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且感染率呈持续增长状态。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目前全球流行的猴痘病毒主要有2种进化支,即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支与西非进化支。中非进化支具有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强和病死率较高等特点;而导致2022年欧洲及其他非流行区猴痘疫情的是西非进化支,病情多呈自限性,患者病死率相对于中非进化支较低,并主要集中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且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研究显示天花疫苗接种对预防猴痘具有较好的作用。现对猴痘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猴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一起广泛耐药伤寒暴发的临床特征,为耐药性伤寒诊治提供经验。方法纳入2022年1月27日至2月15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就诊的7例广泛耐药伤寒确诊患者。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7例广泛耐药伤寒患者中,男3例,女4例,其中1例为孕妇(妊娠32周),年龄为(29.8±6.8)岁,范围为22~42岁。发热7例,热程为6~20d,腹泻5例,无玫瑰疹、淡漠面容及相对缓脉等伤寒特异性表现。4例并发肠出血,6例并发肝功能损伤。6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消失/减少,2例
目的探索以索磷布韦为基础的直接抗病毒方案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儿童及青少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富源县人民医院的52例3~17岁CHC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收集其基本资料,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或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利巴韦林治疗12周,观察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和停药随访12周的生物化学指标、病毒学指标。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时患儿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和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非参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nCD64)在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NTM感染患者36例,根据患者病史资料和出院诊断分为播散性感染患者和局灶性感染患者,收集并分析治疗开始前nCD64在局灶性感染和播散性感染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CD64对播散性NTM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36例NTM感染患者中,局灶性感染18例(1例患者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因其白细胞计数少,
目的比较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31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其中糖尿病组47例,非糖尿病组84例。糖尿病组血小板计数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0日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经痰培养或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分为ALI组和非AL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情况、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氧合指数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AL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现报道1例以反复颈部肿物及间断发热7月余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面部放线菌病病例,患儿入院后结合脓液穿刺病理涂片及脓液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最终诊断为颈面部放线菌感染,确诊后先后予长疗程静脉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儿科医师需提高对罕见放线菌病的认识。
患儿1月余龄,其母亲于妊娠28周发现胎儿脑积水,血清弓形虫抗体IgM阳性,但未治疗。患儿出生后发现弓形体IgM及IgG抗体均阳性,影像学检查发现脑积水、颅内钙化灶,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及小眼球畸形,诊断先天性弓形体脑炎合并眼弓形体病。目前国内先天性弓形体病的发病率较低,且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不足,现对本病例进行报道,为提高围产医护人员对该病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的认识提供参考。
患儿以咳嗽、发热起病,病程中反复出现超高热,并有肌炎、肝功能异常、心肌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等肺外症状。经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加用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肝素等,以及改用米诺环素抗肺炎支原体治疗后痊愈。提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重症患儿应采取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凝等联合治疗,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四环素类药物治疗。
由诱生和效应2个阶段构成的干扰素应答是抗病毒与肿瘤免疫的经典生物学事件,但干扰素拮抗与药物毒性限制了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新近大量实验证据揭示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干扰素应答网络在病毒与肿瘤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为精准修正肠道菌群实现抗病毒或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思路。现就肠道菌群调控干扰素应答在病毒与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自噬是一种核心稳态机制,在对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巨噬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的细胞溶解和抗菌特性来清除结核分枝杆菌,并且自噬诱导药物单独使用或与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抗结核疗效。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相关吞噬作用(LAP)"的非经典自噬途径可为巨噬细胞清除结核分枝杆菌提供助力。本综述阐述了自噬、LAP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建立新的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方法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