《安塞腰鼓》为例,文中多次穿插抒情语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极大地渲染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3.穿插主题句。即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穿插文章的主题句,处处点示中心、强化中心,给读者造成鲜明的印象。如学生作文《小街真美丽》,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成三个角度写小街,每段开头分别用“小街是美丽的,美在自然”;“小街是美丽的,美在和谐”;“小街是美丽的,美在古朴”来串联文章的主题,这样安排结构,既使文面清晰,又让读者容易把握文章的主题。
三、写作训练
我要求学生进行同题作文训练,以“蜡烛”为话题,运用反复和穿插的写法,写一篇周记进行巩固练习。当然这样的训练远远不够,我还向学生推荐课本中其他一些运用穿插的例文,比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并要求学生阅读摘抄类的优秀文章,进行模仿创造,使之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总之,通过《蜡烛》一课的教学,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应仅把课本教学看作知识的积累,而应在分析课文的同时寻找文章的亮点,撷取知识的精华,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使学生逐渐达到“自能读书,不等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训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